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材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材分析以《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为例一、本框内容在全书、在单元、在课时中的地位分析。1、从全书来看。新课程标准在内容目标前有这样一段话:《生活与哲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好学生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看出,《生活与哲学》不是一门哲学理论课,而是一门对高中学生进行基本哲学知识教育的素质修养课。在《生活与哲学》开始的《致同学们》第二段写到:生活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不可或缺的途径,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全书共设置了四个单元,分别是: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处处有哲学”是全书的第一单元第一框。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看待”、如何“树立”的起始点是生活实践。生活和实践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起点,也是哲学的逻辑起点。“生活处处有哲学”这框内容阐述了哲学的起源和哲学的功能,从宏观上告诉学生哲学是起源于生活的,哲学最终的落脚点是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通过以上分析看出,教师教好与学生学好“生活处处有哲学”一框自然就很是重要了,对于实现《生活与哲学》课程目标具有导航性的作用。2、从所在的单元来看。整个单元共设置了三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百舸争流的思想”和“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以怎样的方式看待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它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当然必须首先搞清楚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3、从所在的课来看。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共设置了两框的内容:一是“生活处处有哲学”,二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本课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说明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的关系,另一个是回答什么是哲学。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从哲学的起源与哲学的功能两个角度阐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的关系。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阐述了什么是哲学。从两框的内容联系看,欲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离不开对“哲学源于人的生活实践”这一知识点,因为人们在思考世界是什么的时候就是在对自己所生活所实践着的世界所做出的思考。所以,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对于学生学好第一课乃至第一单元和全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本框内容构成归纳。这一框实际上解释《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名称,也是为了破除学生对哲学的神秘感,克服学生对哲学的距离感。这框共设计了两目:一是“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目实际上讲的是哲学的起源,教材正文是由两个探究活动、三段原理阐述组成;辅助文由三句名言和一个专家点评组成。二是“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这目阐述的是哲学的功能,教材正文由两个探究活动和两段原理阐述组成,辅助文由一句名言和一个相关链接组成。三、课程标准内容目标分析。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关于该框的内容目标是“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和“感悟哲学能够开启人的智慧”。教材围绕该内容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下列知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够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四、教材重点分析、判断和解释。在本框内容中,教材一共有如下知识点: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笔者认为,“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为本框的重点。因为,对这三个知识点的掌握不仅能够实现课程内容目标的要求,而且对这三个知识点的掌握也关系到下一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以及课程以后内容的学习。下面就这三个知识点作出解释。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这个知识点实际上是在回答哲学智慧起源问题。关于哲学的起源,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派别的哲学家回答是不同的。教材主要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问题上的回答,这是由本课程的性质决定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起源的问题上认为哲学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活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八条写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的合理的解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两段文字:“德国的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生活实践与哲学的关系的基本观点是:①哲学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②哲学依赖于实践,哲学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而人和世界的关系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人类的实践活动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构成哲学反思的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发展动力。而且,哲学问题的真正解决以及解决得正确与否,都离不开实践。③实践需要哲学。人的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科学的哲学理论能够正确地指导人的生活实践活动。2、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产生于实践,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追问世界时,哲学才会产生和出现。“世界从何而来?”“世界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这些问题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这种追问和思考概括的是关于世界普遍规律的认识,从而诞生了关于宇宙根本观点的学问,使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提高到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认识水平也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哲学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追问、思考和概括的结果。3、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一词来自希腊文philo-sophia.Philo是爱或热爱,sophia是智或智慧。英文philosophy的意思是“爱智之学”或“爱哲之学”。我们今天使用的汉语一词是日本人19世纪后半叶翻译过来的,他借用了汉语的“哲”字,省去了英文中的“爱”字,译为“哲学”。哲学的智慧和其它科学有所不同。哲学的智慧首先表现为一个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正确把握和认识,即让人的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还表现在它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五、对教材内容的阐述及呈现方式进行评价。“生活处处有哲学”一框共分两目,分别是“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第一目“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教材一开始引用了一个探究活动: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有人问孔子:您的弟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啊?孔子回答说:“任人也,丘弗如也。”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呢?答:“辩人也,丘弗如也。”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呢?答:“勇人也,丘弗如也。”问:既然三人都比您强,他们为什么还听从您的调遣?答:“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呢?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说明一切哲学智慧和思想都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探究材料是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的,共设两个问题。笔者认为,这个探究活动的材料虽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但不能够很好得为下面正文原理阐述服务。理由如下:首先,这段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孔子比他的三个弟子更有智慧,但这不足以直接说明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果用一段富含哲理的“解决问题型”的材料可能会好些。其次,这段材料更不能让学生悟出“哲学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教材也是用了一个探究活动引出第二个知识点:“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探究活动中的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得出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仅仅基于所给材料我们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是比较容易得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的结论,这个结论恰好能够比较好的为下文的原理阐述服务。第二目“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教材还是用两个探究活动分别引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和“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知识点。探究材料都比较好地为下文的原理阐述服务,顺理成章。六、对该框的处理策略和教学建议笔者认为把该框第一目开始的探究活动换位下面的可能会好些: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石“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十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常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块石兽。你认为守河老兵充满智慧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另外,因为本框的内容是在阐述哲学起源和哲学的功能,所以,建议在讲授本框内容时多举一些相关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