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复习目标识记1、《左传》的相关知识2、背诵全文理解1、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2、理解并翻译句子应用烛之武其人及素材使用复习方法逐字逐句梳理,做到“整句能翻译,个别会解释”。学生根据要求迅速对课文知识进行梳理(15分钟),做到不借助注解而独立解释《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关于《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课文串讲以:因为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军:驻军。名→动使:派若:如果师:军队辞:推辞翻译贰:从属二主。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犹:尚且为:做(什么)用:重用是:这过:过错(烛之武)许之夜:在夜里。名→状(烛之武)夜缒而出翻译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既:已经亡:使…灭亡。使动用法敢以(之:这事)烦……越:越过。以:而(来)。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其:这件事焉:为什么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厚:雄厚薄:削弱以为: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作名尝:曾经翻译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为:给济:渡河(晋君)许君焦、瑕版:防御工事夫:发语词何厌之有:有何厌厌:餍,满足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东:向东。名作状封:把……当作疆界。肆:延伸,扩张。阙:削减焉:哪里图:考虑说:通“悦”盟:结盟戍:守卫翻译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乃:于是之:代指秦军微:没有夫人:那人因:依靠而:却敝:损害所与:所结交的人。知:通“智”乱:(军队)散乱易:替代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其:还是。表商量或希望语气。去:离开翻译叙事结构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亡郑利晋而阙秦存郑利秦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三点理由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5、失其所与,不知通假字已通矣,语气词共通供,供给厌通餍,满足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13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使者/出门带的包裹)(您,对人的敬称/儿子)(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13贰于楚也以为东道主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今有急而求子越国以鄙远亦去之微夫人之力古今异义(从属二主/数词二的大写)(离开/到,往)(那个人/妻子的尊称)(把…作为/认为)2.一词多义(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则名微而众寡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越国以鄙远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子犯请击之之辍耕之垄上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5),秦伯说与郑人盟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6)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以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乱易整(7),焉用亡郑以陪邻焉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8)今急而求子而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9)以其无礼于晋其君知其难也君其还也•一、重要实词:(同学们只记录义项,不记录例句)•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许•①准许。(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例:“许之。”、)•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3、阙•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④quē通“缺”•⑤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4、敝•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④损害,衰败。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词类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词类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既东封郑(名词作动词,使…成为疆界)既东封郑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状语词类活用既东封郑(在东边)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名词→状语词类活用形容词→名词越国以鄙远共其乏困词类活用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形容词→名词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郑国)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词类活用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许之辞曰:“臣之壮也……”许君焦、瑕敢以烦执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特殊句式(烛之武)许之(省主语)(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敢以(之)烦执事(省宾语)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介词)省略句特殊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何厌之有特殊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状语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状语后置)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状语后置)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倒装句特殊句式《左传》原名为,汉代改称,简称。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为解释孔子的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因为《左传》和、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关于《左传》《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左传》左丘明《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公羊传》《谷梁传》春秋三传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军队)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A本课验收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D本课验收3、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B.共其乏困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D本课验收4、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邻之厚,君之薄也B.夫晋,何厌之有C.敢以烦执事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本课验收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越国以鄙远鄙:边邑,作动词B.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隐蔽【解析】选D。敝:损害。﹒﹒﹒﹒6.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D。A.介词,对;B.连词,假如;C.介词,用,拿;D.①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②代词,他的。7.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C.君之所知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选B。B项“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A、C、D三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8.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朝济而夕设版焉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解析】选A。A项为名词用作动词,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状语。﹒﹒﹒.9.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整,不武(被动句)【解析】选D。应为判断句。10、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C.共其乏困(供:供给)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解析】选D(厌:满足;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既东封郑【解析】选B(B项为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其余的均为使动用法。A项为“使……削减”;C项为“使……灭亡”;D项为“使……成为疆界”。)1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B、以乱易正,不武。C、敢以烦执事。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D(A、B、C项均用作介词,D项用作连词,表承接)【适用话题】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道德与利益、关键时刻彰显个人品质、站在他人的角度才能说服他人、迂回比正面进攻的效果好、双赢、目的与策略、机遇与准备……(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①烛子武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②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③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国。•④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金子总会发光的。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责已恕人,宽容待人。•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太平时期,郑伯未能早用烛之武,兵临城下的危难之际才想到他,难怪烛之武有怨言。但是面对国家危难,烛之武还是很快接受了郑伯的委命,“夜缒而出”,并获得成功。不计个人恩怨,不顾个人安危,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的爱国精神值得赞扬。【适用话题】多维解读•2.永不言弃的人生烛之武怀才不遇,但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定天下救济苍生的路径。他对晋国的历史和晋君的为人十分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和秦晋之间的恩怨一目了然,表明他是一位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不公,也决不放弃,到了紧要关头,你就有用武之地。【适用话题】多维解读•3.语言的艺术魅力烛之武会见秦伯,先言郑国必亡无疑,再言亡郑有利于晋而无益于秦,最后揭露晋之野心,分化秦晋联盟。烛之武一席话说得秦伯心悦诚服,主动与郑人结盟。不费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破秦晋联军,足见语言之魅力。【适用话题】多维解读•4.个人的巨大作用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