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改革情况综述自2013年底开始,我校启动了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项目建设工作,集中围绕应用型大学建设和“1+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了一系列四级项目建设,这是我校近年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一、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以学生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为龙头,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为重点,实施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体系转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邯郸学院综合改革和转型发展进程。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出台了校级文件:党字〔2013〕34号中共邯郸学院委员会邯郸学院综合改革指导性意见政字〔2013〕85号邯郸学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政字〔2014〕10号邯郸学院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项目管理办法政字〔2014〕11号邯郸学院关于公布2014年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四级项目立项的通知政字〔2014〕10号邯郸学院关于聘任教学单位下设机构教学管理人员的通知政字〔2014〕48邯郸学院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政字〔2014〕56号邯郸学院本科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实施方案政字〔2014〕78号邯郸学院关于推进教研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政字〔2014〕92号邯郸学院第三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院长、系(教研室)主任论坛实施方案政字〔2015〕35号邯郸学院关于批准2014年度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四级项目结项并奖励推广优秀项目成果的决定政字〔2015〕36号邯郸学院关于公布2015年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四级项目立项的通知教字[2014]6号关于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教字[2014]14号关于推进2014年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四级项目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教字[2014]15号关于进一步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教字[2015]12号关于完成本科人才及培养方案装订需要注意的问题二、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一)实施“1+2+1”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邯郸学院大类招生实施方案的要求,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实施通识课程教育,第二学期末专业分流后,累计两年时间完成专业课程的教育,累计一年实施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的实践教育。其中,第一个“1”由教务处负责统筹设计,“2”由各专业自主设计与实施,第二个“1”由教务处、各二级学院结合企业行业需要共同设计。(二)改革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性质,将本科课程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岗位能力、拓展教育四大课程平台。每个平台的课程按照内容和方向的不同分成若干系列,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分为思想政治、公共基础、学业导航三个系列;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分为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三个系列;岗位能力平台课程分为岗位基础、岗位实训、综合实践三个系列;拓展教育平台分为专业拓展、职业拓展、素质拓展三个系列。每个系列要设置一定比例的自主学习课程。(三)实施课程模块化分解或重组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岗位群和学生能力培养需求,对所有课程进行分解和重组。通识教育要按知识内容点或不同的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组合成不同的课程。专业教育首先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对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模块化分解,并按照小型化的原则,组合成不同的课程。实践课程要按照项目的形式进行模块化分解,实现实践教学项目化的目标。每门理论课程或模块都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明确对应的能力培养模块。(四)提高专业培养标准与规格的针对性各专业要深入企业行业开展广泛调研,与行业企业共同确定符合岗位群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培养标准与规格,并作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描述。(五)改革教学时间为了避免课程开设周学时过少,学生课程学习间隔时间长,周周断线的现象,每个学期按照9+9+2的模式安排教学,集中开设课程。即每学期分成两个教学时段和一个小学期,课堂教学主要在两个教学时段进行,每门课程要在一个时段内完成教学任务,包括课堂教学和学业成绩考核。每学期设置一个2周的小学期,可以开展专业见习、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培养计划内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可以开设培养计划内的若干门小型课程。为压缩课堂理论教学时间,促使教师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每节课改为40分钟。(六)规范自主学习的要求每门课堂教学课程都由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两部分构成,课程开设按照学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数)与课时(课堂教学时数)两部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有设计、实施、监督、检查和成绩考核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要安排具体的任课教师,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安排一定指导的时间,有具体的考核要求,进行严格的学习成绩考核。(七)改革考试方式实施“N+2”的学业成绩考试改革。“N”是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次数,包括实践考核、平时测验、作业、学习态度等。“2”中的一个“1”是期末考试,另一个“1”是学习笔记,包括课堂笔记、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笔记等学生学习任务考核。按照课程性质,科学分配各考核环节所占成绩比重。(八)改革教师教育模式根据教师教育标准,教师教育将按照选修的模式实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列入相应专业的专业课中;其他师范专业学生,可以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成绩考核合格,教师教育课程成绩计入专业方向课程成绩,培养目标是达到教师专业标准,取得教师资格证,并成长为优秀教师;非师范专业学有余力、有志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学校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审批后,可以选修教师教育基础必修课程,成绩合格,课程成绩置换为公共选修课学分,培养目标是基本达到教师专业标准,取得教师资格证。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按照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倒推的原则、联合设计开发的原则、应用能力培养为本的原则、学生学习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化人文素养教育的原则、学校统筹与专业自主的原则进行,涉及我校12个二级学院39个专业与方向,考察调研高校30多所,深入调研企事业单位70余家,聘请校外专家126人次,研讨相关文献480多篇,撰写考察报告或调研报告60多篇,参与相关工作领导、专业负责人和教师700人,参与调研学生1万多人次。目前,我校“1+2+1”模式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成形,39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自主学习、“N+2”考试模式、专业导航课、专业学习大纲已经设计完毕,并开始投入运行。三、教学及管理信息化教学及管理信息化是推动我校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工作包括:(一)教学管理网络系统的研发与运行目前,全校的教学运行任务都通过正方教务系统完成,尤其是在开展“1+2+1”教学模式改革中课程体系和教学学段、课时等信息都发生了变化,信息的校对、填报等工作的工作量很大。在教务处相关人员和教学秘书的努力下,正方教务系统已经基本适应了我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除正方教务系统外,我校开自主研发了邯郸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网站”、“教育实习工作网站”、“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网站”,对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必要的支持作用。(二)教学资源的开发学校在制定“邯郸学院综合改革指导性意见”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明确指出:“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应用型教材资源、教学案例资源、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体系,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特别是要按照现代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改革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制订《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方案》,构建名师慕课(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资源和校内外网络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为此我校选在先引进后开发的思路,来进一步加快网络课程建设资源构建,推进网络教学。首先以试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契机,积极推进网络课程资源构建,强化教师和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意识,配合自主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开展课程研发的指导性意见》,启动传统理论课程的二次研发、已有实训课程的二次研发、新的实训课程的研发、新的通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研发、自主学习课程的研发、网络课程研发等,目前已启动了200余门课程的研发工作。邯郸学院教务处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