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工艺石工艺木工艺玻璃工艺金属工艺古埃及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统一专制的王朝。国王被尊为法老,既是人间的君主,又是太阳神的儿子,统治者们利用宗教神秘的力量来统治国家。此后,埃及经历了古王国(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300年)、中王国(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1200年)、新王国(公元前1071年——公元前332年)三个统治时期。解读古埃及艺术,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启示是:任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母体文化。古埃及艺术伴随着古埃及文化的演进,成为体现古埃及人精神追求的一种表现形式,成为古埃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受到法老统治集团的禁锢,古埃及艺术的风格特点缺少了美的底蕴,美学之魂,但却适应其母体文化的生存环境,是以历经三千年的长久生存而不衰。古埃及在历史上有“黑土之国”之誉。这种黑土异常肥沃,每年都能给埃及人带来丰收的喜悦。另一方面,埃及人利用这种泥土制成砖瓦和陶器。其中尤以一种在整个土红色的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的釉泥,形成黑红两色对比,有着强烈的装饰效果的被称做“黑顶陶器”的陶制品最具有代表性。代之而起的是彩绘陶器的出现。这时陶器在装饰的形式上深受西亚风格的影响。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和制陶技术的进步,也曾出现过一种脱胎于石制容器或金属容器而形成的洗练而优雅的陶器造型风格,并且陶器表面被砑磨得更为光洁。另外普遍使用陶轮后,在古埃及的一些墓室的壁画和浮雕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制陶工艺的过程和使用陶轮成型的例证。从第十八王朝中期开始,陶器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古埃及的陶工艺制品虽然历史悠久,但许多作品在造型设计、装饰技艺及材料应用和整体表现手法上,蕴涵着某些现代审美意识和现代工艺要素。以石材制作人们需要的工具和器物,是最早出现的工艺之一,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左图:《鳄鱼纹彩陶钵》现藏开罗埃及艺术博物馆右图:《彩绘鸵鸟纹陶罐》作品高22厘米,宽15厘米作为纪念性功用的化妆石板名作有(纳美尔王征服黛角洲)。在这块石板上,前后两面皆以浮雕形式表现了美尔王统一埃及全境的各种形象,是一件宣告埃及王朝时代开始的历史性作品。纳美尔王是埃及第一王朝的缔造者,也就是传说中的美尼斯王。《纳美尔王征服三角洲》是属于第一王朝时代的一块盾形石板浮雕。在第一王朝前,埃及是以城邦为据点的军事部落。纳美尔王以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上、下埃及,建立了第一王朝,并成为王朝法老。这块浮雕就是为纪念和赞颂纳美尔法老的功绩而雕刻的。《纳美尔王征服三角洲》此作品表现了人物“正面侧身律”的特征公元前1375年,第十八王朝砂石,高310厘米,开罗美术馆埃赫那东像公元前1400年左右,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依靠自由民的力量实行了宗教改革。并且自封为“埃赫那东”(意为太阳的光辉)。埃赫那东法老的妻子是著名的尼菲尔提蒂王后。这尊像是在卡纳克的阿东神庙中发现的。发现时已裂成三个部分。尼菲尔提蒂王后像尼菲尔提蒂是十八王朝法老王阿赫那东之妻。史称阿赫那东是勇敢大胆的改革家,他竭力削弱宗教对王权的控制,扩大法老王的世俗权力,这种重世俗人生权利的改革,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艺术减少了神性而充实了生活和生命的气息。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埃及艺术才逐渐摆脱僵化程式,趋向生动活泼的现实主义,《尼菲尔提蒂》雕像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公元前1365,第十八王朝高48厘米柏林国立美术馆藏公元前2400年第五王朝石灰岩着色高35厘米开罗美术馆藏磨粉女像古代埃及皇家贵族们的墓中,还有大批当做殉葬品的小型雕像,大都是些家仆、农夫和匠人们劳作的造型,那些“高贵者”死后,还要由人来侍奉他们。由于这些小型雕像的作用与肖像不同,所以制作起来很少受传统程式的束缚,动态和表情都比较生动、自然。这个稚气尚未脱尽的磨粉女奴,跪在地上用力碾磨着石田,以将麦粉供作食粮。头部的比例略大,肩部、髋部和膝盖等几个地方的转折,把全身运动的节奏交待得十分明确。类似这样的殉葬用的小型雕像,现在埃及和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了很多。它们往往是一组一组的,或是在船上张网捕鱼、或是赶耕牛犁田,还有是在准备烹饪用餐的……为了解和研究古埃及人的风俗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形象性资料。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美术家墨守陈规,在圆雕中严格地遵守“正面规”,不论人物站着还是坐着,人体都处在静止中,而且面部表情总是庄严平静地对着观众。立像多数僵直呆立,从头顶经胸腰直到脚跟都在一条垂直线上。直立的男人体,左脚向前,重心落在脚掌上。坐像总是促膝并足地坐着的。从表面上看,埃及雕刻似乎是大同小异,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面部各有不同的特点,而且表现得相当细致。第二层木制内棺在世界工艺玻璃艺术发展史上,古埃及的玻璃工艺有重要的作用。玻璃表面的彩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时代,从而推动了世界玻璃艺术的发展。其中的琉璃玻璃在古埃及的第十二王朝,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出土文物证明了这一点。其中一个是皇族的上有工艺玻璃漆的马赛克饰品,有玻璃小方块组成的象形的河流,象征尼罗河。另一个是直径大约9厘米长的玻璃片。《玻璃鱼形容器》绚丽多彩,工艺技术极高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近日称,他们最近成功地还原重建了一座3000年前的古埃及玻璃熔炉,这座熔炉显示古埃及的玻璃制作工艺比科学家们此前想象的要先进许多。由英国加的夫大学考古学家带领的研究小组重建了一座3000年前的玻璃熔炉。加的夫大学历史和考古学博士鲍尔-尼可尔森同时兼任埃及探索学会研究小组组长,他一直致力于对世界最早玻璃制造遗址的挖掘工作。这座遗址位于尼罗河畔的阿玛拉地区,其存在的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1352-1336年间,这比此前发现的图坦克哈姆恩(Tutankhamun)遗址还早了数年时间。考古学家们最初认为,古埃及在那个时期应该是从近东地区进口玻璃的,但挖掘小组却坚持认为,他们从阿玛拉遗址得到的证据显示古埃及的玻璃器具完全是他们自己制造的,而且还很可能是一次性操作成型。鲍尔-尼可尔森与他的同事、谢菲尔德大学的卡罗琳-杰克逊博士尝试着还原重建了这座熔炉,他们用遗址当地的沙子做出了玻璃,从而证实了此前的推测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科学家们发现,古埃及玻璃作坊的工人们首先把一些由碳酸盐和石英粉混合而成的原料放在可能是回收的容器里进行再加热,然后再对玻璃进行着色处理,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加入铜,放在特制坩埚的里高温加热,使玻璃变成红色圆锭,接着被送到其他车间再进行加热,最后制成饰品。考古学家们表示,这些玻璃器皿常常被用作香水瓶和其他液体的容器。卡罗琳-杰克逊说,“我们这次还原重古埃及3000年前的玻璃制作熔炉意义非常重大,玻璃制作以及贸易在青铜器时代晚期可能在近东、中东和地中海的政治变动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因为玻璃在这些地区是稀有物品,非常珍贵。因此,懂得制造玻璃的国家事实上也就拥有了一种非常有力的技术武器。”1921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发掘埃及著名法老王图坦卡蒙的陵墓时,就曾出土了一件十分精美的玻璃项链。这条项链由椭圆形的玻璃碎片穿成,现在在埃及开罗博物馆收藏。它只是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埃及帝王谷图坦卡蒙古墓中发现的数百件物品中的一件,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被称为黄绿硅。在霍华德-卡特的日记中,他将这些明亮而色彩鲜艳的宝石,叫做黄绿玉髓。但是在1999年,意大利地质学这测试这种玻璃的化学组成时,却断定它并不是玉髓,而是开罗西南部900多公里的大沙海附近自然形成的玻璃。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感到非常迷惑和吃惊,他们对于3000多年前的埃及人是如何制造出如此精纯的玻璃制品一直感到不可思议。《彩色玻璃香膏瓶》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英国的这个研究小组还发现,古埃及3000年前的玻璃工厂其实是巨大工业综合体的一部分,它还包括了其它一系列高温生产工业,这座遗址中还有一个陶器工厂以及制造蓝色染料和彩陶(制作护身符或建筑嵌体的材料)的设备。这个遗址靠近阿玛拉的一个主神庙,当时极有可能是生产神殿建筑材料的一个基地。鲍尔-尼可尔森从1983年就开始在阿玛拉进行相关研究了,他说,长期以来,关于古埃及是否先进口玻璃再将其用于工艺品制作一直存在着争议,他相信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那些熟练的手工艺者能够自己制造出玻璃,而且可能还包括其它的一系列制造业。新王国时期对埃及人来说是值得自豪的,工艺美术的各个方面在此时皆有辉煌的成就,特别是黄金工艺,在埃及金属工艺发展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时的金属工艺不仅继承了古王国时期的辉煌成就,而且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除了首饰,还出现了许多更具实用意义的作品,如作为家具装饰用的黄金饰片、生活用的水壶、水罐,甚至还有用黄金制作的大型金属工艺制品——国王的金棺。《公主金冠》制作装饰品是古埃及黄金珠宝的重要用途和艺术形式。古埃及人热爱生活,喜欢打扮。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人人都喜欢佩带首饰,甚至在绘画中给动物也戴上首饰。制作首饰的材料有金、银、宝石、玉石、铜、贝壳等。不同的颜色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如黄金为太阳的颜色,具有带来生命的特性;白银是月亮的象征,主要制作神明的骨骼;绿松石或孔雀石是尼罗河的颜色,它“赋予”万物以生命;东部沙漠中出产的碧玉和红玉髓,分别象征着植物和鲜血,都含有生命的色彩。用这些材料加工成的首饰包括:护身符、头带、耳坠、耳环、戒指、项圈、项链等。在各种首饰中,最精美的是那些用制作景泰蓝方法加工成的首饰,将黄金与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宝石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件件色彩斑斓的贵重首饰。《公主金冠》上的这些珠宝是从多个葬墓中的尸体上集合而来的,有金银、玻璃、红玉等。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能享受生前的一切,包括继续使唤那些侍候他们的奴隶仆从,所以在埃及陵墓中,除了死者的雕像、死者生前活动的浮雕外,还有大批殉葬奴仆小雕像和描写奴隶或社会下层民众生活的浮雕构图。小雕像不受陈规的约束,因此人物形象比较自然生动。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其形体为正方锥形,四面正向方位,形似“金”字故名。多特阿克阿缅王黄金头像(第18王朝约公元前1355年)在今开罗近郊有胡夫(海欧普斯)金字塔、哈佛拉(海佛林)金字塔和孟卡拉(米克林)金字塔。其中最高的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从新王朝开始,法老不再建造金字塔。为了防止陵墓被盗,法老的祭庙和陵墓分开,陵墓一般建在荒野的山坡上。埃及雕刻多以石头、木材、象牙、铜、陶土为材料,巨型雕刻花岗岩、闪绿石、玄武岩等做材料,一般的雕刻用石灰石、沙石雕成,小型雕塑取材木头或铜,有时部分采用镶嵌工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