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HUMANISTICPSYCHOLOGY问题的提出从陀斯妥也夫斯基《地下室手记》到萨特《Word》的故事从弗兰克《活出意义》到托姆斯的《病患的意义》第一部分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概述:一种生活哲学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于美国的一种西方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近年也称为现象学心理学(phenomenologicalpsychology)。是一种由许多观点相近的心理学家和学派所组成的松散的学术联盟和西方心理学的发展的一种新的取向,被称之为第三势力。社会背景失业、犯罪、吸毒、精神疾病、道德堕落,和人受物役等社会问题导致人性的萎缩,孤独而忧伤、空虚而颓废,绝望而自杀,引起了全社会对人的尊严及内在价值的重视,由外部环境转向精神内部世界的探索。哲学背景人道主义:重视个人的价值,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解放个性,使个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反对禁欲主义。人性论:认为人具有潜在的善性。存在主义:注重人对他自己存在的体验,强调人的内部经验的价值。现象学:重在现象或直接经验的审视和描述而不是因果分析。强调心理活动的意向性的特点。科学背景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生物进化论、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要建立一种自然主义的价值观体系,不必依赖人类以外什么超人的力量,而应该从人类自身本性中发掘其潜能和价值。人类的高级潜能和价值的实现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赋予人类的特性。心理学背景对行为主义的批评:对其机械观、动物模型、环境决定论等进行了批评。对精神分析的批评与继承:肯定其对潜意识的发现和引入动机论;批评其潜意识决定论和性恶论等。人格心理学和机体论心理学的影响:强调整体分析和继承了自我实现等思想。完形心理学的影响:吸收了其整体论思想。第二部分代表人物和思想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马斯洛(A.Maslow,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本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代表作:《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讨》、《科学心理学》等。主张用整体分析方法、现象学方法和个体特征研究法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和创造力,自我实现,有人性本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等理论。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先从事基督教历史研究,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建立者,受辅者中心治疗法的创始人,获心理学博士学位。代表作:《受辅者中心治疗》《论人的成长》《一种存在方式》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罗洛.梅(RolloMay,1909-1994)曾获神学学士学位,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建立者之一,存在主义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代表作:《焦虑的意义》《人寻求自我》、《存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的新纬度》、《存在心理学》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布根塔尔(J.Buggental,1915-)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建者之一,创建心理学服务学会,提供临床和工业方面的心理治疗服务。任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第一任主席。代表作:《人本主义心理学:一种新的突破》《寻求存在同一性》主要理论—人性本善论Doctrineofgoodhumannature人是一种成长中的存在,只要提供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机会,人的本性便是善良的,至少是中性的,恶则是由环境影响造成的。人的最佳状况是前摄的、自主的有选择倾向的和易变的。主要理论—需要层次论Needhierarchtheory动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而需要则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源泉。人类的需要是似本能的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其表现和满足就越依赖于外部条件,其变异性和可塑性就越大。自我实现的需要美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Maslow的需要层次模式论基本需求(又称缺失性需求)心理需求(又称成长需求)需要的相对突出高峰需要层次的发展生理安全爱尊重自我实现主要理论——自我实现论Self-actualizationtheory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这是人的最高动力。有两层含义:即人类共性的充分展现和个人潜能(或个体差异)的自我实现,使自己趋于完美。主要理论—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能对现实采取客观态度;能理解并接受自然、他人和自己;自主而不依赖于环境;能欣赏生活,有持续的新鲜感;经常产生高峰体验;持非尊奉的态度,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关心社会,同情、帮助他人;能发展与他人深刻的关系;待人平等,虚心学习;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富有创造性;主要理论——通向自我实现的途径忘我地体验生活,全身心地献身于事业;做出成长的选择,而不是畏缩的选择;承认自我存在,让自我显露出来;诚实,遇到问题时有反省自己的责任心;能从小处做起,培养自己的志趣和爱好;要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高峰体验时刻短暂,既可以失去这些体验,也可创造条件使高峰体验可能出现。主要理论——自我实现的类型健康型自我实现(healthyself-actualization)指务实的入世主义的自我实现者。少有高峰体验,常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待人接物。超越型自我实现(transcendentalself-actualization)持出世主义观点的更重视高峰体验的人,真善美的统一是他们的最重要的动机,能超越自我和人我之间的分歧。主要理论——高峰体验的特征(peakexperience)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况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具有如下特征:统合感:即人与自然合一的同一性感受欢乐情绪感:自我愉悦全神贯注感:没有胡思乱想。真知灼见感:似洞察事物本质的感觉。第三部分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一、当事人中心疗法Person-centeredtherapy历史: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概念: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去理解当事人的问题与情绪,为其提供一种无所顾忌地自由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并帮助其体验其自我价值,实现其人格成长。罗杰斯说:“个人中心疗法学派主要是一种存在观点,寻找适当的态度和行为的表达,而这些态度和行为乃是能够创造出促成成长的气氛。它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哲学,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或方法。治疗者应具备的三种态度真诚一致(congruence),即治疗者所表达的内容与他自己内在的体验是一致的,不说言不由衷的话,不摆专家的架子和说教者的姿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positiveregard),即积极的非批判性的接纳态度,但不可与赞赏混淆。同理心(empathicunderstanding),即能够准确地感受到当事人所体验的情感和个人意义。技术要点:促进当事人发生变化的方向从缺乏信任、封闭和畏惧人际关系,转变为对别人更具开放性和愿意探索改变的可能性。鼓励当事人放弃排斥别人或固执己见的想法,对经验和外在的世界的可能性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愿意探索改变的可能性。协助当事人除去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面具,解放自己,真诚地面对自己和表达自己,减少被扭曲的感知觉和表达方式。从在外部寻找答案,转变为愿意向内反思自己,察觉内在的体验,尝试整合冲突和混乱的感觉。技术要点:完全投入与互动治疗师如何评价或诊断当事人并不重要,当事人如何评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给当事人作心理测量等评估可能反而不利于当事人主动积极地参与治疗过程,因为他以为治疗师对他的问题能提供一套现成的解决的办法。促使当事人完全地投入治疗历程才是最重要的治疗过程就是咨询者与当事人共同参与的探险是双方显露人性,一起追求成长经验的过程。技术要点:实务方法本疗法不排斥任何其他治疗学派,心理医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实务工作,而只要你始终遵守治疗的核心条件即可。本疗法特别适合那些没有受过系统的临床心理学教育与训练的人士应用。会心团体疗法催化者的角色原则:催化者愿意作为一个成员参与团体并愿意努力了解和接受每一个成员充分相信团体成员有能力在没有建议的情况下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愿意恰到好处地公开自己的苦恼和体验愿意放弃控制权和专家的形象,不进行诊断与评价会心团体疗法的应用促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人和冲突团体之间的沟通创立大规模会心团体(上千人)促进种族之间的沟通促进病友团体的形成,减轻病患痛苦工作训练团体二、存在主义治疗Existentialpsychotherapy基本假设: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不是环境的牺牲品,我们大多是自身选择的结果,因此,我们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有责任。治疗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当事人自我察觉,帮助其充分地认识自己的存在和实现自己的潜能。治疗的目的:激励当事人去发现各种替代方法并从中选择,要成为自己生活的建筑师。理论要点: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焦虑焦虑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特征,并不一定是病态的,而是成长的催化剂。自由和焦虑是一体的两面,有自由时就会出现焦虑,焦虑源于“自由的眩晕”,即源于在指导不明,结果不清的情况下又不得不作出决策并要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焦虑的作用:它鼓励我们采取行动对了无生趣的存在作出改变。如果我们对存在的焦虑,麻木不仁,我们就束缚了生活并限制了自己的选择。理论要点:自我察觉观存在主义认为,人之所以能作出决定及反应,系因为人拥有自我察觉的能力。察觉能力愈强,自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拓展人的察觉能力也就能增进我们充分体验生活的能力。察觉是个体对生命意义、自我发展的能力、人的情绪控制与行为选择自由的自我意识。理论要点:存在治疗关于自我察觉的命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拥有无限的时间去完成生活中想要做的一切事情。人有采取行动或不行动的潜能,即使不行动也是一种选策。人能通过选择自己的行动而左右自己的命运。人生的意义来自个体的追求和创造,并不会自动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但又有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机会。理论要点:存在的焦虑焦虑使人趋于“团体化”:焦虑毕竟是令人不舒服的,为了逃避焦虑,当事人会放弃自己的认同(潜意识的)和个性,使自己淹没于团体之中,毫不抗争地屈服于生活的情境,以及试图靠实现他人的期望而生存。一个人如果找不到生活目标,或因某种挫折失去了生活目标,或因环境巨变,感到生活迷惘,就会有“存在挫折”(existentialfrutration)和“存在空虚”(existentialVacuum)的心理困惑。案例:膜拜痴迷案例讨论某大学一位新入学的男生,主诉上大学以来,功课轻松,不再有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压力。在千姿百态的大学里一方面觉得好象有许多事要做,但又不知干什么好,无所适从,方向不明。某大学的一个毕业生,对专业信心不足,就业前途不明。表现为心慌意乱,坐立不安。诊断:焦虑症原因:选择自由的眩晕治疗要点存在治疗的目标不再是帮助当事人消除焦虑,使生活变得更轻松或更安全,而是鼓励当事人愿意接受和挑战生活中的正常焦虑,这同时意味着对新生活的开放态度和探险精神。焦虑可被转换成当事人冒险实验的能源。理论要点:以死亡的意识作为治疗工具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将死亡看作是揭示生活的意义和目的的工具。因为死亡,所以现有的时光才具有格外重要的价值,生活是有意义的。现实是宝贵的,因为它们是我们所真正拥有的一切。面对自己不可避免的死亡,我们就不再做历史的牺牲品,而应该有一种急迫感,激发前所未有的力量,让生活有所作为。理论要点:生命意义观努力寻求生活中的意义和目的是人类的一个独有特征。缺乏意义感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压力和焦虑的主要来源。意义疗法(Logotherapy)并不在于告诉当事人生活中的特殊意义是什么,而在于鼓励他们为自己发现意义。当然,意义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来自投入创造后的副产品。举例:痛苦可因我们采取勇敢面对的立场而变为成长的源泉,并找到某种意义。意义疗法奉行的箴言“只要拥有一项生存的‘理由’,就能忍受任何生存的痛苦”(尼采)“那些没有将我置于死地的事物,将使我更加坚强。”要真实地活着,意味着去做一切能证明我们自己的事。你是谁,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使自己成为谁,是你给上帝的礼物。理论要点:体验孤独和认识关联观点:人的处境是一种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