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规划设计一: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生态旅游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世界环境运动的大环境中,并在七八十年代初具雏形。20世纪80年代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罗斯.拉斯卡瑞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归因于全球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和对大众旅游的不满,人们回归自然需求的日益增加。生态旅游的发展改变了国际旅游客源的构成和流向,使原有涌向工商业发达城市为主的客流变为由发达城市流向大自然。简言之,生态旅游就是以大自然为场所,把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特色旅游。生态旅游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的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生态旅游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准确点说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还会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强调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参加生态旅游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美色的同时,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惜物,认真听取周围的天籁之声,并通过摄影、写生、观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自然。综合的来说,可以对生态旅游做一个定义:(1)生态旅游是一种满足高品位游客需要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产品较普通的旅游产品而言,更追求那种回归大自然的自然情调、追求原汁原味的文化享受、追求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体验“人地合一”的快感。这种高品位的旅游活动适应了具有较高生态意识水平,并且具备较高层次教育背景和文化涵养的生态旅游者的参与。与此同时,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充当传播生态意识和思想的使者,通过一次丰富的旅游经历,可以使他们自发地呼吁和影响周围的人群,来共同珍惜我们的生活环境,共同来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2)生态旅游是一种借助与外部旅游资源的旅游活动。要申明一点,这里的外部旅游资源不一定是现在植被茂密,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因为一些植被破坏相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也可以作为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如黄土高原等。与此同时,一些植被环境不是很理想,但是该地如果具有相当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照样可以作为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如殷墟等。开展生态旅游,旅游者可以在生态旅游资源中探求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在丰富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中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不管怎么样发展,生态旅游既然是作为了一种旅游活动,其活动的开展和完善必须依赖一定的旅游资源。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3)生态旅游是一种带责任感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尊重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并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生态性、自然性的旅游,更是一种通过旅游来加强自然资源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所以,生态保护一直作为生态旅游的一大特点,也是生态旅游开展的前提,并且还是生态旅游区别于自然旅游的本质特点。近年来,生态旅游规划中有关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环境容量和环境管理、社区参与和环境教育、产品特色与创新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生态旅游规划中景观生态学和GIS等新理论、新技术的使用,促进了生态旅游绘画设计水平的提高,这些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学科参与规划,特别是生态科学在规划中发挥了几个重要的作用;2,GIS、MDS(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等新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可视性,极大的提高了规划效率和质量3.社区参与规划和环境教育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4.休闲旅游、研修旅游、体育健身游等成为生态旅游的特色项目和新的增长点。5.规划和建设好生态旅游示范区,促进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6.建立健全生态旅游规划的法律法规。二:生态旅游区建设及其生态旅游业开展状况生态旅游区是生态旅游资源的载体,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主要有:1.以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为主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生物种的天然几种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2)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环境优美、生物物种丰富、景观多样,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佳场所之一。在我国,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3)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是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4)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是自然公园的一种,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址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和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味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5)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战。中国科学院自建院以来,陆续在全国重要的生态区建立了100多个以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当地工农业发展,以及观测和研究一些特殊自然现象如冰川、泥石流为目的的定位研究站。2.以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主的生态旅游区(1)民族生态旅游区。中国拥有56个民族,在“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下,许多地方形成了特有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聚居区是理想的了解民族社会文化的人文生态旅游区。(2)宗教生态旅游区。宗教及其场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几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使宗教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资源中独具魅力。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l)山岳生态景区,如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2)湖泊生态景区,如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3)森林生态景区,如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4)草原生态景区,如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5)海洋生态景区,如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6)观鸟生态景区,如江西都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7)冰雪生态旅游区,如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8)漂流生态景区,如湖北神农架;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如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生态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了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共193项,向世界推荐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公园119个,《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风景名胜区7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个,中国植物园11个。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三: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1.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的定义:生态旅游规划是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对生态旅游发展的一种谋划。生态旅游规划的目的是正确指导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保证其发展的有序性,避免盲目性。在这一目的下,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可定义为:在对旅游资源评价和生态旅游者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一般旅游规划理论相结合,进行的生态旅游资源与市场对的优化配置以及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为生态旅游制定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生态旅游规划是对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构想和安排,目标是实现旅游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优化。因此规划设计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保护为前提,市场需求为动力,旅游项目设计为重点,对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布局、建筑风格、旅游设施和生态旅游活动做出符合生态学原理的规划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的原则:对生态旅游的过度开发是处理旅游业经济效益于资源保护关系时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使生态旅游规划真正符合生态旅游的目标,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1)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旅游规划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协调好生态旅游业与该地区其他产业的关系,以及生态旅游业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和服务设施与生态旅游资源的关系。(2)保护优先与稳步发展的原则,生态旅游开发必须以保护为前提,这是生态旅游区别于大众旅游的核心所在。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相辅相成,要遵循保护优先,稳步发展的原则。(3)生态与文化真实性的原则,生态旅游规划设计要尽量保持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不仅要保护自然的原始韵味,而且要注意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避免旅游带来的文化冲突和文化污染。在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规划设计上应该体现原汁原味,避免与生态旅游方向不一致的旅游活动,要尽量减少人造景观,对于必要的设施和景观建设必须做到与环境相和谐。(4)多方参与和利益共享原则,在生态旅游规划设计过程中,普遍征求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使他们真正参与到规划中来,并接受他们的合理建议。只有实现多方参与和利益共享才能使生态旅游灾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各方满意的经济效益。(5)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原则,节约资源是实现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生态旅游项目与相关设施的规划设计上,尽可能实现“最小化”原则,能源和材料消耗、投资和服务设施建设都体现资源节约和再循环的原则,以求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尽可能的多使用清洁能源,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有效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6)环境教育与科学教育原则,科学教育与环境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通过生态旅游活动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任,以实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及其依托的环境十分重要。3.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的内容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而且规划层次不同其内容也不一样。对于区域性的旅游规划而言,更多的要强调战略性与宏观性,以发挥政府在生态旅游规划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区域生态旅游规划的文字部分就应包括生态旅游发展目标(可细分为环境指标、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旅游市场定位和预测、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生态旅游产品体系设计、生态旅游市场规划、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旅游环境规划、基础和服务设施规划等内容。规划图件应包括现状图、总规划图、项目图、环境规划图、旅游线路图、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图、旅游市场联系图、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图和类型图、旅游区划图、土地利用结构图及重点区域规划图等。生态旅游之所以是一种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因在于它体现了突出的环保观念,在于其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在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规划时应该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将旅游者活动与环境特性有机结合;在空间环境上对旅游活动进行合理布局,充分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及分布,生态旅游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临界值,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大小,旅游区的保护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等。生态旅游规划作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具体实践活动,也必须体现环保观念。4.生态旅游区规划原理生态旅游规划是生态旅游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的前提,生态旅游规划区是生态旅游规划中难度和挑战性很大的规划,也是最能体现特色和创新性的一个规划层次。(1)生态旅游区规划的定义:生态旅游区规划是对某一旅游地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价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和旅游规划理论,而进行的生态旅游资源与市场的优化配置,对旅游地生态发展目标的构想和对旅游活动的空间布局。(2)生态旅游区规划的目标:再有效保护资源与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