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篇一:宝石山考察报告宝石山考察报告——xxx3120XX0982宝石山的突冗怪石,千姿百态,威武险峻,百看不厌。它的形成,与走向ne60°至ne70°、nw300°至nw320°两组相互交叉的节理和火山碎屑岩本身密切有关。宝石山由块状熔结凝灰岩组成,岩石结构致密,岩性坚硬,抗蚀力强。这类岩石在节理密集处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菱体。风化作用沿着菱体周围的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使其岩块蚀去棱角,层层剥落(球状风化),年复一年,岩块渐趋浑第2页共11页圆状外形,最终把菱体雕塑成光圆突兀的怪石撂在原位。宝石山上的石峡和悬崖,多北东或北西方向展布,倾角70°至80°,甚至直立,分别与相同走向的节理产状完全吻合。关于成因,与兀石塑造的道理雷同。但是一般在一组节理相对发育地段,且节理延伸较长的情况下,可形成石峡或悬崖。其发育过程,系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及侵蚀,使之节理面渐趋扩大,岩石碎片不断被带走、淘空。风化作用的最终结呆,便形成笔立的石峡,如正川洞之西的石峡最宏伟状观。至于宝石山上的险峰、悬崖的成因机制,与石峡形成过程同理。宝石山构造: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氧化铁,呈赭红色。我们在山上发现许多红色的石子,有的散落在路边,有的突出在岩石表面,俗称“宝石”,“宝石山”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老师介绍,这种“宝石”叫碧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因含氧化铁而呈红色。(见图1)这种岩石是1.5亿年前强烈的火山爆发活动造成的,因此称火山岩。整个葛岭地区都是由这种火山岩构成的。火山岩中的碧玉,就是一种岩浆碎屑。图1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第3页共11页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1、白沙泉: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开采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小。如白沙泉(见图2),水较清、池底可见,无味无气泡。图22、蝙蝠洞:蝙蝠洞其实是一条长长的裂缝,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带上,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且附长有青苔。图33、紫云洞:紫云洞位于栖霞岭半山,葛岭之背麓,洞颜色显紫色,阳光照射下宛如紫云,故称紫云洞。紫云洞不是溶洞,而是火山岩形成的。其成因是因为熔岩流溢出地面,在流动过程中,表层凝固,下伏液态熔岩仍处于潜流状态,并逐渐聚集于一些壳下通道,形成熔岩暗流,当暗道中的熔第4页共11页岩流走之后,即成为空洞,就形成了紫云洞。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岩石棱角锐利,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斜状深槽。(见图4)图4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篇二: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考察路线:黄龙洞-紫云洞-出阳台-宝石山考察人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全体同学考察内容:认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了解段层面(带)的某些标志。第5页共11页考察时间:20XX年10月18日报告人:白沙泉观察现象:泉水不再喷涌,白沙泉变为一潭死水。思考问题:泉水为什么会消失?问题分析: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无法为白沙泉提供水源。2、长年累月以来,宝石山下的防空洞对山脉水系造成了影响,再加上白沙泉年代久远,使得泉眼无法喷水。蝙蝠洞观察现象:观察点三紫云洞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蝙蝠洞和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分析:1、紫云洞及其东北的蝙蝠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第6页共11页东30°,倾向南东,倾角30°~40°,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发育有50~60cm厚的断层泥。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由于断层泥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因为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2、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一旦失去支撑就沿节理下错,结果就形成了巨大的洞穴。观察点三初阳台观察现象:熔结凝灰岩,微红,节理,假流纹构造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分析:1、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2、在形成过程中,由塑形的玻屑、浆屑平行排列会形成类似流纹的构造。第7页共11页3、根据塑形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有别于流纹构造。篇三: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宝石山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野外实习是工程地质实习的多项内容之一,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掌握现场的工程地质场地环境和地质条件,现场观察工程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为将来的工程建设场地勘察提供初步实践基础。二、实习意义通过此次野外实习,增加学生课外地质学知识,拓宽他们对地质学中各山脉地质形态的认知,便于日后理论学习。鼓励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观察了解各类岩石。三、实习时间和地点20XX年1月8日宝石山四、实习内容虽然之前已经和同学有去过宝石山,但这一次在建筑工程学院刘老师、孙老师和蔡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对宝石山在整体岩石风貌和地质结构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入地了第8页共11页解,对书本上所讲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在大家看来,照片中的石头在宝石山上随处可捡,并无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在听了刘老师的讲解后,原来宝石山主要是由凝灰岩构成,凝灰岩中夹杂玛瑙矿物以及铁杂质,在阳光下玛瑙杂质就会闪闪发光,正如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宝石流霞”。宝石山中所含的玛瑙是由岩浆岩喷出后,表面温度急剧降温而形成大块结晶,呈流纹状构造,节理面光滑。在图片中比较破碎锋利的岩石,是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生物侵蚀作用形成的。当我们来到保俶塔时,刘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宝石山大致的地势整体布局介绍,与下沙地质主要为软土质相比,宝石山主要为脆性岩石。同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宝石山还拥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当年杭州市在城市规划当中有人提出可以从宝石山附近凿开隧道修建通到来缓解交通,就因为其存在的客观价值被立即否决了。对于山体建筑物来说,水的侵蚀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因为在日积月累中,水会破坏岩体结构,使建筑物地基失稳,从而引发严重灾害。右边的水池就是为了保护已有百年历史的第9页共11页保俶塔而修建的。据刘老师讲解,修建水池可有利于塔下地下水地排通。一号店观测结束后,大家立马向二号初阳台进发。途中我们小组单位对一块岩石的产状进行了测量。经过多年地风雨侵蚀,岩石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风貌,剩下的只是它历经沧桑岁月的痕迹。以下岩石的产状是走向nw288°,倾向sw198°,倾角∠79.5°。第一次使用水平罗盘,几乎没有误差。此外,途中我们还经过一个大型裂隙岩缝,同时也是一处非常有名的景点——“宝石流霞”。大家通过的时候只能侧着身子走过,在经过多年的风化侵蚀,原本应该是一块整体的巨型岩石已成两部分,而且岩石上也长了一些植被。对于这些裂隙地保护,刘老师指出,应该及时将岩石上覆盖的植被清理掉,否则由于树木根系的张力作用以及生物侵蚀,裂隙的破坏将会加速。此外,我们还见到了岩石风化的几个典型过程。对于有些看似土壤,但是它的内在质地依然十分坚硬,说明岩石还未完全风化完成,外观表现为颗粒状。关于同一处岩石它的风化程度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刘老师和我们说,这主要是因为地势以及植被覆盖不同。处于通风口地带或者植被覆盖较多的岩石其被侵蚀的程度就会很严重。当我们到了初阳台后,刘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一第10页共11页个古老的观赏台。而刘老师在给我们作这个古建筑建造的时候,特别讲明了它的门窗拱形构造原理,以及图中拱圆出现裂缝的原因在于拱顶轴部受应力集中而使得凝灰岩岩石开裂。有人提出如果将门窗直接做成矩形的话对于材料加工会更方便,但是刘老师指出,这样很容易导致矩形上角受到各种应力状态而破坏,就像隧道也需要建成拱形一样,才能长久保证它的安全性。由于小岩块的边缘长期受到烈日和雨水的侵蚀作用后其棱角逐渐消失,并且岩石表面有许多细孔。在这里,我们做了好一会休息,并且大家集体合了影,为这次宝石山野外实习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在往三号点的途中,我们还仔细地观察了葛岭的植被地貌和岩石裂隙、大型断层等情况。图示是一个逆断层,在经过长久地地质演变,只剩下断层的上盘,下盘基本被侵蚀成山谷洼地,若不是老师指出来,大家还分不清楚其中奥秘。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逆断层的断层面的表面样貌,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岩层表面被挤压的十分光滑。而且在断层面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岩石的走向和倾向。最后我们来到了紫云洞,由于这里的岩石比较大块,第11页共11页上方支撑点不多,在压力作用下,上盘结构极不稳定,导致部分岩石被挤压破碎。所以为了安全和保护岩体结构,人们用柱子作为岩体支撑。但是在下雨天会使山体结构不稳定,所以在这时候不宜在洞中走动。到这里,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也将结束,而我们从中学到的也远非报告中所写的。我想,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是能够将书本上所写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了对实际地质学有了更加深刻地认知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