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总论二伤寒学派三河间学派四易水学派五攻邪学派2六丹溪学派七温补学派八温病学派九中西医汇通学派3各家学说总论4学说、假说、理论学说:学术上有系统的主张或见解。假说: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说明。理论: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总结。5一.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内容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中医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医学流派和历代著名医药学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以及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6主要医学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中西汇通学派7(二)学科性质1.具有学术思想史的特点2.补充基础和临床各科之不足3.属于中医学术提高课8(二)学习要求1.阅读原著、分析医案2.联系涉猎多学科知识3.抓住重点9三.中医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一)学派划分的标准学派是学术观点、学术思想鲜明、独到,不同于他人,形成的学术团体。10构成学派的三个要素1.中心研究课题2.著作和影响3.人才链11(二)中医历史上主要医学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中西汇通学派12(三)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社会因素:医学发展的需要2.地域因素:罗知悌、朱丹溪湿热相火为病。3.文化因素:缺乏形态结构的实证整体观念自然观念实用观念直觉观念人伦观念法古观念4.师传不同:13四.学术争鸣对中医学发展的作用1.启发学术思想2.深化临证经验3.完善了中医学术体系14复习题1.中医学术争鸣对中医学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2.中医学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医学流派?15伤寒学派一、概说1.伤寒学派概念:以研究阐发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为主要课题的众多医家形成的一大医学流派。162.伤寒学派发展的三个阶段晋唐收集整理阶段宋金深入研究阶段明清发展兴盛阶段17晋唐收集整理阶段王叔和收集《伤寒杂病论》整理伤寒从脉证方治入手孙思邈著《千金翼方》方证同条、比类相附探讨,是唐代唯一释注18宋金深入研究阶段韩祗和著《伤寒微旨论》脉证分辨,以脉为先庞安时著《伤寒总病论》阐发寒毒异气之说朱肱著《伤寒类证活人书》以经络解释六经许叔微著《伤寒九十论》强调八纲辨证郭雍著《伤寒补亡论》伤寒补亡,搜集诸说,丰富内容成无己著《注解伤寒论》以经注论,经论结合,全面注解伤寒19韩祗和北宋医家《伤寒微旨论》1086年著强调脉证和参,多自拟方。伤寒:脉为先,证为后杂病:证为先,脉为后因时制宜:依时令用药立春——清明、清明——芒种芒种——立秋20庞安时庞安时,字安常,宋代人(1042-1099)代表著作:《伤寒总病论》1100年著学术思想:寒毒说异气说21广义伤寒病因——冬伤于寒毒即病者为伤寒,至春发为温病,至夏发为暑病,至长夏发为湿病,于八节发为中风。强调体质、宿病、地域、季节对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四时温病为感受四时异气而发,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分青筋牵、赤脉拂、黄肉随、白气狸、黑骨温。22朱肱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宋代,浙江吴兴人著作:《南阳活人书》又名《无求子伤寒百问》《无求子伤寒活人书》《伤寒类证活人书》学术思想:重视经络作用提出六经本质辨病与辨证结合脉证和参辨阴阳表里23重视经络作用:“治伤寒须先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提出三阴三阳本质:三阴三阳即足六经,并用足六经的循行部位、生理特点解释三阴三阳病证的发生。科学认识病证关系:“因名识病,因病识证”,首倡辨病辨证相结合。强调脉证和参:脉证和参辨阴阳表里,以方汇证,颇切实用。24成无己成无己,宋金聊摄人(1063-1156)著作:《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学术思想:注解《伤寒论》之创始以经注论,以论证经辨证明理,鉴别异同详析方剂,阐述入微251.以经释论,以论证经2.辨证明理,鉴别异同⑴发热鉴别⑵战栗鉴别262728许叔微许叔微,字知可,真州白沙(江苏仪征)人北宋人(1080-1154)著作:《许氏伤寒论著三种》学术思想:论治伤寒重视表里虚实因虚受邪,留而成实伤寒应以真气为主对脾肾理论的研究及应用治疗经验29一.论伤寒重视表里虚实——辨证纲领“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表实——麻黄汤;表虚——桂枝汤里实——承气类;里虚——四逆、理中类二.因虚受邪,留而成实1.发病为正虚,但邪气属实——主张先去邪后议补2.年老体弱,正虚邪盛——去邪为先30三.伤寒应以真气为主1.真气完固,身常无病;即使受邪,也易用药。“真气完壮者易医,真气虚损者难治”。2.“盖病人元气不固,真阳不完,受病才重,便有必死之道,何也?阳病易下,真气弱则下之多脱;阴病宜温,真气弱则客热便生,故医者难于用药。非病不可治也,主本无力也”。31四.注重脾肾,脾肾兼治1.注重脾胃—气血生化之源灌溉五脏六腑健脾益气法、理中补脾法、温阳化湿法温脾导积法、调中健脾法、燥脾填臼法清养胃阴法2.重视肾中真火——戒用刚燥力主温润⑴草木之味:地黄、肉苁蓉、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巴戟天、山萸肉、杜仲、川断、胡桃、茴香等⑵血肉有情之品:鹿茸、鹿角胶、羊肾323.常用补肾法补肾益精法、暖补肾气法、温肾固摄法温肾祛风湿法、温肾壮筋骨法、温肾回阳法4.脾肾兼治病案1昔有乡人邱生者,,病伤寒。予为诊视,发热头疼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予曰:虽属麻黄汤,而尺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荣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予于建中汤加当归、黄芪令饮。33翌日,脉尚尔。其家煎迫,日夜督发汗药,言几不逊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调荣而已。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啜第二服发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信知此事是难是难。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亦须顾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时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34郭壅南宋人《伤寒补亡论》《伤寒论》多有残缺,采集孙思邈、朱肱、庞安时、常器之诸家之说以补充。35明清发展兴盛阶段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辨证论治派36错简重订派代表人物:方有执、喻昌代表著作:《伤寒论条辨》《伤寒尚论篇》37方有执,字中行,明·歙县人。生于公元1152年,(一说1153)卒年不详。学术思想1.力主错简重订论2.风寒中伤营卫说:⑴卫中风:桂枝汤及其兼变证60条20方。⑵营伤寒:麻黄汤及其兼变证57条32方。⑶“营卫俱中伤风寒”:青龙汤及其变证、坏证38条18方。38其他医家张璐《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吴仪洛《伤寒分经》吴谦《医宗金鉴》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直解》章楠《伤寒论本旨》周扬俊《伤寒论三注》黄元御《伤寒悬解》39维护旧论派代表人物: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念祖代表著作:《伤寒论参注》《伤寒论集注》《伤寒论直解》《伤寒论浅注》40辨证论治派1.以方类证派柯琴《伤寒来苏集》徐大椿《伤寒论类方》2.以法类证派尤怡《伤寒贯珠集》钱璜《伤寒溯源集》41正治法:太阳病:麻黄汤、桂枝汤阳明病:白虎汤、承气汤少阳病:小柴胡汤权变法:麻桂之证因体质、禀赋因素不同而出现的证候,如大小青龙汤、桂二麻一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等方证。斡旋法:太阳变证如真武汤、蓄血证。救逆法:坏病的治法,多由误治而成。如大小陷胸汤、五泻心汤等。42类病法:太阳类似证,如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等方证,风温、风湿、中湿霍乱等病。明辨法:阳明证辨可下不可下、或可下尚不能下、或不可大下诸证。杂治法:上述诸证概括不了的随证治之诸证。刺法:针刺诸法,如少阳病热入血室刺期门、大椎、肺俞、肝俞等。433.分经审证派陈修园《伤寒医诀串解》包诚《伤寒审证表》44太阳病经证变证腑证虚:桂枝汤实:麻黄汤蓄水证蓄血证多由汗下而来45经证白虎汤证腑证承气汤证阳明病46少阳病腑证经证虚火小柴胡汤实火大柴胡汤痛—黄连汤利—黄芩汤呕—黄芩加半夏泻心汤痞—半夏泻心汤47太阴病少阴病阳化——桂枝加大黄汤阴化——四逆辈寒化—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热化—黄连阿胶汤猪苓汤48太阳经:本病中风、本病伤寒、兼病、阳盛入腑、阴盛入脏、坏病、不治病。阳明经:腑病连经、腑病、虚证、不治病少阳经:经病、本病、入阳明病、入三阴病、坏病。太阴经:脏病连经、脏病。少阴经:脏病连经、脏病、不治病。厥阴经:脏病连经、脏病、不治病。49分证特点经病主表、脏腑主里、腑病多实、脏病多虚。从经、腑、脏的传变上分辨表里虚实。50小结伤寒学派发端于晋唐,形成于宋金,兴盛于明清,现在正处于大发展阶段。任应秋先生将其概括为宋金以前八大家明清三大派,近代五大家。宋金前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成无己、郭壅明清三大派: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辨证论治派近代五大家:郑钦安、曹颖甫、恽铁樵、陆渊雷、黄竹斋51历代医家在整理、编次、校勘、注释《伤寒论》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临证经验和认识融汇于其中,使伤寒学说的内容不断丰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伤寒学派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互相补充,推动了伤寒学说的发展,使我们对伤寒学说的认识更加完备。52复习题1、简述伤寒学派的发展过程及其每个阶段的代表医家和代表著作。2、伤寒学派内部派别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你怎样认识?53其他医家张璐《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吴仪洛《伤寒分经》吴谦《医宗金鉴》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直解》章楠《伤寒论本旨》周扬俊《伤寒论三注》黄元御《伤寒悬解》54河间学派第二章55概说概念河间学派是宋金时代以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是从运气学说的角度出发,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为擅长,善于应用寒凉药物,故后世称之为“寒凉派”。56历史背景北方风土刚燥,禀赋强壮;宋金交战,动乱不安,疫病流行。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广为流传,温燥药流行。57麻九畴常德张从正董系马宗素朱震亨罗知悌荆山浮屠穆大黄刘完素河间学派师承关系58麻九畴常德张从正董系马宗素朱震亨罗知悌荆山浮屠穆大黄刘完素河间学派师承关系59亲传弟子穆大黄、马宗素、荆山浮屠穆大黄、姓穆,人以大黄名之,其为善用寒凉药者无疑,惟其名字里贯,俱无从考。锦溪野叟跋《三消论》云:“麻征君止取《三消论》即付友人穆子昭,子昭乃河间门人穆大黄之后也。”60马宗素,平阳人,《宋以前医籍考》云:“宗素亦金人,当得亲炙于守真之门者”。著有《伤寒医鉴》一卷,阐发《素问·热论》三阴三阳,均为热证之理,反对朱肱《活人书》以寒热释阴阳之说,从伤寒病的角度来阐扬刘完素的火热论。61荆山浮屠:姓氏里籍,亦无从考。惟《明史·列传》云:“戴思恭又学医于宋内侍钱塘罗知悌,知悌得之荆山浮屠,浮屠则河间守真门人也。”罗知悌,字子敬,号太无,钱塘人。宋濂《丹溪先生墓表》云:“罗司徒知悌,宋宝佑中寺人,精于医,得金人刘完素之学,而旁参于李杲张从正二家。尝言医学之要,必本于62《素问》《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秘者。兼之长沙之书,详于外感;东垣之书,详于内伤,必两尽之,治疾方无所憾。区区陈裴之学,泥之且杀人。”63《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15卷1172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3卷1186年河间三书+《伤寒直格论方》《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医鉴》《保童秘要》河间六书河间三书64刘完素一、生平著作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人1120~120065河间学派著作:《素问玄机原病式》2卷约成书于1152年66《宣明论方》15卷1172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3卷1186年河间三书+《伤寒直格论方》《伤寒标本心法类《素问玄机原病式》萃》《伤寒医鉴》《保童秘要》河间六书河间三书67河间学派学术思想:五运六气病机学说火热论杂病治验68刘完素一、生平著作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人1120~120069一、五运六气病机学说㈠人体适应运气规律㈡脏腑六气病机说本气肺本清心本热肝本温脾本湿肾本寒虚证虚则温虚则寒虚则清虚则燥虚则热70㈢以五运六气分类疾病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木);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火);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诸气膹郁病痿,皆属于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