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本主义的历史发展(一)人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人本主义是西欧自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文艺复兴时期所涌现的一种新思潮。其基本观点主张“人类自由权利不可侵犯,即自由意志论”。在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由于生产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活的迅速改变,人们需要科学与新的文化,人本主义思潮从而获得迅猛发展。(二)人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人本主义理论和服务模式的哲学渊源是存在主义。20世纪60年代初期,存在主义成为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非理性主义思潮,它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主要聚焦于人类对生存意义的思考,关注生活的悲剧、孤立和焦虑等。从存在主义发展史看,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逻辑环节,即克尔凯郭尔、尼采和萨特三阶段。存在主义发展三阶段:1、第一阶段是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他的哲学充满着人选择的困惑和生存的焦虑。他基于对恐惧的关注讨论了害怕、焦虑和担忧在生活中的作用,而人的目的在于创造我们自己。他认为,当个人处于心理体验这种意识中时,最直接、最生动、最深切体验到的是痛苦、热情、需要、情欲、模棱两可、暖昧不清、荒谬、动摇等的存在,它是纯主观性的、最基本的存在。2、第二阶段是尼采阶段。尼采强调了主观的重要意义,赋予人类掌握权力意志的自由。在考虑上帝与人的关系时,尼采抛出著名论断——杀掉上帝,还自称自己就是上帝的杀戮者,杀死了上帝,获得了自由,自由得连任何信仰都失去了,出现了空前的价值真空。3、第三阶段是萨特阶段。他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提出上帝死了人自由了,人就是人自由的选择、设计者。萨特的名言“存在先于本质”,意为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者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总结:人本主义成为一种助人模式是从心理治疗开始的,主要是从存在出发,分析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服务对象发现和发挥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治疗过程中,帮助服务对象通过体验爱、苦难来发现生活的意义,促进服务对象更具有责任和理性。对于人本主义理论影响比较大的两个心理学家是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二、主要概念和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人物介绍——马斯洛1908年出生于纽约市,父母是从苏联移民来的犹太人。1934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博士1954年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1961年创《人本主义心理学刊》,1962年正式成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1967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席1970年6月8日(62岁)病逝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依次构成需要的层次:五种需要:1、生理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的需要。这类需要若得不到满足,有机体将会有生命危险。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显然,这种生理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是有机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2、安全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的需要,表现在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和心理安全四个方面。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3、归属和爱的需要:也称社交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认同,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主要包括:①社交欲,希望和他人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得到互爱等;②归属感,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4、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也包括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以及尊重他人。尊重的需要也可以作如下划分:①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②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是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涉及自信、价值、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中最高等级的需要,其目标是自我实现。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要求个体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活动或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追求既定的理想,把工作当作一种创作活动,在工作中运用最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技巧,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抱负。3、需要层次理论的特点(1)呈阶梯状从低到高,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2)在不同文化中,满足每一种需要的方式不同。(3)行为是受多元动机(需要)驱动的结果。(4)同一时期,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4、理论应用:管理(二)罗杰斯的人格理论1、人物介绍——卡尔·罗杰斯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1902-198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心理学创始人。1902年1月8日生于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罗杰斯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认为人性本善,有自我实现的发展潜力;他创立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主张心理治疗师要有真诚关怀当事人的感情,在真诚和谐的关系中启发当事人运用自我发展潜力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增长自信心。2、人格理论的主要内容1951年,罗杰斯在《来访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格理论,随后在《治疗、人格及人际关系的理论》中,更加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格理论。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是建立在人性观之上的,他关于人格的基本假说是: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动机,它表现为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潜能的趋向,他认为,“个体是完整的有机体的存在”。因此,“有机体”作为罗杰斯人格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一切体验的发源地,并在实现倾向的驱使下成长和发展。其结果就是“自我”“自我概念”的发展、补充及实现。(1)自我概念:罗杰斯把自我概念界定为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包括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直觉和评价、对自己和他人的知觉和评价以及对环境的知觉和评价三个部分。人的自我概念是在与周围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他人的态度和反应方式的影响形成的,而周围人在给予服务对象关心和爱护时,总会附加一些条件要求服务对象迎合他的标准。这样,服务对象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就会受到周围他人价值标准的影响。(2)自我实现:当自我和自我概念发展时,实现倾向的作用是使生物体的这个新生部分实现,罗杰斯把这个称为自我实现倾向。这种实现倾向为保持、改善有机体的体验和潜能服务,即它催化实现。他认为,实现倾向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人类动因,我们生来就是要向着实现茁壮成长的,我们基本上是积极的、求上进的。(3)无条件积极尊重:当自我发展时,个体需要被爱与被接受,有他人对自己积极尊重的需要。当一个人感到他的所有体验(感情、思想、感悟等)都平等的值得其他重要人物的积极尊重时,无条件积极尊重就被接收了。当另外一个人的全部自我体验都被平等的衡量时,无条件积极尊重就被传达出了。3、人格理论的应用:人本主义治疗模式三、人本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一)个案工作——人本治疗模式1、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人本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其理论假设涉及对人性的基本看法以及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等重要的基本概念:(1)对人性的基本看法:(2)自我概念:(3)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2、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策略人本治疗模式认为,如果集中关注分析和治疗服务对象的问题,可能会把社会工作者自己的价值标准强加给服务对象,反而妨碍服务对象的自我成长。因此,有效的辅导方式不是运用具体的辅导技巧消除服务对象的困扰,而是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罗杰斯把这种能够充分运用自己各种潜在能力的人概括为五个基本特征:基本特征:(1)能够准确的领悟周围的人和事物,具有基本的安全感,是理性的人。(2)能够充分把握每一时刻,珍惜和享受生活,适应力强。(3)能够依据自己的真实愿望选择生活方式,并勇于承担行为的责任,忠于自己。(4)面临众多的选择,而且能够体会到心理上的极大自由。(5)积极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具有丰富的创造力。3、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①表里如一;②不评价;③同感;④无条件的接纳;⑤无条件的爱;⑥保持独立性);(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二)人本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小组工作格拉斯曼(Glassman)和凯茨(Kates)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他们对小组工作的看法。他们认为小组过程是一个小组成员之间的民主过程。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是:(1)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能力。(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负有责任。(3)个人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4)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利。(5)人们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6)群体成员之间是有差别的,每个人的差别都要得到尊重(7)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人本主义取向的小组工作允许小组成员利用小组寻求他的个人发展小组工作的目标是形成一个民主互助体系,在小组工作中要创造条件帮助小组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四、人本主义的评价(一)优势:1、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影响:它不仅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认识人和问题的新视角,而且人本主义与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社会工作理论的中心原则是相契合的的,这些指导着社会工作全过程,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最为基本的价值基础和思想基础。2、对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影响:主要包括个案手法中的罗杰斯的人本治疗模式、小组工作中格拉斯曼和凯茨的人本主义小组以及对非洲等地区开展的社区工作等。3、对服务对象的影响:扩大了社会工作的外延,使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不再局限于弱势群体和病患者,也可以面向常人;对于社会不同角色的体验、尊重与接纳理解对于我们理解少数群体特别是他们的亚文化很有帮助——他们可能在社会中处于被压迫和排斥的角色。(二)劣势:1、人本主义理论不够科学化,主观性强,概念模糊,没有明确的定义,其理论很多是基于科学上无法证明的推论,而这些推论又是以不准确的方式描述的,如“自我实现”。2、人本主义理论难以说明人的特殊品质,它主要的本性和品质都是普遍性的、一般化的,是人皆有之的,并没有说明个体差异。3、缺乏“中立性”。它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先天都是向善的。这一观点虽然赋予人好的先天品行,却使自己在科学性上“先天不正”。例如,它很难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战争,有那么多种族残害,有那么多街头暴力,有那么多罪恶。4、过分简化了人格的复杂性,只是用简单的自我实现的先天倾向概括人的整个生活风格;忽视个人独特生活历史和过去经验的影响以及人格的发展性;不能预测特定的人在给定的情境中如何反应。克尔凯郭尔,丹麦哲学家、神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他出生于哥本哈根一个笃信基督教的暴发的羊毛商人家庭。由于担心上帝的惩罚,一家人笼罩在焦虑、忧郁的氛围中,克尔凯郭尔一生也是在忧郁中度过,终身隐居。当时丹麦是德国的附属,生活在落后的农业国丹麦的资产阶级,非常害怕革命,他们害怕当时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并且被资产阶级自由派的革命思潮弄得惊慌失措。克尔凯郭尔在哲学著作《恐惧的概念》中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基督教存在主义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否认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存在。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存在于人个内心中的东西,是人的个性,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实在,是万物的尺度,人即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但这不是感性、思维的意识,而是非理性的意识,是个人的心理体验。当个人处于心理体验这种意识中时,最直接、最生动、最深切体验到的是痛苦、热情、需要、情欲、模棱两可、暧昧不清、荒谬、动摇等的存在,它是纯主观性的、最基本的存在。萨特二战后,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确立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