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版边城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边城》说课以下从六个方面把《边城》一课说给大家。(课件展示):一、说教材说教材要明确本科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课件展示)1、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五一单元第三课,选自《边城》。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因此散文化的《边城》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基于此,确定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2、教材作用:《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给读者展示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课文是13至15章。小说是以人物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初中时学生就已初步学会了通过小说三要素来把握分析鉴赏小说了,因此本文将进一步加强对三要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进行指导、提高,这对学生今后阅读和鉴赏小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课件展示):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特点。2.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3.探寻小说所表现的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体会小说的主题。过程与方法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主导,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体会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感悟亲情与爱第2页情,体味真善美。三、说教学重难点(课件展示)根据目标要求和学生情况,我确立重难点为: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要表现的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四、说教法(课件展示)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我也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根据情况采用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方式,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最不可忽略的就是读,但本文文章较长,我采取了泛读与精读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五、说学法(课件展示)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要引导学生在激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学法如下:1、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情节。2、圈点勾画,筛选信息。自主鉴赏,品读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情感,鉴赏人物形象。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讨论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讨论问题的氛围,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要求。六、说教学过程(课件展示)本课教学过程拟为两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做好两个准备1.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边城》,要求学生尽量去读小说全文。2.要求学生课前细读课文,通过练习册了解有关作品和作家资料。设计目的:因为课文篇幅较长,这样做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全方位深入地理解课文主题,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经过以上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现在可以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了。这是我的课堂教学流程:共有七个步骤:(课件展示)第3页首先进入的环节是情境导入。(一)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先请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风光图片我的导入语是(课件展示)我的设计思路是以景动情,以情激趣,以趣诱发求知欲。借助多媒体,以美丽的风光图片和优美的导入语把学生带入古老的湘西地区。去感悟那动人的故事,顺势就进入了下一环节。(二)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1、介绍整个小说的情节(课件展示)。设计理由:因为有看电影和课前预习的铺垫,可鼓励学生站出来介绍,然后打出多媒体上的介绍文字帮助学生理清情节。有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学生再看节选部分的内容,就容易理清思路了。2、理清节选部分的小说思路::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地理清思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多媒体)(1)、圈点勾画能够体现时间顺序的语句(2)、涉及到三个端午节的内容,这三个端午节有哪些不同?(多媒体打出总结归纳的内容)设计理由:因为这篇小说属于节奏比较缓慢,情节淡化的抒情小说,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是理解其内蕴关键。(三)赏析品味,互动探讨有了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就可以轻松的进入赏析品味,互动探讨环节的学习了。从此环节开始就进入了重难点的分析突破阶段。首先探讨这篇文章的风景美和风俗美1、风景美: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2、风俗美:(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设计理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边城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美的,这些问题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体会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具体研讨人情美,人性美第4页3、人情美: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先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人?设计理由:这个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鉴赏人物形象,体会人性美人情美。让学生分三大组一起来探究边城的人情美。第一组探究翠翠与傩送的感情;第二组探究翠翠与爷爷的感情;第三组组探究爷爷与乡邻的感情。找出最能表现人情美的那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有关语句。指导第一组学生对翠翠和傩送这两个人物形象情感的分析,我的引导过程是这样的:A、翠翠与傩送: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翠翠与傩送的对话。(1)通过对话体会翠翠的形象。设计理由: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通过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为了对翠翠单纯可爱的形象有更深刻的体会,除了让学生在文中寻找体现这一性格特点的内容之外,我又补充了《边城》中其他篇章对翠翠单纯可爱性格刻画的内容。(课件展示)(2)、从刚才的朗读中可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3)、傩送有没有生气?请同学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4)、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设计理由:侧重鉴赏心理描写,体会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过渡总结:这个片断,着重通过语言、心理、神态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一个宽厚热情的帅哥形象。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在边城的青山绿水中,两位拌嘴的年轻人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朦胧的纯洁的初恋之情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呢?B.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请第二组同学展示他们的研讨成果:引导学生从爷爷对翠翠的感情和翠翠对爷爷的感情两个角度体会亲情。在体会爷爷对翠翠的疼爱时,抓住看赛龙舟时,四次叮嘱翠翠这一细节。在体会翠翠对爷爷的关心和依赖时,抓住等爷爷时惧怕爷爷会死的心理活动以及爷爷来接她时她的语言神态描写具体体会。进一步延伸拓展通过天保傩送两兄弟的情感来更深入体会《边城》里呈现的亲情。第三组展示研讨结果C、爷爷与乡邻:第5页①爷爷与“老熟人”②爷爷与“过渡人”③爷爷与顺顺从这三个角度分析鉴赏友情乡邻情,更深入地体会《边城》中的人情美,人性美。4、让学生在鉴赏人物形象,体会人情美的基础上再次明确文章的主旨。因此我又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这是两个定向设问的探究题,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为了突破难点,探究文章主旨。(课件展示)(1)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沈从文在他的一篇散文中写道:“‘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正懂得它的意义的人却很少。”(课件展示)(2)他们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什么?(3)“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说明了什么?(四)本课小结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小结要紧扣主题。先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感想。然后可以提示同学们,这篇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是否和“和谐社会”的主题相吻合。帮助学生明确:真善美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边城又正好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愿望,所以他的艺术魅力才会像陈年的佳酿,愈久弥香。(五)布置作业有人说“爱”是一件大衣衫,衣衫是要讲究式样、色彩、衣料,甚至于时尚和流行的程度的。但是,对于穿衣服的人来说,更需要细密而熨帖的针法,才能让这件衣衫变得真正温暖舒适起来。请以“爱的针法”为话题,写一篇亲情文章。上述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