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东阿数诛属赂陂曾Shǔzhūzhǔlùbeīzēng赋敛内骸骨与辟fùlǐannàháiyùbì给下列的字词注音从题目上看,它涉及了哪些人和事呢?——人物有晏子,事件是治东阿。基本情节整体感知明确:本文讲了春秋时齐国政治家晏子治东阿的小故事。晏子最初采用发展生产、有利百姓、秉公办事的做法,于是遭到朝廷权贵的反对,景公因此对晏子严厉斥责;第二次晏子改用了走后门拉关系、对权家有利、让百姓遭殃的做法,却大受欢迎,权贵们肯定没少在景公面前说晏子的好话,景公对晏子大加赞赏。这时晏子却提出要辞职,逼得景公离开坐席向晏子道歉,答应以后再也不干涉东阿的事情了。深入思考•1.课文写了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那么,这两次治理有没有不同?其中用了什么手法?•明确:•第一次(前三年)治理东阿,是“属托不行,货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第二次(后三年)治理东阿,是“属托行,货賂至,并曾赋敛,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结论:•晏子对东阿的治理,前后两次形成巨大反差,对比鲜明。•其作用是启发了景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问:(1)我们从哪里获知了景公立刻醒悟,及时改正错误?•——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2)“东阿者,子之东阿也”是个什么句式?•明确:这是个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这个句子的真正含义是:“我”把治理东阿的大权交给你,一切由你说了算。•这说明了景公终于信任晏子,认识到晏子先前治东阿的成绩。所以才会有下文的“寡人无复与焉”。•2.晏子原来治理东阿时“民无饥者”,齐景公却要治他的罪;后来他“改道易行”,使“饥者过半”,景公“反迎而贺”。为什么?•提示:文中有个信息值得注意,那就是“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和“陂池之鱼,入于权家”。显然,这其中存在着一个让老百姓满意还是让少数权贵满意的问题。分析:晏子最初注意了百姓的利益对那些在景公身边的权贵不理不睬,于是这些人纷纷在景公面前说晏子的坏话,景公偏听偏信,当然要治晏子的罪了。后来晏子采取相反的做法,这些权贵们从中受惠,于是又都在景公面前说晏子的好话,景公听到的都是称赞晏子的话,便以为晏子真把东阿治理好了,所以景公“反迎而贺”。•结论:考核、了解臣属的方式、途径不正确。•景公是通过他身边的奸佞小人来了解晏子的,不是直接去了解地方官员,缺乏深入、实际调查,偏听偏信、为谗言所害,所以前后两次得到的评价截然不同。•3.晏子在受到景公的责备后,为什么还要继续治理东阿?而受到景公的赞美后却说“不能复治东阿”呢?•【明确】原因:晏子在受到景公的责备后,如果选择据理力争或“退而自察”,不仅无法证明自己,还可能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因为晏子深知景公在考察评价人时往往偏听偏信,或为小人谗言所迷惑。这时候辞官回家,景公身边就会滋生许多国家害虫、社会毒蛇!这正是晏子的高明之处!•晏子在受到景公的表扬后却表示要“乞骸骨,避贤者之路”而“不能复治东阿”,其实,这是晏子采取的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策略,因为他想试探景公是否信任自己,把治理东阿的大权交给自己;同时,他也想证实景公懂不懂得惜才!景公中兴•齐景公此后认定晏子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更加敬重他,并任命他为国相。在晏子的精心辅佐下,齐国日益兴盛,史称“景公中兴”。•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章以极为简短的篇幅,运用对比的手法,精练的语言,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劝君主:明用人之道;同时也启发后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莫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臣请死之•以利贫民•而君反以罪臣词类活用死,为动用法,为……而死利,使……受利,救济。罪,名词作动词,怪罪重点掌握下列的知识点1.景公召而数之曰3.景公许之4.景公迎而贺之曰13.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2.臣请死之5.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6.前臣之治东阿也9.今臣后之治东阿也7/10.陂池之鱼8/11.当此之时12.避贤者之路14.东阿者,子之东阿也代词,他助词,取消独立性助词,的代词,此•寡人将加大诛于子。•东阿者,子之东阿也。•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判断句主谓倒装例: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加大古义:加之狠狠地。今义:加强,增加。翻译句子•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请允许我改变方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而死。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请求您让我退休,给有才能的人让路。1、对下列四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景公召而数之数:责备B.而君反以罪臣罪:加罪C.避贤者之路避:避开、闪开D.景公乃下席而谢之谢:感谢练习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今臣之治东阿今子治而乱景公许之景公迎而贺之曰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②属托不行,货赂不至③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④并曾赋敛,仓库少内⑤陂池之鱼,以利贫民⑥当此之时,民无饥者A.①③⑥B.②⑤C.①④D.②③⑤不是做法,是请求景公称赞晏子的话二治东阿的错误做法治理东阿的业绩•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好好的,但却遭受到景公的责怪,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他。•B.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尽管没治理好东阿,百姓饥饿难挨,但景公却迎接祝贺,并且赞扬他有成绩。•C.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景公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所致。•D.面对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就轻下结论从而赏罚不明的景公,晏子已经不屑再为他做事,虽然景公封他为“东阿王”,但不能动摇他“避贤者之路”的归隐决心。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重要虚词:之(14个,标序号)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归纳知识点•于是明年上计•属托不行•便事左右•改道易行•仓库少内•加大诛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是未到来的年份。古义:不去做;今义:没本领,不能够。古义:近臣;今义:表示方位。古义:更换行事方法;今义:改变行动路线。古义:国库;今义:泛指仓库。•并曾赋敛•仓库少内•再拜便辟•属托不行曾——增内——纳辟——避属——嘱•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请改道易行•B.仓库少内•C.陂池之鱼•D.属托不行古今:水泽池塘更换行事方法/今:改变行动路线国库/今:泛指仓库不做/今:不可以、不中用晏子的目的?用事实说话,明用人之道。刘向的用意?劝君主:勿聚敛,任贤能。齐景公痛失晏子晏子死了。齐景公在游玩时听说了这一消息,就催促赶快驾车回去。景公自认为马跑得太慢,就下车自己跑,但还是没有车子跑得快,就又上了车,先后四次下车急跑。最后是边走边哭,进了晏子家,然后伏在晏子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说: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地规劝我,细小的过失也不放过,我还是纵欲放荡而不知收敛。灾祸没落在我的头上,却落在先生的身上,齐国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波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名婴,谥曰平,字仲,故又称晏仲或晏平。由于其影响甚大,被人尊称为晏子。晏子忠君而不保守,机智灵活而不固执呆板,遵礼尚贤而又节俭爱民。他是一个丑陋的矮个子,却当上相国。不仅当上相国,而且能够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影响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和臣民,并使齐国的影响,在春秋各国中不可小视。在中国历史上充满智慧的人物中,晏婴是很独特的一个。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原名更生,字子政,沛人(今江苏沛县)。他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作品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説苑》等书。《说苑》是刘向编辑改写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故事的著作。《战国策》是记录战国时期谋臣谋士谋划或说辞的著作。或称《国策》《国事》等,西汉刘向编纂。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晏子治理东阿,三年后,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施加严厉的责罚。”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改变行事的方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逢迎讨好您的近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把求官的道路避让给有才能的人。”晏子说罢,拜了两拜就退避一旁,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尽力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名句采撷人不学,;玉不琢。故,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桔生淮南则为桔,。不知道不成器生于淮北则为枳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不能十步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齐侯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无由入矣。”•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揣摩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