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案例——拒绝上课玩手机摘要;上课玩手机逐渐成为大学课堂的普遍现象,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降低,学习效率也显著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本案例通过对Z同学上课玩手机行为的矫正,不断提高该同学的自制力和学习效率,帮助其成长和提高,也为众多的课堂玩手机者提供一个较好的矫正参考。关键字:课堂玩手机控制矫正一、案例介绍主诉:Z是某师范院校一名大三学生。Z喜欢玩手机,而且是特定在上课的时间玩手机。由于玩手机,Z的成绩直线下滑。Z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但是自己又改正不了,很是苦恼。个人陈述:大一的时候刚进学校,感觉什么都很不适应。特别是上课的教学与中学的时候很不一样。我适应不了,很是焦躁。一次上课的时候,拿出手机,随便点开一个软件来玩,感觉玩手机的时候心情放松,课堂氛围也不再那样令人难受。好像上课玩手机可以减轻课业压力。后来只要是上课,我都会拿出手机来玩。如果不玩手机,我就觉得好像心里有什么堵着,很不安。拿出手机,就算是不玩游戏,不进入网页,只是看看时间我都会轻松不少。后来一次期末考试,我考得很差,同学说我是上课一直玩手机影响了我的成绩。我自己也明白其中的原因,想要改正,但是一到上课时间我总会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机。下课的时候我又会收起手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让我的学习效率很差,考试也只能勉强及格。我试图想要改正这个不良行为,但是最多能坚持2节课。二、矫正目标此次矫正行为持续时间暂定位2个月,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了解Z的不良行为以及行为的具体情况,并和Z一起制定矫正计划,由室友(两人形影不离)X进行监督并提醒Z。此阶段的目标是使Z的问题行为明显减少,玩手机时间降低为每节课10分钟内,一天不超过一个小时。第二阶段查看Z的计划实行情况,将Z上课玩手机的时间降低到每天上课时间10分钟以内不玩手机并针对矫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起寻找解决办法。第三阶段是将Z的目标行为调整为每天课堂上手机关机,放在书包之内。第四次是追踪,并适时进行支持性厌恶治疗,以维持不良强化物的最低厌恶值,并最终确定有没有必要进行支持性治疗。三、问题行为评估1、行为描述:总是在上课时间就玩手机,玩手机可以放松心情,但是学习成绩却越来越差,并且沉迷于玩手机而不能自拔。2、引入厌恶刺激:用橡皮圈自弹手腕至疼痛,每当当事人拿出手机玩耍便自己弹橡皮圈至疼痛,以至于能够专心上课。3、选择奖惩物:Z喜欢收集明星卡片,因此,如果每周咨询结束达到目标时就奖励一张明星的小卡片。若Z出现放弃则惩罚其一周不得用手机而且不能上网,若没有达到要求则由X监督一晚上不得上网。四、方案设计1、时间安排:鉴于对象为学生,且行为问题发生在课堂,所以将时间定在每天上课前5分钟。每节课将由X进行监督和提醒。2、使用方法和技术:此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习惯性负强化不断加强导致恶化的,由于玩手机是由负强化建立起来的行为一般很难消退,需要结合别的方法。因此,采用厌恶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另外含有强化原理,奖励与惩罚原理等。五、详细矫正过程1、首先,和Z讨论上课玩手机的利弊。一方面,上课玩手机确实是能够缓解紧张无聊的心情,并且能够让Z心情愉悦,心理踏实;另一方面,上课玩手机其实是弊大于利的,因为上课玩手机不仅是破坏课堂良好秩序的表现,更加导致Z不能专心上课,直接的坏处就是Z的成绩不理想,基本上只是刚刚及格而已。但是,Z对于自己的情况有所认识,自己想改变上课玩手机的行为但是无能为力,很是苦恼。所以,我们为其设计了一个行为矫正的方案,并且向其介绍所要用到的方法,如厌恶法、奖励法等等。2、详细步骤第一阶段:和Z讨论使用的方案和方法,告诉她厌恶疗法、惩罚法和奖励法的主要原理和程序,并请X监督Z的上课情况。在本阶段,Z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将玩手机的时间降低为每堂课10分钟,一天不超过一个小时。如果Z超出了10分钟,则必须自行弹手腕上的橡皮圈至疼痛,打消自己想继续玩手机的冲动。刚开始Z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定进行,但是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Z的积极性便没有刚开始那么强了,有时候弹橡皮圈也是为了敷衍监督者X,这个时候X就应该和Z讲述上课玩手机的坏处,鼓励Z坚持下去。第二阶段:总结第一阶段的情况,若Z的表现一直很好则对Z做出一些奖励性的行为,比如奖励其一张明星卡片,充分肯定其努力。如果Z没有达到目标则没收其手机并且不能上网。总结出在第一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并约定不再犯。并且要将Z上课玩手机的时间再次降低为每天10分钟(所有上课时间之内),并且按照第一阶段的实行方案进行。第三阶段:现在的目标是Z不能在上课时间玩手机,注意是一秒钟都不行,包括看时间。在每堂课上课之前,X要监督Z将手机关机并且放在书包之内,手机不能出现在Z的视线范围之内。如果Z能够做到一节课都不拿出手机并且认真听课,可以奖励Z在课余时间将手机开机玩一些自己喜欢的游戏。但是X必须严格监督Z在下一堂课上课之前将手机关机放好。第四阶段:追踪观察。在之前的三个阶段中,Z已经能够做到在X的严格监督之下上课时间不玩手机,但是最后一个阶段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Z不能坚持控制自己上课不玩手机,那么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必须鼓励Z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给予Z隐形关注,观察其在没有监督之下的表现。如果Z又在上课时间玩手机,则可以对其进行支持性治疗,直至最终确定不再需要支持性治疗。六、结果经过为期四阶段的治疗矫正,在正常教学过程中,Z能够遵守约定专心于课堂而不受手机的干扰,即使手机就放在眼前,继而课堂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受益颇多,具体矫正过程及阶段结果如下:矫正阶段阶段目标阶段效果阶段1(10天)将上课玩手机的时间控制在每节课10分钟,一天一个小时以内,并引入厌恶刺激弹橡皮圈以督促遵守。最开始见效明显,但有反复,Z对于惩罚出现敷衍的情况阶段2(10天)将上课玩手机的时间控制在每天10分钟以内,奖励明星卡片,若超时则惩罚一晚不许上网。主动克制自己,初见成效阶段3(10天)控制上课不玩手机,关机或放在书包中,达成则奖励课间玩手机游戏能够脱离手机的诱惑,认真的听课阶段4(一个月)坚持上课不玩手机,给予隐形关注,必要时给予支持性治疗出现明显的成果,已经能够完全的不玩手机,并且认真听课。七、矫正行为的效果评估与分析1.效果评估这是一则运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矫正,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过程。经过为期两个月的矫正治疗,Z同学逐渐达到上课专心于课堂而不受手机的干扰,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课堂纪律,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将该方法运用于生活其他方面,受益颇多。2.方案与过程的反思在该矫正目标的实施过程中,监督者X作为其好友兼指导者,在给予厌恶刺激弹橡皮圈使其疼痛的过程中,很难较好地把握操度以达到真正惩罚的效果而又不伤害Z同学,因此厌恶刺激的操作需确保其规范一致性,更多考虑其可行性及实施效果,以及被矫正者的承受能力。对于Z同学而言,该方案的实施是一个漫长而又考验意志力的过程,需要Z同学的不断坚持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矫正初期,该同学会因新奇而坚持短暂的几天,即使有X同学的监督也会是敷衍进行,也许应该从根本上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我们行为的矫正效果。在后期的跟进治疗中,该同学会因特别的需要而上课玩手机,也会因理解和宽容而被忽略,这个过程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完美和严格。3.启发行为的矫正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而且需给予充分关爱和耐心的过程,它需要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更需要参与者的充分接受和积极配合。在该参与过程中,共同的努力和信心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