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在运行中,有时会出现异常情况,使污泥随二沉池出水流失,处理效果降低。下面介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几种主要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1、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就不易沉降,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叫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主要是大量丝状菌(特别是球衣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污泥松散、密度降低所致。其次,真菌的繁殖也会引起污泥膨胀,也有由于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污泥膨胀。活性污泥的主体是菌胶团。与菌胶团比较,丝状菌和真菌生长时需较多的碳素,对氮、磷的要求则较低。它们对氧的要求也和菌胶团不同,菌胶团要求较多的氧(至少L)才能很好地生长,而真菌和丝菌(如球衣球)在低于L的微氧环境中,才能较好地生长。所以在供氧不足时,菌胶团将减少,丝状菌、真菌则大量繁殖。对于毒物的抵抗力,丝状细菌和菌胶团也有差别,如对氯的抵抗力,丝状菌不及菌胶团。菌胶团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在6-8,而真菌则在pH值等于之间生长良好,所以pH值稍低时,菌胶团生长受到抑制,而真菌的数量则可能大大增加。根据上海城市厂经验,水温也是影响污泥膨胀的重要因素。丝状菌在高温季节(水温在25摄氏度以上)宜于生长繁殖,可引起污泥膨胀。因此,中如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养料,水温高或pH值较低情况下,均易引起污泥膨胀。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排泥不畅则引起结合水性污泥膨胀。由此可见,为防止污泥膨胀后,解决的办法可针对引起膨胀的原因采取措施。如缺氧、水温高等加大曝气量,或降低水温,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值,使需氧量减少等;如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必要时还要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如缺氮、磷等养料,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如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pH;若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促进凝聚,剌激菌胶团生长,也可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抑制丝状繁殖,特别能控制结合水污泥膨胀。此外,投加石棉粉末、硅藻土、粘土等物质也有一定效果。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处理装置运行中的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污泥膨胀的原因很多,甚至有些原因还未认识,尚待研究,以上介绍只是污泥膨胀的一般原因及其处理措施,供参考。2、污泥解体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则是污泥解体现象。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有运行中的问题,也有由于中混入了有毒物质所致。运行不当(如曝气过量),会使活性污泥生物营养的平衡遭到破坏,使量减少且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体缩小质密,一部分则成为不易沉淀的羽毛状污泥,处理水质混浊,SV%值降低等。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时,会受到抑制伤害,净化能力下降,或完全停止,从而使污泥失去活性。一般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判别产生的原因。当鉴别出是运行方面的问题时,应对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态以及SV%、MLSS、DO、NS5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查,加以调整。当确定是中混入有毒物质时,应考虑这是新的工业废水混入的结果,需查明来源,责成其按国家排放标准加以局处理。3、污泥脱氮(反硝化)污泥在二沉池呈块状上浮的现象,并不是由于腐败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在曝气池内污泥龄过长,硝化过程进行充分(N03>5mg/L),在沉淀池内产生反硝化,硝酸盐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气体脱出附于污泥上,从而比重降低,整块上浮。所谓反硝化是指硝酸盐被反硝化菌还原成氨或氮的作用。反硝化作用一般溶解氧低于L时发生。试验表明,如果让硝酸盐含量高的混合液静止沉淀,在开始的30-90mm左右污泥可以沉淀得很好,但不久就可以看到,由于反硝化作用所产生的氮气,在泥中形成小气泡,使污泥整块地浮至水面。在做污泥沉降比试验,只检查污泥30mm的沉降性能。因此,往往会忽视污泥的反硝化作用。这是在活性污泥法的运行中应当注意的现象,为防止这一异常现象的发生,应采取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浓度等措施,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4、污泥腐化在二沉池有可能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进行厌气发酵,生成气体(H2S、CH4等),从而发生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它与污泥脱氮上浮所不同的是,污泥腐败变黑,产生恶臭。此时也不是全部污泥上浮,大部分污泥都是正常地排出或回流,只有沉积死角长期滞留的污泥才腐化上浮。防止的措施有:(1)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2)消除沉淀池的死角;(3)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不使污泥滞留于池底此外,如曝气池内曝气过度,使污泥搅拌过于激烈,生成大量小气泡附聚于絮凝体上,也容易产生这种现象。防止措施是将供气控制在搅拌所需的限度内,而脂肪和油则应在进入曝气池之前加以去除。5、泡沫问题曝气池中产生泡沫的主要原因是,中含有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起泡物质。泡沫会生产操作带来一定困难,如影响操作环境,带走大量污泥。当采用机械曝气时,还会影响叶轮的充氧能力。消除泡沫的措施有:分段注水以提高混合液浓度;进行喷水或投加除沫剂等。据国外一些城市厂的报道,消泡剂(如机油、煤油等)用量约为。过多的油类物质将污染水体,因此,为了节约油的用量和减少油类进入水体污染水质,应尽量少投加油类物质。关于活性污泥微生物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样中活性污泥的结构(是否松散)、状态(是否正常)和颜色(褐色最佳),同时观察污泥中微生物的数量(多少)、活性(活跃与否)和状态(年轻、正常或老)。一般当活性污泥状态良好时,钟虫、累枝虫、轮虫和线虫较多,活动性很强,体积过小为年轻,过大为老,均不利于污泥性能。(1)活性污泥净化性能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有钟虫、等枝虫、楯纤虫、盖纤虫、聚缩虫及各种后生动物及吸管虫类等固着性生物或匍匐型生物,当这些生物的隔数达到1000个/mL以上,占整个生物个体数80%以上时,可以断定这种活性污泥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2)活性污泥净化性能恶化时出现的生物有多波虫、侧滴虫、屋滴虫、豆形虫等快速游泳的生物。这时絮体很碎约100um大笑。严重恶化时只出现多波虫、屋滴虫。极端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都不出现。(3)活性污泥由恶化状态进行恢复时出现的生物为漫泳虫、斜叶虫、斜管虫、尖毛虫等缓慢游泳型或匍匐型生物。曾观察到这些微生物成为优势生物继续一个月左右。(4)活性污泥分数解体时出现的生物为蛞蝓简变虫、辐射变形虫等肉足类。这些生物出现数万个以上时絮体变小,使处理水浑浊。当发现这些生物剧增时可通过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送气量,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这种现象。(5)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为球衣菌、各种霉菌等,这些丝状微生物引起污泥膨胀,当SVI在200以上时,这些丝状微生物呈丝屑状。膨胀污泥中的微型动物比正常污泥少。(6)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为贝氏硫黄细菌等。这些微生物适于溶解氧浓度低时生存。这些微生物出现是],活性污泥呈黑色、腐败发臭。(7)曝气过量时出现的微生物,若过曝气时间持续很长时,各种变形虫和轮虫为优势生物。(8)废水浓度过低时大量出现的微生物为游仆虫等。(9)BOD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表壳虫、鳞壳虫、轮虫、寡毛虫等为优势生物,这些生物多时也是硝化进行的指标。(10)冲击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生物。因为原生动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比细菌为快,所以可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变化情况来看冲击负荷和毒物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原生动物中对冲击负荷和毒物反映最灵敏的楯纤虫,当楯纤虫急剧减少时,说明发生了冲击负荷和流入少量毒物活性污泥中丝状菌与絮体结构的关系研究丝状微生物是一大类菌体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的统称,其中包括丝状细菌、丝状真菌、丝状藻类等[1]。荷兰学者Eikelboom将丝状微生物分为29个类型、7个群,并制成了活性污泥丝状微生物检索表。丝状微生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密切相关,长丝状形态有利于其在固相上附着生长,保持一定的细胞密度,防止单个细胞状态时被微型动物吞食;细丝状形态的比表面积大,有利于摄取低浓度底物,在底物浓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比胶团菌增殖速度快,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则比胶团菌增殖速度慢。许多丝状微生物表面具有胶质的鞘,能分泌粘液,粘液层能够保证一定的胞外酶浓度,并减少水流对细胞的冲刷,其中还含有特定的抗体,以防止其他生物附着。丝状微生物种类繁多,对生长环境要求低。其本身生理生长特性很特别:增殖速率快、吸附能力强、耐供氧不足能力以及在低基质浓度条件下的生活能力都很强,因此在废水生物处理生态系统中存活的种类多,数量大。如何使丝状微生物相互聚集,使之在废水处理中达到较好的泥水分离效果,如何确定丝状微生物同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丝状微生物的最适需氧量等,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试验设计及过程试验分别在本院给水排水实验室、重庆市唐家桥污水处理厂、重庆市渝北区城南污水处理厂进行。活性污泥采样自本实验室活性污泥法小试反应器、唐家桥污水处理厂和城南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初沉池和二沉池。通过镜检观察记录活性污泥絮体大小、形态和结构,对不同反应器的丝状微生物进行鉴定,从而寻找丝状微生物与絮体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试验历时5个月。丝状微生物鉴定采用Eikelboom法,镜检观察以下八项特征:①是否存在衣鞘;②滑行运动;③真、假分枝;④丝状体长度、形状、性质;⑤细胞直径、长度、性质;⑥革兰氏染色反应;⑦纳氏染色反应;⑧有无胞含体(聚-β-羟基丁酸PHB、硫粒、多聚磷酸盐等)。染色采用石炭酸复红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纳氏染色法和积硫试验法。通过目微尺测定污泥絮体直径,记录各种大小、形状和结构的絮体数量,归纳污泥絮体的主要类型及特征。通过大量观察,寻找丝状微生物种类、浓度与污泥絮体大小、形状、结构的关系。2试验结果絮体结构形态类型通过大量的观察发现,活性污泥在正常运行和膨胀时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和种类。正常运行时活性污泥结构形态可分为四类,Ⅰ型:致密、细小,看不到丝状菌为骨架的污泥;Ⅱ型:有明显丝状骨架、呈长条形的污泥;Ⅲ型:厚实、具有网状结构的巨型污泥;Ⅳ型:有孔洞结构的巨型污泥。污泥膨胀时其结构形态可分为两类,Ⅴ型:结构丝状菌大量生长、伸长,絮体结构松散;Ⅵ型:非结构丝状菌大量生长,不形成絮体。试验过程中发现,Ⅰ型污泥在两污水厂正常运行的曝气池中所占比例较低,城南污水厂为10%左右,唐家桥污水厂更低,而在二沉池上清液中比例较高,因此它是从良好结构的污泥上脱落下来的,在二沉池随出水流失。正常运行时长条形污泥、网状污泥和孔洞污泥(Ⅱ、Ⅲ、Ⅳ型)占很高比例,两污水厂中均占90%以上。根据絮体伸出的部分丝状菌,可以判断这些具有良好结构的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胶团菌附着于其上而形成的。它们是去除有机物的主要部分。在混合液中可见到其他丝状微生物游离于菌胶团之外,见不到附着生长物,三种样本见到的菌种有:球衣菌、发硫菌、0803型、0581型、硬发菌、链球菌等,但数量都十分少。试验过程中,城南污水厂由于发生停电事故时仍保持进水流量,发生了结构丝状菌大量增殖的现象,污泥结构呈松散状(Ⅴ型),SVI达到142mL/g干污泥;待供电正常,按正常方式运行一段时间后,污泥结构恢复正常,SVI回落至90mL/g干污泥。而活性污泥小试过程中多次出现污泥膨胀,泥水分离困难(Ⅵ型),SVI高达500mL/g干污泥以上,调节运行方式仍不能控制,镜检发现球衣菌、发硫菌大量增殖,最终通过投加漂白粉杀生剂再经逐步培养才恢复正常。微生物鉴定结果根据Eikelboom法对作为污泥良好结构骨架的丝状菌进行鉴定,发现各处取样污泥的结构丝状菌特征一致:丝状体直径~2μm,丝体长200μm左右,不运动,略弯,在絮体内扭曲,细胞呈柱状,长~4μm,直径~μm,有鞘,横隔明显,常见分枝,有大量附着生长物,无硫粒,革兰氏染色阴性,纳氏染色可见兰灰色颗粒,呈阳性。查丝状微生物鉴定表,找不到特征完全相符的种,比较接近的是Eikelboom1701型。Eikelboom1701的特征是:链状圆柱形细胞,被鞘紧裹,丝体长100~200μm,偶尔超过200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