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宋】柳永【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宋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2.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诗词描写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感情。3.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教学重点】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诗词描写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和用词创作方法。自古以来,分别总是痛苦的,江淹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写离别的诗句词句,大家知道的有哪些呢?古代描写离别的诗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壮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梦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惨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景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慰别)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苦别)作者简介柳永(约980--约1053年),字耆卿(qíqīng),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著名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文学成就《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柳词内容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2.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3.描写羁旅行役(漂泊浪迹江湖)。4.歌颂帝王、达官贵人的词,也写过一些自叙怀抱,自叹平生遭际的词。婉约派四大旗帜之“闺语”:李清照婉约派四大旗帜之“别恨”:晏殊婉约派四大旗帜之“情长”:柳永婉约派四大旗帜之“愁宗”:李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名号写作背景《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解题《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象征:离愁别恨唐玄宗与杨贵妃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疏通文意,整体感知•上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停歇,寒蝉发出凄凄悲鸣。•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情绪;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出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握着手泪眼相互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沉,楚地的天空辽阔无边。下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时若能有个好天气,或许能稍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得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倾吐呢?1.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呢?伤感凄清、离愁思念。上阕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离别难)下阕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思念苦)多情自古伤离别整体感知题材本诗的题材为“送别”,“送别”是古代文人在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时至今日,送别诗仍是考试中常考常新的诗歌鉴赏题材。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赏析意境,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概括这一传神画面,并拟写标题。标题为“执手相看,泪眼相向”等,词人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时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天气);“帐饮无绪”(凄凉心情);“兰舟催发”(不得不分离)。2、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渲染气氛)分析1:长亭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这里既交代时间又暗示离愁别绪。“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更能撩人心怀,使人伤心难忍。分析2:江水、寒蝉“千里烟波”极言路程之遥远,云雾如烟般笼罩着江面,这是兰舟行驶之处;笔下的秋蝉也发出阵阵哀鸣。3、通过景物描写,作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词人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无限惆怅、伤感凄清、难舍难分正当分别难舍之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不知从何说起!不胜伤感、缠绵凄婉。4、作者在“念去去”之后对别后情形进行了哪些设想?内心情感如何?从送别的都门“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酒醒之后,看到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寂寞。5、词的上下阕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词的上阕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阕是对别后思念和凄凉的设想。全词既写了眼前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处处以景物衬托离别之情。翻译:(上片)秋蝉的鸣叫凄凉急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一阵暴雨刚刚停歇。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当难舍难分之时,行船的人催着要出发。拉着手泪眼相望,(此时此刻)哽噎着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想到我这次要一程又一程离别远去,舟行千里,水上雾霭朦胧,傍晚浓云笼罩着的南方天空是多么深远辽阔!(下片)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无不悲伤地离别,(今天我们彼此分手)偏偏又在这冷落凄清的深秋时节,(叫人怎能承受)!今晚酒醒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是泊舟杨柳岸边,晨风习习,天空挂着一钩残月。这一去经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虚设。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谁诉说!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愁象征寓意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帐饮无绪难分难舍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环境悲凉离别难上阕: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融情入景虚实相生,重在写环境和情态)骤雨执手相看无语凝咽寒蝉长亭夹岸杨柳晓风残月酒醒伤情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思念苦下阕:想象别后的痛苦(以情带景、情景交融,重在刻画心理)自古伤别于今尤甚愁意浓浓意象分析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长亭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李白《菩萨蛮》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庾信《哀江南赋》意象分析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意象分析兰舟古人常说“舟车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舟船往往表现漂泊之感。意象分析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谐音为“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象征离愁意象分析名句欣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把“酒、柳、风、月”这四种最能触动离愁的送别诗的典型意象集中成为一幅凄清的画面。白描手法感悟人物形象人生聚散离合乃是常事,为什么诗人面对离别却倍感戚伤?从中可以看出柳永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诗人身世经历)戚伤的因素:悲秋情结、政治失意、前途未卜、知己离散诗人精神形象:才子词人、失意文人、多情浪子柳永,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放言“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再试,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用浮名,且填词去!”遂落第。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柳永和苏轼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俞文豹《吹剑录》豪放派词特点婉约派词特点风格豪迈、奔放,视野广阔,气象恢弘,结合现实生活来思古抒怀或写景言志,词句质朴,表现远大的理想报负。风格婉约、清新,多写男女欢爱、柔情、触景伤情等内容,词句委婉、缠绵、清丽,追求精巧、细腻的感情和韵味。课后四题参考:作业:1.背诵这两首词。2.默写两首词。3.课后练习一、四题4.熟记重点字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