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思修实践报告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调查问卷报告学号:xxxx学生:xxx指导教师:xx重庆大学二O一四年一月22011年末,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人达到1.95亿,占总人口的13.7%,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1%。而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也就是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现在,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快速增长,使得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的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而为了解决当前的养老困境,更好的完善养老服务系统,我们积极探索,了解老年人尤其是失能与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重庆大学“失能老人养老需求与护理服务”课题研究组的学生,我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2014年1月25日,本人对于在重庆市长寿区光荣院以及附近社区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2名女性,1名男性作为被调查人,由于以上三名老人视力不佳,3张问卷均为受调查者口述,本人代为填写。目录1调查基本内容................................................................32存在问题及成因...............................................................43对于养老服务系统的建议.......................................................5附:相关照片..........................................................................................................................................631调查基本内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子女工作较为繁忙,尽管被调查老人均有2-4个子女,但是无一与子女一起居住,1号被调查者杜爷爷选择了与配偶共同住进了养老院(双人间),2号被调查者李婆婆也在养老院生活,并且儿女看望次数也不多,而3被调查者王婆婆与配偶一同居住。这与我们传统的养老模式背道而驰。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大多以居家养老为主,儿女赡养父母,晚辈侍奉长辈。这种养老模式体现了我国养儿防老的观念,也体现了老年人对于亲情的渴望,对熟悉环境的依恋,而现在能和子女一同居住的老人并不在多数,2号受调查者李婆婆就表示,她因患有腿疾,行动不便,早年丧偶,儿女无暇照顾进入养老院生活。因为行动不便,李婆婆很少走出房门,也不太熟悉周围环境,平日里也没有太多人来问候她,儿女看望也并不频繁,她在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里面,就选择了“孤独”这一项。问道所希望的养老方式是,她选择了居家养老,希望和儿女一同居住,同时也表达了迫于形势住进养老院的无奈。1号受调查者杜爷爷在回答同一问题是选择了社区与居家相结合的养老方式。作为三位受调查者中自理程度和文化程度都最高的一位,杜爷爷认为居家与社区相结合的方式最为合理,因为这样既能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又能减轻家人的负担。3号受调查者王婆婆则直接选择了养老院或福利院,王婆婆是是自理程度最低的,患有类风湿和胆结石,基本需要依靠其配偶的照顾,她不愿意麻烦家人,害怕给家人添麻烦,在说到自己基本不能自理时,王婆婆表现出非常愧疚,同时也表现出对其配偶多年悉心照料的感动,但是对于儿女在其生活中的鲜少出席还是有些失望。经过此次调查,还暴露出老人鲜少享受到国家或者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并且缺少此种权利意识。1号受调查者杜爷爷表示,从未收到过国家发放的老年津贴,也没有享受过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杜爷爷是退休老师,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退休金,即使如此,杜爷爷非常乐观豁达认为自己的经济并不拮据,生活质量也较好,对国家的养老服务系统做出了肯定的评价。2号受调查者李婆婆甚至不知道什么的老年津贴,也不清楚社区是否提供了养老服务,有哪些养老服务,而3号受调查者王婆婆作为唯一一位得到老年津贴的受调查者,每月能领到90元,但依然没享受到社区养老服务。三位受访者均没有定期检查身体,也不知道社区与政府是否提供了免费体检的机会。只有3号受调查者王婆婆的先生表示,听说过全区老年人免费体检的宣传,但由于王婆婆行动不便,错过了此次检查。42存在问题及成因总的来说,老年人正面临以下几大问题:1.精神生活单调、孤独寂寞,感觉被社会抛弃2.生活难以自理,家政服务空档3.受到病痛的折磨4.不了解现有养老服务体系,不知道自己所拥有的权益5.我国老龄化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因而政府财政对老年事业支持不足,使得老年人在经济上获得的支持不足,经济较为拮据。6.就医困难,医疗费用昂贵7.缺乏定时体检意识8.缺乏社交,没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而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也值得分析。有关资料显示,完成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并且还在加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1949到1969年间人口增长迅速,人民大多快生、多生,全国人口由5.4亿猛增至8亿2.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将其列入基本国策3.生活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增长不仅如此,除了老年人所占比例不断走高,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每个家庭户口人口数量为3.44人,比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户均3.96人减少0.52人,这意味着新一代的独生子女将要承担赡养多位老人的重担,传统居家养老保障也将受到严重削弱。而先前提到,中国正处在未富先老的尴尬局面,政府财政对老年事业支持不足,这都导致了养老机构发展缓慢,且服务水平与养老要求差距较大。53对于养老服务系统的建议至于对养老服务系统的建议与期望,3位受调查者分别谈了自己的想法。三位老人都表示需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除身体较好,自理程度较高的1号受调查者杜爷爷外,其他2位表示需要康复护理,而关于社会交往和临终关怀的态度则各不相同。2号受调查者李婆婆还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对老年群体的关心,提供更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更多经济上的补助。而3号受调查者王婆婆则表示希望能让看病、检查更加便捷,为像她一样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根据以上问题和受调查者提出的建议与希望,我认为,未来的养老方式应该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也就是说,老年人能够在家中居住却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院式服务,包括在上文提到的受调查者可能需要的送餐服务,送医服务,康复保健服务,家政服务等等。在具体操作上,我畅想可以创办一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提供定点或者流动的服务。老年人可以直接去服务中心获得就餐,清洁,娱乐,社交等多种服务。而对于行动不便甚至丧失行动能力的老人,可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包括家政服务,医疗检查与救助。同时,倡导志愿者团体无偿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简单的服务,定期探望老人,在老人的家人不在时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所给予的关怀。进一步说,这种养老模式就要求政府起到主导作用,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合理结合,建立起新型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此种养老方式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同时,在这种养老服务体系下,我们可以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老年服务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将养老服务从如今的窘境中解救出来,并且将它变为经济的新增点。虽然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国来说还很新鲜,但是在其他发达国家已经普及,比如在美国95%的老人选择了这种养老方式,荷兰是91.4%,日本是96.9%。在这类国家的实践后,发现此种养老方式的5大优点:1.资源使用率高,社区服务设施的人均成本不到政府同类的四分之一。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服务成本低,降低了国家财政负担。3.服务面大,受益面广,老年人普遍能够得到服务的机会。4.服务收费较同类收费低,大多数老年人可以承受。5.服务更贴合老年人的生活、心理、环境需求,解决了老人在机构养老孤单问题,减轻子女负担同时加强了老人与子女交流,符合中国传统孝道要求。因此,我认为,社区与居家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应该成为未来养老的主流,成为政府尝试改革的模板。也希望这样的养老方式能真正为老年人带来便利,为老年服务业带来新的生机。6附:相关照片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