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关系的处理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导学互动”正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各位同仁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教体局关于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见,切实进行课堂改革,已取得一定效果。“导学互动”课堂模式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为了学生的一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诸方面为宗旨,积极研究、探讨、交流,为优化“互动”课堂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孜孜探求着。下面,我就在“导学互动”课堂模式的教学实践中关于如何使课堂和谐起来,谈几点我们的做法,以和大家共勉。一、教师教学理念、角色要转变,这是课堂和谐的前提。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形式的单一化是一种非个性化的教学,因此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则作为潜能存在的学生的独立性、怀疑性和创造性不但得不到尊重和发展,而且还被消磨的越来越少。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学生学到的不是顺从就是反抗。教学过程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权利,建立起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双向和谐的优良教学环境,使学生心境舒畅,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理解者和欣赏者。这种角色意味着对学生传达教师对他们的关注、重视、尊重和欣赏,而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内涵是必须用心经营的主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真诚的关心和彼此互动的基础之上。这样使学生敢于说,善于学,有利于师生相互了解,彼此沟通。作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恰当的鼓励和点拨,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持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就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二、群策群力,编写导纲,这是实现课堂和谐的关键,也是上好一节课的保障。导学提纲(以下简称“导纲”)是每课时教学时必备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导纲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拟出的学生课堂自学的主要依据。它的有效运用能实现课堂由“讲堂”向“学堂”的转变,把面向部分学生的教学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一个精心设计的导纲,能激发学生强的学习动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编写导纲要注意以下几点:(1)导纲课时化。在课改教材中,有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设计问题化。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问题的设计要有恰当的切入点,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3、参与大众化。通过对导纲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4.授之以渔。导纲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5.导纲编写要注意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编写导纲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纲的层次性。导纲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总之,导纲恰当使用,能使学生学有所依,学习方向明确,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学生学会学习,也便于使学生在学习时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容易做到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导纲也使教师的施教方向明确,有所遵循,避免了脱轨和失误,有利于教师克服随意性,增强自觉性有利于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三、“合作互动”是导学互动课堂模式的核心。导学互动课堂的教学中,学习方式讲究多样化,教学目标注重互动生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动中求感悟、求创新,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涌动出生命的灵性生成一种动态的美。笔者认为包括以下几点:(1)师生互动。课堂互动的主体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充满激情,充满关爱,充满期待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一起创造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局面。教师组织好学习形式,安排好学习的进度,及时发现学生的创见,有效地得当地激励,学生的兴趣被激活,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师生互动让教学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中,在学生感知课文以后,我让他们找出最让人好笑的语段,学生结合文本找出“喜极而疯”、“胡屠夫治疯”。我不失时机提出哪些描写让人发笑?学生(语言、神态、动作),下面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学而教、为学而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力,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在平淡的交流中生成一个个新的视角。(2)生生互动。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有效地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强烈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使知识学得活,学得牢,学生充分地交流、充分地互动,产生思维的撞击和交流,不断地开拓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和见解。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笑着说:“作为当代中学生,你们觉得先达‘未尝稍降辞色’,可取吗”?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面红耳赤,他们的回答都很有个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良好的师生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师生互动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一种意义的构建,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对教师的心智提出挑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四、导学互动课堂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⑴导学有余,互动不足。课堂上,教师由于对学生情况没能全面把握,不能让学生充分交流,发表不同意见,特别容易忽视后进生的发言机会,容易包办替代。⑵多认知互动,少情意、行为互动。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看作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舍不得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称中,而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严重缺失。⑶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在公开课上看到一些现象:教师频频提问,学生回答连连。看起来气氛活跃,实际上,这只是量的变化,而非质的飞跃。我们也看到,在学生对某一些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和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这些现象,反映有些课堂互动是肤浅的。五、导学归纳,力求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真知卓见。这个环节教师注意诱导,使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知识和方法整合起来,提升能力。但容易犯走过场的错误。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假如需要提示,也要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六、导学训练的编写,要有针对性,难易程度要与学情相匹配,面向全体,时间适度。不犯“拔苗助长”的失误。总之,“导学互动”课堂模式要求我们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关注他们的智力因素,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有热情,尽情发展他们所具有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课堂活跃起来。这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探究的工作,我们要从诸多方面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深入挖掘不断提高,并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让语文教学在导学互动中彰显个性,透射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