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WIKIPEDIA):1926年生于上海,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杨振宁(GettyImages):1922年生于安徽,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丁肇中(AFPPHOTO):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4、李远哲(GettyImages):1936年生于台湾,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6、朱棣文(GettyImages):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7、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8、高行健(GettyImages):1940年生于江西,在大陆读完中学和大学,获奖的同年加入法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9、钱永健(GettyImages):1952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6岁•10、高锟(AFPPHOTO):1933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2009年获得诺贝物理学奖,时年76岁•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屠呦呦,女,药学家。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到目前为止,有10多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按获奖时间顺序为:•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中国台湾,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5、达赖:1935年生于青海,中国国籍,198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时年54岁;•6、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7、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8、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作家、翻译家、编剧,1987年出走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奖前的几个月刚刚加入法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获奖代表作《灵山》原是作家出版社的一部约稿并预付了3000元稿费,;9、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6岁。10、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2009年获得诺贝物理学奖,时年76岁。•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青青蒿素。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2]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6]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丁肇中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理清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谈问题的。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丁肇中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解释下列词语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抽象:袖手旁观:一帆风顺: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得到知识。端正心思。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整齐家政。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整体感知第一部分(l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自主学习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阅读第1、2、3、13自然段)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不能消极的袖手旁观。合作探究1.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什么?2.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3.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4.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5.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6.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阅读第3~12自然段)1、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3、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4、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实验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5、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6、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一、论点:三、论证方法:二、论证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3---12)(13)提出论题首先,指出传统中国教育的弊端。然后,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1---2)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论证思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论证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王阳明的事例一种竹子的实验作者本人的经历•彼此联系,互相对比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小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刘向(意思:耳朵听说一件事,不如亲眼看见;亲眼看见一件事,不如亲自尝试;亲自尝试一件事,不如亲手操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伽利略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狄德罗拓展延伸积累有关实验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