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赏析之诗句赏析考点涵析(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6)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诗中“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参考答案)‘“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中考回眸1.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说说“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含节令,描绘出南国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无力”“残”紧扣暮春时节景物特点,渲染离别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之感。方法探究小结:古诗词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赏析)的答题步骤:①交代时令、天气等②渲染了……氛围③烘托了作者……感情。景物描写赏析法1.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诗人把满腔的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思想感情。方法探究小结:古诗词中的修辞角度赏析的答题步骤: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拟人,把什么人格化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③表达了作者……感情。修辞赏析法1.《望岳》一诗中“阴阳割昏晓”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加以赏析。2.“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成“望”?为什么?“割”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方法探究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意看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却是有意为之。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小结:古诗词中的炼字赏析的答题步骤:①这个字生动地(传神地、逼真地)写出了(描绘了,突出了)……内容②表达了作者……感情。炼字赏析法1.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曲,谈谈作者为何这样写。以声衬静,用“钟磬音”来衬托后禅院的寂静方法探究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反衬,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小结: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赏析的答题步骤:①运用了(对比,比兴、直抒胸臆衬托、以小见大,)……表现手法②此种手法表现在……(具体说明这种手法的作用)③表达了作者……感情。表现手法赏析法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用典、对比等(二)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抒情(1)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移情于物等(三)表现手法(狭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借古讽今、以小见大、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烘托、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重章叠句等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此联工巧浑成,流利而含蓄,唱叹传神。上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下句表达了作者对巢燕归来的怀旧之情。方法探究小结:古诗词中的体悟诗情赏析的答题步骤:①分析诗句大意②表现了作者……感情。体会情感赏析法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已成为千古名句,为什么?2.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的哲理。这两句诗一改离别诗的伤感,体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方法探究小结:古诗词中的感悟诗理赏析的答题步骤:诗意+哲理。感悟诗理赏析法实战演练•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在《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采用比喻的修辞,“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都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这首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雨前花蕊初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惜春之情•巩固练习:•《中考说明》P53•(二十)(二十一)(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