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物流系统第一节系统概述第二节物流系统定量表述探索第三节物流系统决策优化2第一节系统概述一、经典系统理论1.一般系统理论20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机体系统论”主要包括两个观点:①有组织的整体。②组织结构不变性。2.信息论1940世纪末,申农将数学统计方法移植到通信领域。33.控制论1948年,美国学者维纳——“关于机器和生物的通讯的科学”。4.自组织系统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期建立并发展起来。研究客观世界中自组织现象的产生、演化。主要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等。输入施控者受控者环境输出4二、系统概念贝塔朗菲的“系统”定义“我们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钱学森5“系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②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关系;③由于这些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质”。要素和结构是构成系统的不可缺的两个方面。常见的系统结构包括:空间结构;时间结构6三、系统原理若干事物按照某种方式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系统,就会产生出它的组分或组分总和所没有的作用(整体多于部分之和),即系统性或整体性。耗散结构理论——任何系统只有当它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时才能产生自组织运动,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协同学——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中充满着竞争与协同。系统干扰(不利的输入)积极作用(有利的输出)资源(有利的输入)环境污染(不利的输出)7四、系统分析事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需要运用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系统中的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强调系统的最优途径不一定是各组成部分的最优途径,局部的目标不应与整体的目标相冲突,应从系统的全局出发,进行研究、分析,进行科学管理。步骤:分析问题、确立目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建立模型──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检验核实8系统分析要素结构图方案目标准则模型方案排序效益费用研究评价9系统分析的方法(1)定量化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法、效益成本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2)定性化方法目标手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3)最优化方法拉格朗日乘子法、库恩-塔克条件、线性规划法(4)模型化方法物理模型方法、文字模型方法、数学模型方法10第二节物流系统定量表述探索一、现代物流的系统分析现代物流是伴随着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循环性系统。作为系统的输入是物流各个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和信息,经过处理转化变成系统的输出,整体优化的目的就是低物流成本、高物流服务水平11物流系统组成的要素①一般要素——“输入”与“输出”②功能要素——运输配送、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活动等③支撑要素——体制制度、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标准化等④物资基础要素——物流设施、装备、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及管理等物流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物流要素系统、空间网络系统物流系统的分析方法①系统外部构造研究②系统内部构造研究12二、物流系统定义的数学表达成本变化B的成本总成本A的成本物流活动的“效益悖反”:①物流基本活动之间的成本冲突②服务水平和成本之间冲突13以成本为六个基本活动(基本要素)的测度,给出物流系统的数学定义),,,,,(),,,,,(),,,,,(),,,,,(),,,,,(),,,,,(654321666543215565432144654321336543212265432111xxxxxxfxxxxxxxfxxxxxxxfxxxxxxxfxxxxxxxfxxxxxxxfx6665654643632621616656555454353252151564654544434324214146365354343332321313626525424323222121261651541431321211112)-(2xaxaxaxaxaxaxxaxaxaxaxaxaxxaxaxaxaxaxaxxaxaxaxaxaxaxxaxaxaxaxaxaxxaxaxaxaxaxax14服务水平与成本的收获递减原理成本Y0’Y00X0X0’X1Y1,Y1’X1’服务水平15三、物流系统的特征分析1.整体性特征①准确地按期将商品送交顾客②最大限度地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2.关联性特征物流系统内部各要素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此消彼长,广泛地存在效益悖反关系。163.目的性特征目的——实现总成本最小化和整体效益最大化对于组织恰当的物流系统,它将自己积极主动地实现成本最佳组合,即具有趋目的性特征。A1ABB14.环境适应性特征物流系统是一个同外界物质和信息有着密切联系的高度开放的系统,会不断形成新的秩序,具有很明显的环境适应性特征。17物流系统图执行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物质物质信息信息动力子系统决策子系统18第三节物流系统决策优化一、物流系统动态化功能替代方式:①垂直关系中,组织机构把其承担的功能转移到供应链的上游(生产商)或下游(中间商)。垂直一体化物流主要促进物流功能专业化,带来物流(核心业务)技术的进步,提高物流效率。②水平关系中,同一个环节的功能由复数组织机构共同承担或转移到其它专业组织机构承担。水平一体化物流主要促进物流效益,带来物流成本的下降。19二、生产流通的时空定位原理投机原理——从时间上看,产品的形态形成(产品生产)和库存配送(产品流动)在收到产品订单之前进行;从空间上看,生产厂房和储存仓库等的设施选址定位放置在供应链的上游(后方,远离消费市场)。延迟原理——产品生产和产品流动的活动时间延迟到收到产品订单之后;设施选址的空间延伸至物流渠道的下游(前方,临近消费市场)。20从时间角度设计物流系统运作模式投机原理——预估生产方式,规模经济效益明显,但容易发生滞销或脱销;整个物流服务周期时间长,库存周转慢,仓储风险大,但能缩短向顾客交货时间。延迟原理——定制生产,批量相对小,难以产生规模经济;整个物流系统反应迅速,库存周转快,仓储风险小,物流服务周期时间短,但会延长向顾客交货时间。21投机原理——整个生产布点少,生产活动集中进行,规模经济效益好;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但是面向消费者的送货时间较长。延迟原理——生产据点多,生产活动分布各地分散进行,有利于适应区域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实现范畴效益,但是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商品存储点贴近消费群体有利于销售运作,但是这样的存储配置具有很大的库存成本风险性。从空间角度设计物流系统运作模式22预测性商业预测模式预测→采购→生产→仓储→销售→最终发货快速反应型商业运作模式销售→采购→生产→最终发货中间生产方式——零部件及中间产品等预测先行生产,最终产品只是在接受顾客订货后才使用中间库存组织生产。投机战略延迟战略T(≤要求交货期)采购DP顾客23三、供应链物流运作模式探索分离点的影响因素QRICPECDPA下游DPSD上游低高绩效供应链注:CD:顾客化;PA:产品柔性化;SD:标准化;IC:库存成本;PE:生产效率;QR:快速响应能力;DP:分离点。24企业生产流通模式订单销售分离点应该选择位于销售与装配两个阶段之间;适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家用电器等产品的生产流通。订单装配分离点应该选择位于制造和装配两个阶段之间;适用于汽车、个人计算机等产品的生产流通。订单制造分离点应该选择位于基型设计和变型设计两个阶段之间;适用于大部分机械产品、ERP和GRM等一些软件系统产品的生产流通。订单设计分离点应该选择位于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之前;适用于大型机电设备和船舶等产品的生产流通。25基于延迟战略的供应链物流运作模式的基本思路——通过产品结构差异点的分析将产品结构单元分为不变的部分(通用的,采用投机策略)和差异化部分(定制的,采用延迟策略)。26案例:意大利贝纳通公司业务流程的重构顾客分离点编织工序染色工序物流:订单流:业务流程变更前顾客编织工序分离点染色工序物流:订单流:业务流程变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