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2、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朱熹之“理”是指A.宇宙万物的本原B.“三纲五常”C.事物的客观规律D.良知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C.朱熹B.董仲舒D.王阳明4、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5、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组卷网B.心学广泛传播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命题视角命题视角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宋明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对比命题视角2:以民族气节、社会责任感等切入点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易错点判断1、理学和心学是继承关系吗?2、理学使儒学更加普及化与通俗化3、儒学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的外衣。4、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1.魏晋南北朝时期2.隋朝时期3.唐朝时期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受挑战一、宋明理学背景:二、程朱理学1、理学含义:2、理学代表人物3、程朱理学内容代表人物宇宙观(哲学观)伦理观认识观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把天理和人间伦理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朱熹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徳之善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1)从材料看,“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什么?体现在社会上又是什么?提示人性。儒家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2)朱熹是如何看待“天理”和“人欲”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提示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纲常伦纪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专制统治•(3)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程朱理学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从而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4、程朱理学(理学)特点儒学进一步思辨化更多的吸收佛道因素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5、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6、地位影响(1)地位: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属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朱熹编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教科书。影响:(2)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政治需要,有力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但扼杀了人性。(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播到日本、朝鲜、欧洲。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象山先生全集》支离(2010浙江省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三、陆王心学1、内容:代表人物哲学观认识观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内心反省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2、心学的发展历史心学:陆九渊(南宋开创)王阳明(明心学集大成者)明朝心学进一步发展原因: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王阳明认为是人心破坏3、实质主观唯心主义,维护专制统治4、陆王心学地位影响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影响深远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主张哲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法则伦理“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存在“理”存在客观事物中“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方法格物致知内心的反省地位发展理学理学集大成者开创心学心学集大成者评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014·长沙高二检测)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觅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A.南辕北辙B.大同小异C.水火不容D.大异小同宋明理学的影响(1)理学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理学注重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究自我节制,强调社会责任感,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3)宋明理学“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了人性。试题分析•(2012全国课标卷27题)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A.探究B.规格C.人格D.格子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说明他()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B.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也”的思想并进行了发挥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D.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时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是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C.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D.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忠实地坚守着这个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A.“仁政”思想B.“天人感应”思想•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CB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2013安徽高考题体验材料二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总共和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七中有如下描写:“欲称闺门卸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西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