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名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申报单位:xxx联系人:xxx电话:xxx传真:xxx编写时间:xxx主管部门:xxx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第一章摘要农业综合开发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支农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有效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对进一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作用创造了机遇。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但是做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自身的需要,而且是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对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深化内涵,积极拓展外延,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服从服务好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必要性分析一、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投入是关键因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地方配套、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按照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创新了农业综合开发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各级财政资金不断增长,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农业综合开发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基本任务,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综合开发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效益。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采取以项目为载体,以培训农民为基础,以科研院校为依托,以推行良种良法为手段,以提高项目区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推广方式,造就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业综合开发的这些特点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体现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部署和新举措,符合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二、农业综合开发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农业综合开发担负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劳动者技能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由此决定农业综合开发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一)增加投入,注入活力。农业综合开发是以公共财政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农业支持项目,是当前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投资来源可靠,专项投资量大,投入稳定增长的特点,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注入了资金投入活力。丽水市从1996年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到2006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不断增加。1996年总投入为206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76万元、省财政资金472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229万元、村群自筹资金690万元;2007年总投入达到1.5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773万元、省财政资金5241万元,市、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1426万元,村群、企业自筹资金5700万元,银行贷款840万元;1996-2007年累计总投入8.15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82亿元,省财政资金2.31亿元,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0.77亿元,吸引信贷资金0.61亿元,引导乡镇、村、农民、企业投入资金2.64亿元。(二)加强建设,改善条件。农业综合开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把解决一家一户想办要办而办不了的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农业生产主要制约因素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整治,农村交通更加便捷,农民居住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了物质装备能力。丽水市1996-2007年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5.09亿元,完成治理面积95万亩,建成山塘、水库、堰坝等工程700座,排灌站150座,衬砌渠道1700公里,埋设地下管道170公里,输变电线路配套30公里,桥、涵、渡槽、隧洞等渠系建筑物12000处,防洪堤160公里,机耕路1600公里,购置农机具1700台(套),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60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3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万亩,新增机耕面积15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00万亩。(三)调整结构,提升产业。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土地治理项目为主,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化经营项目,把资源开发与产业开发相结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了农业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推进,丽水市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种植种类多样,种植品种调优,耕作制度变革,产业链条延长,带动能力增强,建立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业基地,培育了一批优质、高效、生态的品牌产品,出现了一批“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四)科技兴农,造就人才。农业综合开发着力创新科技推广费使用机制,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多种方法培训农民,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丽水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扩大良种种植面积62万亩,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农民14.6万人次,通过扶持农技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为项目区农民群众及时提供技术服务。第三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存在的问题1、思想认识上有误区。由于农民长期受“小农”意识影响,存在着素质普遍不高的问题,主体作用没有显现。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农民虽然普遍持积极欢迎的态度,但在“谁主体、谁投入、谁建设”上,对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理解不透,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在资金安排上有过度依赖于财政部门的倾向;绝大多数农民还存在“不掏钱,怎么建都行;掏钱,什么事都不行”的严重思想误区,因此靠农民投工投劳,其政策推行难度较大,导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整体推进有困难。2、整合资金上有难度。首先,从中央政府层面来看,目前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部门包括: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防汛抗旱办等10个部门,而如果加上交通、电力、教育、卫生、文化、民政等安排涉农专项投资的部门,则有十六七个部门之多。中央政府支农投资多头分配管理格局也相应影响和规定着地方各级政府支农投资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方式,目标多元化、管理多部门,结果造成管理层次和环节多,部门间责任不清、时有扯皮现象,其结果是大事难办成,小事重复做,投资效益低下。其次是整合资金的手段弱化,许多部门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计划做得很好,可实际资金到位相差较大,没有相应的制约手段。其三项目资金匹配难。很多部门的项目都需要地方政府按比例匹配资金,而地方政府绝大多数都是“吃饭财政”,很难保证匹配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由于缺乏主导力量和有效的制约机制,加大了整合资金的难度。3、项目建设上有差距。一是由于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规模偏小,标准低,要求治理的面积大,农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多,因而很难做到项目出“精品”,更不能充分满足项目区农民的迫切需要。二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范围过于狭窄,局限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在整治村容村貌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受到诸多限制。三是由于试点的时间周期长,项目区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项目区农民参与管护意识差,许多建成后的沟、渠、路等基础设施时有被损坏的现象,还有极少数项目区的农发标志牌被别的标志牌“偷梁换柱”,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形象。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土改造亩平投资为750元左右,实际需要1000元以上,现有资金投入常常捉襟见肘,导致计划面积难完成,单位项目工程投资低,工程质量难保证。4、土地调整上有压力。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对于解放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农民惜土如金,确实是占了谁家的地谁都心疼、谁都不乐意。而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就势必要解决好排涝、灌溉和出行问题,解决大中小沟的疏浚和农路的修建问题,必然要涉及耕地的占用和调整,因此造成调解困难,工作难度大,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还需乡村干部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处理好项目建设中农民的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建设大局和个人得失的关系。5、农民增收上缺乏长效机制。农业综合开发虽然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在短期内,减低了农民的耕作成本,提高了单产,但从长远来看,由于缺乏一定规模和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支撑,农民增收的渠道单一。项目区产业规模没有形成,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特别是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比重小,整体竞争力和外向型发展能力还不强,产业链条短,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第四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制约因素分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抗灾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群众收入快速增长。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农业综合开发还有不足之处,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调配不合理。响水县地处废黄河下游,遇涝时成为上游淮河流域的洪水走廊,加之废黄河行洪能力减弱,一旦高水压境,往往通过内河来排入灌河,削减洪峰,大大增加了县内部排涝压力。遇到干旱时,通过杨庄闸关闭废黄河的来水,仅靠大套翻水站调度里下河地区水源,远远不能解决灌溉问题,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2、产业化调整的步子不快。响水县的高效农业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民的小农意识很浓,习惯于搞自由种植,缺乏整体协调意识,虽然引进了一些高效农业项目,大多为零散种植。不能集中连片,形成大的规模,国家对农民实施耕种补贴政策后,一些外出打工户,不愿意搞土地流转,政府又无法直接干预。3、科学种田的水平不高。目前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农民文化程度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习惯于传统的种植方式。满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严重的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4、农业龙头企业不够壮大。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吸引农村文化劳力,促进高效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但是并没有得到农村基层领导的足够重视,扶持力度不够,部门之间对扶持农村企业缺乏协调。5、工程上重建轻管。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造成国家资源流失。在管理上仅仅流于形式,搞个移交就处了事,没有跟踪督查,落实管理责任。第五章农业发展方向分析一、农业发展前景之立体高效型农业农业专家认为,在中国要想满足众多人口对粮食食品的需求,就必须发展立体高效型农业。它利用时间差、空间差立体种养,组成“高效复合生态系统”,从平面、时间、多层次利用单位资源,生产出高产优质农产品。如稻/萍/鱼共生,稻/菇/鱼立体种养,玉米(甘蔗)/食用菌栽培,藻(海带)/扇贝、海参共养,葡萄/高秆作物/中药材立体种植,多种作物间混套作等形式,可一地多收,高产高效。天津市南郊的稻/菇/鱼立体种养的结果是,每亩收稻谷485.9公斤,鲜菇1161.1公斤,鱼61.2公斤,亩纯收入1648.32元,其经济效益可见一斑。二、农业发展前景之超级型农业超级型农业是利用高新技术、生物工程、培育杂交种,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以这样的手段培育出的农产品如高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