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211班军事理论复习资料-1-/8第一章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关系中有关各方力量校长、利益得失等方面的总状况和总趋势。战略是军事斗争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战略环境是独立于战略指导者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因此,战略环境是制定战略的客观基础。战略环境概述:一)、国际形势总体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1)、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题2)、局部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二)、经济全球化成为大趋势但也存在负面影响三)、大国较量竞争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四)、军备竞赛有所趋缓但质量竞赛更加激烈1)、核军控进程受到挫折2)、加快了高科技建军的步伐五)、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1)、政治强权有所发展2)、军事干涉更加频繁国际战略格局,是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和结构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支配世界国际关系近半个世纪。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被打破,国际社会的各种力量进行新的组合,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国际战略格局逐渐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态势;同时,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国际战略格局:(特点: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一)、美国欲建立单极世界却难阻多极化潮流二)、欧盟力量在不断增长且自主意识日趋发展三)、俄罗斯力保大国地位四)、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五)、其它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实力与地位也在增长六)、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当今中国面临的四大威胁:一、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二)、日本对我国安全潜在和现实的威胁三)、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四)、南海海域与诸岛之争当今中国面临的四大缓和,缓和是我国安全环境的主流:一)、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三)、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四)、与大部分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我国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海邻8个,与越南海上边界150万平方公里存在争议,东线(海洋)最有威胁。第二章中国军事思想中国军事思想(来源于实践)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哲学等,也是各个历史阶段人们对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中国军事思想时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供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鸦片战争时期(原始—奴隶—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公元前2070年—公园1840年)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成熟:一)夏、商、西周时期(奴隶)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著作:反映这一时期军事理论的文献有:《尚书》、《易经》、《诗经》;专门的军事文献有:《军志》、《军政》(是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标志)二)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封建)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著作:兵书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三)秦汉至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四)宋至鸦片战争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体系化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著作:北宋时期,编纂了中国第一步兵书汇编:《武经总要》,总结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宋神宗元丰年间,又将:《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汇编为《武经七书》,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211班军事理论复习资料-2-/8武学的必修课程。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茅元仪编纂了军事百科全书性的著作《武备志》(最早)。军事思想的总结与革新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除了元朝的金戈铁马、气象万千外,两宋时期,统治者所主张的“道德文章“不能从技术上解决当时的社会与民族矛盾。明朝尽管火武器发达,但采取的却是修筑长城等消极防御政策。清朝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在军事方面丝毫没有意识到世界范围内火兵器时代的到来,对海防、海战也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军事思想在走向成熟的同时,也逐步走向保守与没落。)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①历史悠久,内涵丰富;②崇尚道义,追求和平;③注重谋略,力求智取;④居安思危,未雨绸缪;⑤固有缺陷:1)偏重谋略、轻视技术;2)消极防御,不思进取;3)关注政治,忽视经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二)战争指导思想:①先发制人;②速战速决;③力争主动;④集中兵力;⑤出其不意;⑥奇正互变;⑦兵贵其和;⑧先戒为宝;(三)治军理论:①将帅修养;②以治为胜;③教戒为先《孙子兵法》孙武,字长卿,成熟于春秋时期,有兵法13篇,被中外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经典”。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公元1840年—公元1919年)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特点:(一)伦理观念占有极为重要地位;(二)具有多元化的结构层次;(三)体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由进步替代落后,逐步转变,更新、完善、发展的总趋势。魏源的军事思想:魏源先后撰写了《圣武记》、《道光洋艘征抚记》、《海国图志》三部军事著作。他在《海国图志》中阐述了他的军事思想,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不过在“师夷”问题上,魏源比林则徐更多地强调开放意识,更多地着眼于军事方面。他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师夷”就是要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学习西方的练兵之法,像西人一样,创办军事工业和其它工厂企业。李鸿章的军事思想:第一,率先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方法;第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第三,筹办海防,组建北洋海军;第四,兴办近代军事教育。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内涵:(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四)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从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开始,逐渐认识到军事工作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我们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八七会议”,毛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毛提出并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在反“围剿”武装斗争中,毛提出并实践了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和武装群众的人民战争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几个阶段,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军事辩证法,主要研究和解决:1如何正确地认识战争与对待战争的问题(第一,战争产生于私有制和阶级矛盾,只要存在私有制和阶级,战争就不会消亡;第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和平时期的斗争也是政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第三,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两类,共产党人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2如何认识与解决武装力量建设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问题(第一,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第二,军队的内部和外部存在着各种矛盾,正确解决这些矛盾,才能推动军队建设的发展;第三,国家安全有赖于国防的巩固,国防建设又依赖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3如何认识与运用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问题(第一,重视研究一般战争规律,更重视研究特殊战争规律;第二,研究战争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第三,舒适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211班军事理论复习资料-3-/8规律,并应用它指导自己的行动;第四,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自觉的能动性,争取战争的胜利;第五,懂得照顾战争全局,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第六,军事理论来源于军事实践,但又必须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二)人民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制导路线,主要包括:1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2组织最广泛的人民革命统一战线3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4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5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6创立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7坚持军民结合增强战争力量或国防力量的方针8正确处理战争个国防建设过程中人民的长远利益与暂时利益的关系(三)人民军队,是服从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的工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夺取与保卫政权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它把马列主义的建军原则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主要包括: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②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③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制度④民主制度和严格的纪律⑤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⑦重视军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1)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2)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3)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4)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5)实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6)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7)充分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第一,一切作战行动,必须事先有严密的计划和尽可能的充分准备;第二,从最困难的情况出发,多手准备。)(五)国防建设理论第三章中国国防国防的含义: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的类型:(1)扩张型:美国、日本;(2)自卫型:中国;(3)联盟型:欧盟;(4)中立型:瑞士现代国防的目的:(1)捍卫国家主权;(2)保卫国家的统一;(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4)维护国家的安全现代国防的特征:(1)现代国防概念的内涵更丰富;(2)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势的角逐;(3)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4)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密切国防精神: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抵抗外侮,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其主要内容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国防历史(指导思想: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第四章兵役法基本知识兵役法是规定公民参加军队和其它武装组织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其核心是确定国家兵役制度和形式,制定兵役法的目的在于保障军队平时的兵员补充,加强国家武装力量建设,保障社会主义祖国安全和四化建设大业的顺利进行。我国历代兵役制度简介:1)夏商周秦汉:主要实行民军制(兵役寓于田制之中,平时耕牧为民,战时出征为兵),这一制度直到西周才比较完善;春秋后期,又出现了考选勇士从军的办法;战国时期,开始实行征兵;秦汉时代主要实行征兵制度;西汉初年,规定20岁的男子都要向官府登记,从23岁起服役两年。2)隋唐时代,主要实行府兵制3)宋代盛行募兵制4)元明清时代,主要实行世袭兵役制,把士兵之家列为军户,父死子继,兄终弟继,世代服兵役5)民国初期,由于军阀割据,各自为政,一般都实行募兵制。6)历次革命战争时期:1、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的兵员补充,一般都采用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211班军事理论复习资料-4-/8到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逐步升级的办法进行。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工农群众自觉自愿地参加人民军队,参加民兵组织。3、建国初期,我国仍实行志愿兵役制。为了使我国兵役制度系统化,法律化,1955年7月30日经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颁布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