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跨越式发展基础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交通建设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取得了较快发展,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交通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必须从发展的大局出发,继续高度重视交通工作,以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大的力度推动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多年来,尤其是“十五”以来,在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交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有的公路道路如同毛细血管,渗透于全县各地,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同时,近年来我县对交通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作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部分的交通建设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投入,直接拉动了我县的经济增长。公路方面:县境内公路总里程已达到余公里,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全县已实现乡乡通水泥路,村通公路率达到%,村通水泥路率达到%。按行政等级分:省道条共计公里;县道条共计里;乡道共计公里;村道共计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二级公路公里,三级公路公里,四级公路公里,等外公路公里,等级公路占总里程的%。水路方面:境内长江黄金水道公里,经疏浚后现已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吨船可直达上海,沿岸有大小码头个,优良岸线处,目前有等码头在投入使用。客运站场方面:全县个乡镇拥有客运站,其中二级客运站个,三级客运站个,乡镇客运站个,农村客运招呼站个。目前,交通已基本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的“丰”字型网络格局。二、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公路网布局不尽合理,尚有不少断头路、全县总体公路技术等级低。(二)建设资金不足,且来源主要依靠省级以上项目,县财政投入和乡村自筹能力也有限。(三)地方公路养护管护机制不完善,特别是乡村道无专门机构,无管护资金,重建轻管、重建轻养问题突出。(四)交通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三、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策思考(一)规划引领,完善交通规划编制。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对应省、市交通发展规划,按照“对外快捷,对内畅达”的要求,以国家建设投向和投资政策为导向,调整和完善交通发展规划,做好我县新一轮交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力度,力争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努力实现县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1.加快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随着我县城镇建设进入高速扩张时期,2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交通骨架将基本形成,将完成通道建设,实现与互通的对接。以及成贵、渝昆高铁的开工建设,我县将实现与成渝贵昆四省市的快捷融合,必将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速流动,助推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应重点加快二桥、工园区和矿产品专用港、沿江快速通道、路、绕城公路建设,积极配合建设成贵高铁、渝昆高铁段,使成为长江上游重要枢纽港,物流集散中转站。2.大力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新变化、新需求,“十二五”期间,以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抓手,不断提高通达深度,不断提高联网程度,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优先发展农村产业路,力争农村产业发展到那里,路就修到哪里,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构筑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体系。3.加快客货运和物流设施建设。综合交通网节点上的枢纽布局应遵循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对接”的原则,统筹线中、场站以及信息传输等设施的有效衔接。目前县城客运站在县城中心,不仅在运载能力无法满足客运需要,也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应考虑搬迁现在的客运站或者在绕城公路外新建一个客运站,以满足客运需要。要尽快实现个乡镇均建成客运站。目前,我县尚无一个专门的货物运输中心站,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应加快启动建设一个现代陆路运输物流站。同时在北乡的水清场镇和南乡的底蓬场镇建立一个农产品物流批发中心,以解决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二)完善项目库,加大项目申报力度。按统一规划,分块实施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前期工作就是投资、前期就是发展”的理念。统筹规划、协同发展。依据规划抓紧编制或调整综合交通专项布局和建设规划,加强综合运输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注重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加强各方联动协作,建立并严格落实综合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和定期调度制,真正形成“规划一批、在建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的前期工作机制。建立落实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认真抓好跟踪督办和协调服务。县财政要全力支持前期工作,优先解决前期工作经费,确保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三)加大投入,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县财政要增加对综合交通规划项目的财政投入,并列入县财政年度支出预算中;全面开放综合交通市场,积极鼓励、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领域,促进综合交通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引入民间资本,实现收益捆绑分成;争取商业银行配合力度,多方争取贷款、国债资金以及财政贴息等,积极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交通骨干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要出台政策、引导农民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参与农村公路路面工程,解决农村公路筹资渠道不明的问题;对于适于产业园区的道路,可由业主自行建设;要切实解决“十一五”期间通乡公路建设债务问题,解决交通公路部门的债务压力,全力抓好交通建设工作。(四)强化管理,建设管护长效机制。公路建设是基础,养护是保障。建而不养,建的成果得不到巩固,使用寿命就不长久。要加强政府引导,积极宣传,创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采取统一养护管理、承包养护管理、分组分户养护管理、受益单位养护管理等多种形式,保证路有人养。养护资金可以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投工投劳支持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的办法解决。与此同时,要加大路政管理工作力度,采取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措施,确保农村公路便捷畅通。(五)狠抓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把市场理念作用于专业人员培养、引进、激励的各个环节。建设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解决当前交通人才紧缺瓶颈,为交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员和技术保障。一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应用技能培训与基础知识教育并重。应用性培训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快餐式”培训,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受训人员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要大胆启用新人,讲台阶不唯台阶,重学历不唯学历,坚持在交通建设实践中跟踪、考察、识别和培养、锻炼干部。二是在人才的引进上,严格市场准入,把好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关。在市场准入上既要敞开大门,又要严格把关。目前,交通的每个行业对从业人员都有准入标准,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很难落实。要从源头上提高技术素质,促使在职的从业人员加强学习,同时尽可能多地吸纳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交通行业中来,切实解决我县交通人才紧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