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都市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伦敦都市圈区域与城镇体系规划LOGO主要内容2.早期规划阶段3.现代规划阶段4.伦敦都市圈发展的启示1.伦敦都市圈概况LOGO伦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这一地区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和经济核心区。由伦敦城和其他32个行政区共同组成的大伦敦是这个都市圈的核心。LOGO伦敦都市圈区位比较LOGO主要城市1、整个都市圈的龙头2、世界金融和贸易中心3、英国的首都、政治中心4、欧洲第一大城5、世界历史文化名城6、欧洲第一大港、世界最大的国际港口和航运市场之一7、多元化的大都市伦敦LOGO主要城市谢菲尔德1、位于英国的中心2、英国的第四大城市3、拥有多元文化伯明翰1、英国第二大城市2、国际化大都市3、全国主要制造业中心之一4、世界最大的金属加工地区5、现代冶金和机器制造工业的创始地6、全国主要铁路、公路干线和运河网的交汇点LOGO主要城市利物浦1、著名港口城市2、英国的第四大城市3、英国著名商业中心,也是第二大商港,对外贸易占全国1/44、英格兰的核心城市之一5、重要的客运港6、输出居英国首位,输入仅次于伦敦曼彻斯特1、国际化大都市2、国际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工业、文化中心3、市区总人口在英国排名第二,次于伦敦4、从以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以金融、教育、旅游、商业、制造业为特色的繁华的不夜城LOGO城市特点1、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性城市。2、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贸易中转大港3、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区域。LOGO伦敦,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第一个工业化王国的首都,历来是城市化发展的先驱。虽然伦敦还远不是一个可供模仿的完美范例,但它在城市发展方面的经历,却折射出世界大城市的发展脉络。可供我们大家学习LOGO早期规划阶段伦敦城市群LOGO伦敦都市圈的背景分析大伦敦地区:随着伦敦城市聚集效应的影响逐渐扩大,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产生了“大伦敦”地区的概念。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工商业向机器向大生产转型,直接带来了城市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工业和人口的增长都集中在英格兰南部和中部,尤其是在伦敦周围。当时全国只有伦敦及其附近地区以及英格兰中部的就业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率的高升,带来了伦敦人口的高涨和城市空间的扩张。据统计,1600年的伦敦市区的面积只有750公顷,1726年即增加至9160公顷,扩大了12倍之多。LOGO伦敦各阶段的城市空间扩张图LOGO大伦敦1伦敦市★2威斯特敏特市3肯辛顿-切尔西4哈默史密斯-富勒姆5旺兹沃思6兰贝斯7萨瑟克8陶尔哈姆莱茨9哈克尼10伊斯灵顿11卡姆登12布伦特13伊灵14豪恩斯洛15泰晤士河畔里士滿16泰晤士河畔金斯顿17默顿18萨顿19克罗伊登20布罗姆利21路厄斯罕22格林尼治23贝克斯利24黑弗灵25巴金-达格纳姆26雷德布里奇27纽汉28沃尔瑟姆福里29斯特30哈林盖31恩菲尔德32巴尼特33哈罗H希灵登LOGO从上世纪中期以来,伦敦的发展经历了从集中、疏散、再集中的过程。而在伦敦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1937年,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巴罗委员会成立,并于1940年提出“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从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从1942年到1944年,英政府完成了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也陆续出台。LOGO1944年的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阿伯克隆比吸收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中分散主义的思想,以及盖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集合城市概念,采纳了恩文的卫星城市建设模式,将伦敦城市周围较大的地域作为整体规划的考虑范围。在大伦敦规划中,“组合城市”概念得到体现。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土地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人。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乡村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LOGO大伦敦规划的功能分区图LOGO城市布局方面设计中规定把重工业和有害生产企业迁到居住用地范围以外。(大伦敦规划的城市布局图)交通方面伦敦铁路枢纽被简化到四个大车站,并用地铁联结起来,对街道网也进行了改造,并补充了3条新环形路。阿伯克隆比在详细研究了伦敦原有的规划和建筑之后,设计了十分好用的功能分区图,并以此成功地选定了两条径向的干道:第一条是从西北向东南,经过瓦特卢大桥铺设的;第二条沿泰晤士河北岸铺设。中心区、老城区的改建方面在建设有大量珍贵房屋(即历史遗留的宝贵建筑)的大城市中,规划设计采用了地下通道的方式,以保留其原来所呈现出的街景。LOGO大伦敦规划在总体上是成功的,在于相关法规的共同作用下,它有效地控制了伦敦无序蔓延的势头。从今天的发展情况看,伦敦由1951年的820万人口减少到目前的660万人口,这其中固然有产业转型、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郊区化过程推进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毫无疑问,大伦敦规划的思想及其提出的措施,是使其成为成功舒缓现代城市压力的最典型的案例之一。①阿伯克隆比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最大贡献就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特大城市的规划,将霍华德、格迪斯和恩温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半径50公里左右,覆盖一千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地区发展图景,以及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集合城市概念,采纳了恩温的卫星城建设模式,将伦敦城市周围较大的地域作为整体规划考虑的范围。②该规划体现了《巴罗报告》中提出的分散工业与人口的中心思想,建议要从伦敦密集地区迁出工业,同时也迁出100万人口。通过规划在距伦敦中心城区48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划分四个圈层并配合放射状的道路系统,对于每个圈层实现不同的空间管制政策,特别是控制并降低中心内圈层的密度,通过绿地圈层实行强制隔离以阻止建成区连片蔓延的局面。作用与贡献LOGO不足之处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后来的实践发现,大伦敦规划同心圆封闭式的布局模式也造成了许多问题,如人口疏散效果不明显、外围卫星城镇功能欠缺而缺乏引力、通勤距离过大、配套不足、新城投资巨大、新城人口大部分来自外地,在某些方面反而增加了对伦敦的压力、对6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发展估计不足、环路交通负荷过大等等。在特大城市疏散问题方面与其他城市规划的比较除了英国,西方许多特大城市地区在这一时期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探索了各自有效的道路,著名的有荷兰兰斯特塔德地区的规划、丹麦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华盛顿放射长廊规划、1970年代的莫斯科总体规划以及1960年代开始的大巴黎规划等,这些都是有机疏散主义的思想在特大城市空间、功能分布优化的中的经典,与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相比,各自有其特色与成败之处。在这里,主要提出的是与大伦敦规划的圈层状分散模式不同的,在1965年完成的“大巴黎规划”。在该规划方案中提出在全国各大区间平衡生产力的布局以疏散巴黎的压力,并通过在巴黎城市外围建设两条平行长廊和五个开发区来转移过于集中的功能。这是与大伦敦规划的封闭同心圆模式所截然相反的空间规划设想,是更为有效和长久的解决特大城市问题的思想,可以达到更好的疏散效果。也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前预设空间扩展的方向,避免了所谓的“摊大饼”模式LOGO1946年《新城法》通过后,掀起了新城建设运动,到1950年代末,在离伦敦市中心50公里的半径内建成8个被称为伦敦新城的卫星城。建设8个卫星城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集中,住房条件恶化,工业发展用地紧缺等问题,目标是“既能生活又能工作,内部平衡和自给自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城千方百计引进工业,并注意避免工业部门单一化,为新城居民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在新城区,配有完善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工作和日常生活需要。在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的实践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由单一核心的同心圆模式所以引发的问题逐渐被相关的规划部门和专家重视起来,因此,1960年代中期的大伦敦发展规划编制中,该规划就试图改变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1970年代,英国政府调整了疏散大城市及建设卫星城的有关政策,1978年通过《内城法》,开始注重旧城改建和保护。后期改进LOGO新城建设运动LOGO伦敦各时期绿化模式LOGO具体历程英国的新城建设英国于第2次世界大战后先后创建了32座新城,其新城建设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自工业革命以来,伦敦市区不断向外蔓延,1939年的人口已达到860万人。1940年以巴罗爵士为首的“巴罗委员会”提出《巴罗报告》,提出疏散伦敦中心地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艾伯克隆比提出在伦敦周围建立8个新城,促进了英国新城的开发达到鼎盛阶段。第1代自1946年至1955年共建了l4个新城,最根本的目的是解决战后的住房和就业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建设了坎伯诺尔德(Cure.bernauld)、伦康新城(Run—corm)及霍克(Hook)等第2代新城。它们具有布局比较紧凑、城市更为便捷、充分利用地形以保持田园城市特色等特点,缺点是规模依然太小。第2个阶段是在1965年之后,新城建设逐步扩大规模,完善设施、结构和功能,增加就业机会,使新城脱离“卧城”而成为独立的城市实体。以伦敦与伯明翰之间的密尔顿·凯恩斯(MiltomKeenes)为代表,其规模扩大到25万人。这些新城基础、文化和服务设施完善、公用事业齐全、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投资开发环境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第3代新城由私人的开发公司来进行,新城建设进入成熟阶段。英国的新城建设解决了英国战后城市人口拥挤的问题和战争导致的城市无序发展问题。LOGO启示从大伦敦地区的规划发展中,都市圈由封闭到放射,最后形成圈域型都市圈,前后历经50年,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的三点启示:第一,工业革命最早起源于英国,民主政治是工业革命的催生剂,科学革命才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基本条件。科学革命不仅体现在科学体系、技术发明、哲学体系等方面,还带来了一场金融革命,正是这场金融革命为创新和技术革命提供了融资渠道,使英国政府凭借着自身的可信性和承诺度,通过债务融资进行了基础建设和公共工程建设,在各种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和涌现的时代,伦敦证券市场形成,各种金融创新不断出现,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不仅满足了投资者进行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资本需求,也使城市得以发展顺利。第二,伦敦的城市圈雏形最早形成于1800年,但“巴罗委员会”规划的4个同心圈为伦敦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个规划虽然在其后几十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杂乱的城市环境起了较大的作用,1940—1950年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经过1960年代的调整,直到1971年形成的由内伦敦、大伦敦、标准大城市劳务区和伦敦大都市圈四个圈层构成的圈域形都市圈,说明伦敦都市圈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了始终如一的基本指导思想。第三,在伦敦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英国议会1944年通过的《绿带法》,1946年通过的《新城法》,不仅推动了伦敦大都市圈的发展,也促进了伦敦——伯明翰大都市带的形成。LOGO现代规划阶段LOGO1.1992,《伦敦战略规划白皮书》(伦敦战略规划委员会)第一,重视经济的重新振兴;第二,强化交通与开发方向的关联性;第三,重视构筑更有活力的都市结构;第四,重视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LOGO现代规划阶段2.1994年强化伦敦作为世界城市的作用和地位,另外也明确指出伦敦大都市圈和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