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史考点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对分封制的客观评价2.宗法制与今天“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内在联系考向瞭望课程标准(1)背景: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并实行分封制。(2)目的:为巩固周王室权力,进行有效统治。(3)内容:①分封: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④周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4)作用:①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它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②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强国。1.分封制(5)消极影响:由于分封制下地方诸侯王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地方争夺土地和人口的战争不断,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由此而引起,造成国家分裂,人民悲苦。(6)瓦解:分封制本身的弊端随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露出来,周王直辖地越来越小,一些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大。维持分封的宗法血缘纽带松弛,加之周王室的衰微,导致分封制在西周末年动摇,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2.西周分封制的三个基本原则(1)从周天子到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③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④开发边远地区,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3)各级诸侯、卿大夫、士既是一种家族组织,又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向最高宗主——周天子负责。这种宗法统治的特征在于家族统治。周王即周天子,既是国王,又是家族中的家长。3.宗法制(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确立和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以保证王权的稳固。(2)内容:①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②确立严格的大宗与小宗体系,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如诸侯王对周王为小宗,但在本诸侯国就是大宗。(2)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周天子相对于其他一切封国领地诸侯来说是大宗,其他诸侯相对而言皆为小宗。同样,在诸侯国中,诸侯为大宗,其他卿大夫皆为小宗。在各个相对关系中,小宗应服从大宗,有纳贡、帮助出兵征伐的义务;大宗有义务保护小宗,调解小宗之间的纠纷。(3)作用:①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③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④巩固、完善了分封制。4.中国早期(夏、周、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3)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的统治。(4)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宗法制和分封制中,宗法制为政治制度的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集权”政治,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5)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009·北京卷)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封黄帝之后于蓟”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蓟,分封黄帝为国君。分封制开始于西周。A项所述符合原始社会史实,排除。B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开始于秦朝,排除。故正确选择C项。C(2009·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解析:宗法制的最基本的纽带是血缘,从贾母话中的“自己人”、“外人”看出这是以血缘为依据的衡量标准,是宗法制的观念。C(2009·广东卷B)“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王位继承制度B.分封制度C.三公九卿制度D.郡县制度B解析:本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在结合图中“封建论”的字样,就可以判断题目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封建”概念的理解,“封建”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所以选B。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中国古代政治机构改革对当今政府机构改革借鉴意义2.加强中央集权对巩固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考向瞭望课程标准1.皇帝制度(1)形成背景:①自夏朝起实行王位世袭制,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废除了分封制。②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2)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是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②皇权至上,是皇权高度集中的标志。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立法、司法等一切大权,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改称皇帝,创制“皇帝”等一系列专用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④皇位世袭。(3)评价: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创建的用以维护最高封建统治者尊严和权威的一项政治制度,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不可转移,以皇权至上显示地位不可僭越,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看,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特定时期,皇帝制度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反抗外来侵略等方面,是起进步作用的。但是,皇帝制度的发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加强了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对人民的精神束缚,阻碍了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又起着极大的消极影响。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1)设置及其职能:①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图籍、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②“三公”之下为“九卿”,是指“三公”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负责宫廷警卫;卫尉,主管宫门屯卫;太仆,负责宫廷车马;少府,负责皇室财政;廷尉,负责司法;典客,负责外交和少数民族事务;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宗正,负责皇室事务。(2)三公九卿的地位及其关系:秦统一后,建立起的一套在中央政权机构中实行的政治制度,由三公九卿为主而组成,是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三公”是中央机关的首脑,九卿为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行政长官。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上互不相属,互相牵制,最终使军国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3.郡县制的推行(1)背景: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秦始皇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巩固国家大一统的局面,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2)实施: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3)职能:郡,为秦朝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郡守主持全郡政务,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下设县,县置县令(人口不满万户的县级长官称县长)、县丞和县尉。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4)作用: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4)作用: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与封建制度的产生同步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开始就有别于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2)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②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4)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史作用及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1)积极作用①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②有利于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③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④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①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②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长期以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亦受到压制和打击;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派生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③思想上: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更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2)消极作用(2010年1月广州高三调研测试)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D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下列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他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解析:由背景材料可知此题是对秦朝郡县制的考查。D项表述错误,因为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没有诸侯和封地之说,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官位也不得世袭。D考点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2.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比较认识中外政治文明的特点3.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与创新考向瞭望课程标准1.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两汉时期①西汉实行“中外朝”制度。目的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作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盛。②东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三公”的权限,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其成为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2)魏晋时期: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形成。(3)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