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1956年——1970年)第二阶段(1970年——2005年)第三阶段(2005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第一阶段(1956年——1970年)50年前的10月,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50年代: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60年代:做出“八年四弹”的决策:研究人员用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并衍生出“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两弹一星长征一号“两弹一星”是对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并没有明确具体指哪两颗弹和哪一颗星。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反射成功第二阶段(1970年——2005年)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80年代:做出了“新三星一箭一论证”的决策。即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研制成:(1)“东方红三号”中容量通信卫星(2)“风云二号”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3)“资源一号”卫星(4)“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5)开展载人航天技术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90年代:我国做出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1)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2)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发射升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双人5天太空飞行。第三阶段(2005年——)21世纪初,国家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嫦娥一号”工程。这将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工程。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继“两弹一星”、载人飞船之后)。启动并继续实施被称为“221”工程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1)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2)载人航天工程:(3)探月工程:(4)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5)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国航天事业的应用7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太空船三大方面:1.长征一号系列长征一号是中国发射第一颗卫星时使用的火箭,推力较小,用与发射小卫星。2.长征二号系列主要用与发射低轨道卫星、太空船等。3.长征三号系列主要使用氢氧发动机,用于发射高轨道通信衛星。4.长征四号系列主要用与发射与太阳同步轨道的气象卫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紅」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从此进入航天新時代。中国「第一星」第一艘航天测量船1979年航天测量船「远望1号」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远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首颗捆绑式火箭发射时间︰返回船返回时间︰发射地点︰飞行时间/圈数︰1999年11月20日1999年11月21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1小时11分/14圈12「神舟一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试验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順利返回地球。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返回船返回时间︰2001年1月17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实验项目︰首次运行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13「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成功升空及返回地球。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返回船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实验项目︰飞船上装有模拟人体的装置,生理信号设备和形体假人,能够測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数据。14「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载着假人升空,并与4月1日顺利返回地球,这是我国第一艘完全处于人状态的无人飞船。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返回船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实验项目︰载人航天应力系統、航天员系統、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分系統全面参加实验、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研究项目。15「神舟四号」2002年12月29日,「神舟四号」成功发射及返回地球。16「神舟五号」“神舟5号”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3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17「神舟六号」1811月7日开始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展开为期兩年的探月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顺利升空,并环绕地球飞行7天。10月31日,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月旅程。11月5日,成功绕月。「嫦娥一号」卫星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神舟七号」9月27日,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9月27日,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在舱外挥动中国国旗。天宫一号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T1”火箭成功发射送入低地球轨道,在相继实现航天员上天、太空行走之后,为建设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载人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可在地球轨道上长期滞留工作的空间站,对于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有着重要意义。神舟八号2011年11月3日和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送上太空。刘洋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三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运行的航天器,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24日,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健康出舱。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丰富成果。神舟十号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控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向全国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飞船成功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预定区域。五星红旗首次亮相月球10年前的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的第7圈飞行中,同样展示了一面五星红旗。那次飞行,让中国的已跻身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10年后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10年间,以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在实现规模拓展、技术跨越的同时,带动了高薪产业和基础学科的发展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肩负着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的重任。着陆器将“怀抱”“玉兔”号巡视器落月,然后“玉兔”号驶离着陆器在月面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玉兔号月球车即玉兔号。玉兔号,中国首辆月球车的官方名称,2013年11月26日上午9时,国防科工局新闻发布会宣布,肩负“落月”重担的“嫦娥三号”任务,运载火箭和探测器已转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现场。我国首辆月球车——嫦娥三号巡视器定名为“玉兔号”。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