题目:评波拉特的信息经济学思想【摘要】:目前,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将信息经济学纳入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分支,从不对称信息方面进行研究,另一种就是以波拉特为代表的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本文通过介绍波拉特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及理论观点,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及评价。【关键词】:波拉特、信息经济学【正文】: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信息在经济活动中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其中一种研究方向是以马克卢普(FritzMachlup)、波拉特(M.U.Porat)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关研究小组为代表的人物,他们把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消费过程当作一种产业,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其经济变化规律,形成信息经济的理论与应用体系。在信息经济研究中,首要的任务是确定信息产业的范围和类型,即在现有的经济体系中,哪些部门是信息部门或准信息部门,划分信息部门和非信息部门的标准是什么。这样,信息产业的分类原则和方法成为信息经济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它对正确测算信息经济的多种经济指标至关重要。所以通过对现有几种信息产业分类体系的比较研究,能够较好地掌握信息产业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揭示信息经济的本质和结构变化。1.波拉特“宏观信息经济分析法”的创立继马克卢普之后,对信息产业经济进行专门研究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M·波拉特。受马克卢普和贝尔两位前辈的影响,1977年波拉特受美国商务部委托,并在其资助下出版了9卷本的研究报告《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系统地提出一套关于信息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整体框架,对美国经济中的信息活动,特别是1967年信息产业的产值和劳动进行了测算,在马克卢普及贝尔的研究基础上,波拉特对信息社会中的信息经济进行了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波拉特对信息经济研究所作出的理论贡献有两点。首先,把经济分为两大领域,一是包含物质和能源的转换领域;二是包含从一个模式到另一个模式的信息转换领域。这两个领域相互交融,不可分割。一方面,物质和能源的生产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和信息作保证;另一方面,信息的产生、处理和流通又离不开物质和能源。这两个基本方面共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第二,他给出了关于信息、信息资本、信息劳动、信息活动等一系列既有经济含义又能计量的定义。在贝尔区分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基础上,波拉特继承马克卢普的工作精神,用具体的经济分析与数值计算,说明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已先后由工业化经济过渡到信息化经济,其主要标志是经济活动中有一半以上与信息活动有关。据他测算,1967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46%与信息活动有关,约有半数劳动力与信息职业有关,就业收入的53%来自这类职业收入。第三,为了确定和测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信息活动所占份额,波拉特将信息产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包括向市场上提供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第二信息部门包括在政府和非信息企业中为了内部消费而创造出的一切信息服务”。虽然波拉特阐述的有关信息经济的概念存在模糊不清,甚至有逻辑矛盾之处,但并不能完全否认这种概念和定义的划分方法对当今社会研究信息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有益的。尤其是波拉特提出的信息产业分析法是一大科学创举,他将社会的基本产业结构从克拉克的三分法发展为四分法: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即把信息业从服务业中分化独立出来,使现实经济的进化在理论上得到了反映。他创立的这种宏观信息经济定量分析法,不但解决了一些概念上的难题,而且使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研究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之上。2波拉特信息经济的测度方法为了便于对信息活动进行量化、测度,波拉特将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两大类。一级信息部门是指那些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参与市场交换的厂商部门;二级信息部门是指仅为满足政府部门或非信息企业内部消费而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部门。在波拉特的研究中,信息经济的规模是用信息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信息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这两个指标来反映的。(1)一级信息部门测算方法:波拉特根据美国“国家产业划分标准”,将一级信息部门划为知识的生产与发明业、信息的分配与传递业等八大类116个小类。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一级信息部门的产值进行测算。波拉特的研究主要是测算信息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故他主要采用测算GNP的两种常用方法:最终需求法和增值法。(2)二级信息部门的测算方法:波拉特是把不向市场出售的信息服务的价值看作是由提供这种服务所消耗的劳动力以及资本这两种资源的价值所构成的。即二级信息部门的增加值由两个可测算的投入量构成:在非信息行业就业的信息劳动者的收入、非信息行业购入信息资本的折旧。总结:对信息产业的分类,虽然有多种体系,但经时间检验被认为较为全面的还是波拉特分类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信息生产、处理和分配能力的提高,传统产业中信息生产的比重增加,如在新品种的培育和农业生产中专业技术信息服务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在工业中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采购和销售过程中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在服务业中通过电子商务将传统商业服务与信息服务结合起来,都会使第一、第二信息部门的范围扩大,使信息活动渗入到绝大多数产业中去,并发展出如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等独具特色的经济形式。因此,信息产业的分类体系不应是静态的。它应该随着信息活动的扩展而得到相应的调整,能够及时反映信息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波拉特理论的优点在于:对经济中信息活动的计量化问题不仅采用三种方法推算,还采用了产业关联表;观点新颖。提出了第二次信息部门的新构想,阐明了非信息产业中的信息关联业务的重要性;将就业结构的变化分为四个部门进行分析。波拉特扩展了马克卢普的研究成果,对信息经济规模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为信息经济学在产业结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理论和方法,并对美国的信息经济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和对信息经济规模的测量工作。1986年7月至8月,我国国家科委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室在美国大使馆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信息经济规模和四产业结构的测算工作,为我国学术界开展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数据资料。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也有其缺点:它对于信息活动、信息行业、信息职业等的划分尚缺乏统一的科学标准;测算中所采用的某些方法和某些数据欠合理,因而使测算结果的可比性受到影响;运算非常繁琐,对统计资料的要求比较高。波拉特的理论也并非是完备的和普适的。目前,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信息、活动已经深人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许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以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去解决。尤其是在信息经济领域,象信,自、经济的运行机制、信息、活动的价值规律等等问题,都迫切的要求理论工作者给出满意的回答。在波拉特的概念框架中有些表述不严密,甚至存在逻辑矛盾,影响了他的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如对信息工业者和信息职业的定义等。虽然马克卢普——波拉特方法还有缺陷,但他们确实为各国产业结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进行国际化比较的方法。我们应该辩证的吸取他的观点,并应用到本国的研究中去。我国长期以来对教育、科研和邮电通信业等信息部门的投资较少,金融业也不够发达。今后,随着经济的增长,要重视增加对信息产业中一些重安部门的投资,特别是妥重视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扶植。[1]葛伟民.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关于第四产业及产业结构政策的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8,(2):38[2]〔美〕马克·波拉特·信息经济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3]廖璠.信息在信息经济及其理论形成中的战略地位[J].山东图书馆月刊,1996,(1)[4]张胜利.信息经济测度及其评价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5]王胜光.信息产业与信息活动产值一一马克·尤里·波拉特的《信息经济》[J].科学管理研究,1989,6(2)[6]查汝强.评波拉特的信息经济分析方法[J].未来与发展,1989[7]许晶华.信息产业分类体系的比较研究[J].情报学报,2001,20(5)[8]廖.信息经济理论早期研究之意义[J].图书与情报,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