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最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为进一步加强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2018年4-6月,省国资委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对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先后赴中国铁建、中国华电、浙江能源集团、浙江交投集团、华为公司和6户省属国有企业现场调研,到国务院国资委、浙江省国资委学习经验,形成了调研报告。一、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从调研情况来看,省属国企文化建设保持了较强的历史传承性和企业特色文化基因,企业核心价值观认可度较高(问卷调查中职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达90%),文化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实现了较好融合,正逐步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夯实企业文化。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强“根”固“魂”,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收集的200份有效问卷和现场调研情况来看,省属国有企业普遍重视党的建设,自觉坚持党建引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比如,长丰集团注重在党建引领中发挥企业文化凝心聚力的作用,长期形成和坚持的军企作风、气魄和精神,成就了长丰集团的“红色基因”和猎豹文化,支部建在生产线上,打造突击先锋队,铸强猎豹汽车高质量发展软实力。以品牌打造为关键,传播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内聚人心、外树品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省属国有企业中,凡是在业界享有较高美誉度的企业,都是重视文化品牌打造的企业。比如,中联重科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企业文化品牌的不断淬炼打造,其以“至诚无息,博厚悠远”为核心价值观的博古通今、兼容并蓄的文化体系,已成为企业文化的独具特色金字招牌,为中联重科不断走向辉煌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动能。以历史传承为基础,厚植企业文化。省属国有企业中不乏历史底蕴深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企业,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视角而言,其生命力源泉就在于注重文化传承。比如,黄金集团大力提倡、弘扬的“艰苦创业、求是创新、品质创优”的“三创”精神,则是集团以及子公司多年来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瑰宝,“三创”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群众基础,它是流淌在矿山人血液、灵魂中的精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X“黄金人”不断奋发进取。二、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调研发现,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不准、内涵不足、融合不够等方面。定位不准,文化建设总体滞后。少数企业没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发展,出现了企业文化荒漠化的现象。甚至有段时间,个别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严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灰色文化、贪腐文化一度在企业大行其道。部分企业一把手不注重文化建设,只关注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导致一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企业发展愿景的提出等顶层设计层面,出现站位不高、定位不准的问题,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作用的有效发挥。内涵不足,文化建设缺乏特色。个别企业把企业价值理念仅仅满足于贴于宣传栏,满足于高大上的几句“金句”的提出;部分企业把文化建设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没有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少数企业则把文娱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全部,偏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有些企业对自身特点把握不透不准,企业文化建设迫于形势照抄照搬现象严重,企业文化理念流行什么抄什么。比如,关于企业核心价值,很多企业都提“创新”“和谐”“卓越”等万能通用的词语,不能体现出企业自身的特色。融合不够,文化建设浮于表面。部分企业没有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这些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面子工程”,只要“面子”不要“里子”,没有真真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融合,一开始就“先天不足”。一些企业核心文化理念未能有机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与促进作用不强,职工认同感不够。有的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没有充分重视群众基础,与职工队伍建设脱离开来,企业文化建设不接地气,没有充分融入职工行为和思想中去。三、央企和外省好的做法和经验央企和外省在加强文化建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是在三个方面发力,助推企业文化建设做强、做优、做实。在战略定位上发力,做强企业文化建设。这些企业普遍认识到:企业文化没有战略指导,就没有方向;企业战略如果没有文化支撑,就缺乏灵魂,都把企业文化建设置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推进。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为例,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打造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的必由之路”,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修订《华电宪章》作为公司的文化宣言、基本方略和行动纲领,制定了《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华为公司塑造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以追求价值和鼓励个人奋斗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战略和个人价值两个层面有效凝聚人心和力量,在华为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创新融合上发力,做优企业文化建设。从外省调研的情况看,着眼创新融合也是做好做优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法宝。中铁建集团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诚信和创新,集团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推进企业发展,坚持“铁道兵”红色基因文化的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创新发展,构建科学、完整、规范的和谐文化体系,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大软实力。浙江国企浙能集团推行“公转与自转”的母子文化融合工作理念,其下属企业按照与集团在愿景、战略、理念、精神、标识、品牌“六统一”的要求,提炼出“三园”文化、闪光文化、蓝光文化、责任文化、流体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子文化,有效地推进了母子文化的良好对接和落地生根。在凝心聚力上发力,做实企业文化建设。从调研情况看,这些重视文化建设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特别注重多方融合多措并举,做实企业文化建设。浙江交通集团全员参与“家文化”建设,打造“美丽家园”,文化建设的认识高、站位高,接地气、重实效,企业凝聚力明显增强。中国华电在组建伊始就成立“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委员会”,形成了党政领导、职能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长效机制,通过企业文化的“育魂”,公司上下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四、几点思考及建议鉴于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央企和外省好的做法和经验,建议围绕“五个突出”来进一步加强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突出顶层设计。省国资委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内容、组织实施、基本要求、组织领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行分类分层指导。指导企业出台《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引导企业从战略高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加强组织领导,自上而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紧密配合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大格局。突出制度规范。牢固树立“文化建设、制度先行”的观念,切实加强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制度建设。要完善企业文化继续教育制度,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文化建设专职人员的培训;完善企业文化人才保障制度,注意吸引、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经费保障制度,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省属国有企业年度预算,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突出创新融合。紧紧围绕省属国有企业的自身特点、独特历史、内外环境,构建有传承、接地气、促创新的企业文化,努力克服企业文化理念雷同、定位宽泛的弊端。始终把文化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等有机结合,把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深度融合,促进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员工利益协调发展。省属国有企业还要加强跨文化融合,立足“一带一部”、融入“一带一路”,在“走出去”过程中有效推进跨文化融合发展、跨文化并购重组,强化品牌意识,弘扬湖湘精神,促进文化交流。突出平台支撑。省属国有企业要精心设计企业基本标识,规范统一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标识系统;重视企业文化产品的创造,包括文化宣传手册、企业文化故事和典型案例等,充分发挥文化传播作用;完善职工培训中心、企业新闻媒体、传统教育基地、职工文化体育场所等企业文化设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优质载体。省国资委也要搭建交流平台,打造省属企业文化建设信息化载体,及时发布国务院国资委、省国资委关于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和动态信息,推介中央企业、外省企业、省属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成果;搭建企业文化建设智库中心,与省内高校、党校、社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经常联系,发挥智库在推动省属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突出考评激励。省国资委进一步加强考核评估,做实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实效。督促企业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企业文化的引领实效、制度建设、机构健全、人员配备、经费保障、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设置企业文化“达标点”“示范点”“创新点”,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严格要求企业领导人员,在推动文化建设上以身作则、在推动制度执行上以上率下;严格标准、层层推选国企楷模,发挥学习榜样作用,引导员工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崇德向善。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和典型示范,将员工的“小目标”融入企业的“大目标”,形成合力,构建省属国有企业全员建文化、塑文化、强文化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