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开国大典》1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整。礼炮齐鸣,万众欢腾。开国大典这天,天安门城楼上,前排领袖群里靠近汉白玉栏杆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后排有董必武、张澜、李济深、宋庆龄和高岗。195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党庆节日,中央决定举办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其中之一就是举办党庆画展。这为历史巨作《开国大典》油画的诞生埋下了伏笔。两个月后,历史巨作《开国大典》油画正式诞生...2董希文精心设计的这件新颖的油画也被艺术界人士所普遍推崇,成为他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它的成名之作。遗憾的是现在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开国大典》并不是董希文的原作,而是由靳尚谊、赵域、阎振铎根据原作同时参照印刷品临摹的复制品。1952年董希文创作油画《开国大典》董希文(1914——1973),我国著名的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绍兴人。34画面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的中央,正在麦克风前庄严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背后站着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董必武、宋庆龄、李济深、张澜、林伯渠、郭沫若等各界代表,他们胸前佩带着代表的红签,脸上呈现出聆听着《公报》的激动心情。广场上红旗如林、绚丽多彩,整齐的队伍和严肃的标兵显得庄严、隆重、热烈。城楼上左面的一排大红柱子及大红宫灯,崭新的紫红地毯、盛开的菊花,朵朵的白云和天空中翱翔的白鸽,无不象征着我们伟大祖国的独立、自由、繁荣、昌盛与和平。远处升起的五星红旗,标志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封建制度的结束,也是我们古老民族的新生。5画面上除了毛主席侧身站立在画面中间,其他的领导人都站在左边大约三分之一的画面上,形成左实右虚相差悬殊的布局。凸显了天安门城楼的开阔。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6古建筑专家指出,非但两柱之间的跨度加大了好几倍,而且从透视学的角度指出,画面右方应该能看到的半边柱子也没有画上去。他说,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确是一个大成功。789油画《开国大典》的四次修改董希文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完成后历经多次修改,曾经删减过几个人。101954年,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被清算,1955年,作者董希文奉命将画中的高岗删除,《开国大典》中一抹蓝天,不露痕迹地隐去了当年庄重而拘谨的同庆共和国庆典的高岗,原位以一盆鲜花代替,为第一次修改。董希文说:这幅画在构图时,高岗就有挤在边上的局促之感,去掉他对构图倒有好处。11董希文说:“一个搞艺术的人对自己的作品要负责,要负责一千年……”他希望在有生之年亲手将刘少奇恢复。1966年“文革”风暴乍起,刘少奇被从国家主席的位置上拉了下来。上级要求删除刘少奇,把原作上第二排的董必武请到空缺的刘少奇的位置上。这不是简单地去掉一个人,而且要另外补上一个人,还要牵动旁边的人。董希文此时已得了癌症,然而他仍然奉命抱病到博物馆亲自进行修改。此为第二次修改。12油画《开国大典》的四次修改两次抹掉两个人,都是在原作上进行的。两次之外,还有第三次、第四次。13油画《开国大典》的四次修改1970年,当年掌握文化大权的“文革小组”,命令把创作的几篇革命历史画“刷新备用”,其中就有《开国大典》。而《开国大典》早在两年前就抹去了刘少奇,“上面”让刷掉林伯渠,也就是画面左边那位无力应命也得“刷新”,《开国大典》的特殊影响决定了谁也不敢把它打入冷宫,使开国大典的历史成为空白。于是,董希文只好请他的学生来完成第三次的删改。这次,学生没有在董希文的原作上删改,而且临摹了一幅以应“刷新备用”之需,终于使董希文的笔下,保留了林伯渠的形象,没有再一次造成历史的遗憾。(这次可以定性为第三次修改。)14油画《开国大典》的四次修改1978年,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党史展览,《开国大典》必须展出,而刘少奇此时已平反昭雪。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革博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但董希文的原作几经改动,难以恢复原貌,家属也不同意在原作上再改动。博物馆只好委托著名画家靳尚谊。当时靳尚谊忙于公务,便推荐了北京青年画家阎振铎、叶武林,他们在《开国大典》的复制品上画上了刘少奇和高岗。(这次可以定性为第四次修改。)15至此,《开国大典》终于恢复原貌─—这就是我们今天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厅里所见到的《开国大典》(复制品),而原作则存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画库里。16油画《开国大典》细节欣赏1718国家领导人伟大的毛主席正在宣读演讲稿19蔚蓝的天空、和平鸽城楼上新红的灯笼和柱子20人们手举领导人画像和彩旗城楼下的方阵和标语21泛黄的汉白玉栏杆和菊花厚重华丽的地毯22谢谢观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