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自动化介绍剖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配电自动化际云科技-付聪聪2014-10-311、名词术语术语及解释配电网:是电力系统向用户供电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由配电网(其中包括馈线、配电变压器、断路器、各种开关等配电设备)、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测量和计量仪表以及通信和控制设备构成一个配电系统。从广义上讲,城市配电网应包括110kv电压等级及以下的电网。通常把110KV、35KV级称为高压,10KV级称为中压,0.4KV级称为低压。因此,完整地说配电是包括电力用户在内的整个配电网。术语及解释配电自动化系统distributionautomationsystem实现配电网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故障处理、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连等功能,主要由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可选)、配电自动化终端和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automation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及通信等技术,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控制和快速故障隔离术语及解释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slavestationofdistributionautomationsystem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简称子站),是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之间的中间层,实现所辖范围内的信息汇集、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masterstationofdistributionautomationsystem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简称主站)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为配网调度和配电生产服务。术语及解释配电管理系统DistributionManagementSystems运用计算机、通信等信息技术,以信息交互为基础,通过实时监控、运行管理、维修管理、设备管理、规划设计、用电服务等应用,实现配网全过程管理的综合应用系统。“一遥”遥信“二遥”遥信、遥测“三遥”遥信、遥测、遥控术语及解释DMSDistributionManagementSystems配电管理系统DASDistributionAutomationSystem配电自动化系统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控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PMSProductionManagementSystem生产管理系统FAFeederAutomation馈线自动化DTUDistributionTerminalUnit站所终端FTUFeederTerminalUnit馈线终端供电可靠性区域差异区域特征:负荷密集(30MW/km2以上),主要为直辖市与东部重点城市的市中心区、对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供电可靠性目标为国际领先水平(停电时间5分钟)。网架结构:高压网采用链式结构,中压网采用三双、双环结构;设备配置:变压器采用大容量或中容量,中压线路采用电缆;自动化配置:采用集中式、智能分布式模式,具备网络重构和自愈能力;通信配置:光纤通信方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完全消纳。A+类供电区域供电可靠性区域差异区域特征:负荷较为密集(15~30MW/km2),主要为直辖市的市区、中西部重点城市的市中心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供电可靠性目标为国际先进水平(停电时间52分钟)。网架结构:高压网主要采用链式结构,中压网采用双环、单环结构;设备配置:变压器采用大容量或中容量,中压线路采用电缆型式;自动化配置:采用集中式、智能分布式建设模式,具备网络重构和自愈能力;通信配置:光纤通信方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完全消纳。A类供电区域供电可靠性区域差异区域特征:负荷集中(6~15MW/km2),主要为地级市的市中心区、重点城市的市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供电可靠性目标为国际平均水平(停电时间3小时)。网架结构:高压网主要采用链式、环网结构,中压网采用单环结构;设备配置:变压器采用大容量或中容量,中压线路采用架空型式;自动化配置:采用集中式、智能分布式建设模式;通信配置:光纤与无线公网相结合的通信方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完全消纳。B类供电区域区域特征:负荷较为集中(1~6MW/km2),主要为地级市的市区、较为发达的城镇,电网建设目标主要为满足城镇化发展需求,采用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网架结构:高压网主要采用链式、环网结构,中压网采用单环结构;设备配置:变压器采用中容量或小容量,中压线路采用架空型式;自动化配置:采用集中式、就地型重合器建设模式;通信配置:光纤与无线公网相结合的通信方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基本消纳。C类供电区域供电可靠性区域差异2、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计划停电时间网络运行优化分析,提高转供能力;开展带电作业;优化停电计划管理,减少重复停电;优化抢修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目的减少故障停电时间通过故障自动定位,减少故障查找时间;通过遥控操作,减少故障隔离操作时间;通过标准化抢修,减少故障修复时间。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目的提高供电可靠性:城区99.9%市中心:99.99%提高电能质量:城市电压合格率大于98%经济化运行提高为用户服务水平和用户的满意程度提高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实现故障隔离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不需要建设通信网络和主站计算机系统。第一阶段:馈线自动化系统(FA)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实时应用系统,兼备正常情况下的运行状况监视及故障时的故障处理功能。第二阶段:配电自动化系统(DAS)结合配电GIS、OMS、TCM、WMS,并与需求侧负荷管理(DSM)相结合,覆盖配网调度、运行、生产的全过程,支持客户服务,实现配用电综合应用。第三阶段:配电管理系统(DMS)配电自动化发展历程国外配电自动化发展历程研究阶段试点阶段推广阶段系统现状日本研究开发就地控制方式和配电线开关的远方监视装置着手开发依靠配电设备及继电保护进行配电网运行自动化方法1986年起在9个电力公司开展自动化建设86.5%的配电线路实现了故障自动顺序送电,6.7%线路实现远方监控。法国开展配电自动化的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成功97年投运的配电SCADA系统对于2000个配电开关全部可以远方遥控,开关遥控覆盖率30%20kV馈线发生故障在配电中心可以看到故障发生的部位,转移负荷一般3min可以完成。韩国1998年开始配电自动化研究1998-2001年在174个公司开展小规模自动化建设2003年建立了7个大型配电自动化系统,自动化开关覆盖率22.5%电源变电站平均电流供应恢复时间由1小时缩短至几分钟。配电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必要手段。配电自动化对于提高成熟电网供电可靠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显著优势,供电可靠性从99.9%至99.99%的提升主要依靠网架改造,从99.99%至99.999%的提升则必须依靠配电自动化建设。国外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经验3、建设原则1.实用性,针对不同区域供电可靠性需求,采取差异化技术策略,不一味追求高标准建设,充分考虑街区成熟度,避免因配网频繁改造而造成重复建设,杜绝浪费体现投资效益。2.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终端及通信设备运行可靠性;优化、简化主站功能,广泛采用分布式部署方式,有效降低网络结构频繁变化、通信不稳定等因素对系统主要功能的影响。3.先进性,准确定位配电自动化与配网管理系统之间关系。4.安全性,严格按公司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要求,加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之间信息安全管理;落实公司中低压配网安全防护规定,规范接入配电终端等设备,确保系统运行控制和数据采集信息安全。配电自动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配电自动化建设改造原则网架中的关键性节点,如架空线路联络开关,进出线较多的开关站、配电室和环网单元采用“三遥”配置网架中的一般性节点,如分支开关、无联络的末端站室采用“两遥”配置避免盲目追求配电自动化“三遥”率。25馈线自动化方式。明确配电自化系统要根据实际网架结构、设备状况和应用需求合理选用“三遥”自动化终端。配电自动化建设改造原则具备遥控功能的区域宜优先采用专网通信方式依赖通信实现故障自动隔离的区域宜采用光纤专网通信方式不具备电力光纤通信条件的配电终端可采用无线通信方式配电通信光纤专网电力载波无线公网26配电自动化建设改造原则4、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建设模式简易型1)系统简介简易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基于就地检测和控制技术的一种系统。它采用故障指示器获取配电线路上的故障信息,由人工现场巡视故障指示器翻牌信号获得故障定位,也可利用GSM等无线通信方式将故障指示信号上传到相关的主站,由主站来判断故障区段;在一次设备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重合器或配电自动开关,通过开关之间的时序配合就地实现故障的隔离和恢复供电。2)主要特点可不需要通信系统和主站而独立工作,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3)适用范围适用于农村单辐射配电线路和城市中无专门通信条件区域的配电线路。建设模式实用型1)系统简介实用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多种通信手段(如光纤、载波、无线公网/专网等),以两遥(遥信、遥测)为主,并具备简单遥控功能的实时监测系统。它的主站具备基本的SCADA功能,对配电线路、开闭所、环网柜等的开关、断路器以及重要的配变等实现数据采集和监测,对部分具备条件的一次设备可实行遥控。根据配电终端数量或通信方式的需要,该系统可以增加配电子站(或通信汇接站)。在一些没有条件或没有必要实时监测的线路,依然可以采用简易型的配电自动化模式。该系统既可以是独立的配电监控系统,在有配调机构情况下也可做成调度和配电监控一体化的系统。2)主要特点结构比较简单、以监测为主、具备简单的控制功能,对通信系统要求不高,投资比较节约、实用性强。它主要为配电运行管理部门和配网调度服务。3)适用范围适用于中等规模配电网且已设立或准备设立配网调度机构的供电企业。建设模式标准型1)系统简介标准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在实用型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主站控制的馈线自动化功能(即FA:故障定位、隔离、恢复非故障区供电),有条件区域还可实现网络重构。它对通信系统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采用光纤通信,它还需要比较完善的配电一次网架且相关的配电设备具备电动操作机构和受控功能。该类型系统的主站具备完整的SCADA功能和FA功能,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通过主站和终端的配合实现故障区段的快速切除与自动恢复供电。它与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电GIS应用系统的实现互连,具备完整的配网模型和丰富的配电数据,因此可以支持基于全网拓扑的配电应用功能。它主要为配网调度服务,同时兼顾配电生产和运行管理部门的应用。2)主要特点系统结构完整、自动化程度较高,成本较高。3)适用范围适用于多电源、多分段的城市配网自动化建设,其中馈线自动化建议在新区或电缆化程度较高的区域里实施。建设模式集成型1)系统简介集成型是在标准型的基础上扩展配电管理功能和综合应用功能,通过基于IEC61968标准的信息集成总线实现与各类相关实时系统和管理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以及ERP系统)的接口,并具有配电网的高级应用分析软件功能。2)主要特点系统结构完整、自动化程度高、管理功能完善、运行方式灵活,投资较大。。3)适用范围适用于大中型城市较大规模、结构复杂的配网自动化建设;供电企业内部各类相关系统已经建立且应用比较成熟。建设模式智能型1)系统简介智能型是在集成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上扩展对于分布式电源、微网以及储能装置等设备的接入功能,实现智能自愈的馈线自动化功能以及与智能用电系统的互动功能,并具有与输电网的协同调度功能,以及多能源互补的智能能量管理网分析软件功能。2)主要特点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完善、智能化程度高、运行方式灵活,管理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