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新课标地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5地球的运动规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五地球的运动规律专题五地球的运动规律考情报告专题五│考情报告专题备考引擎专题五│考情分析预测专题五│考情分析预测知识网络构建专题五│知识网络构建【答案】①特殊性②太阳辐射③太阳运动④时差⑤昼夜长短⑥正午太阳高度重点要点探究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对称”法则探究1.在同一天,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反之则亦然。如:夏至日这一天,北极圈上昼长24小时,南极圈上夜长24小时;北回归线上昼长14小时、夜长10小时,南回归线上夜长14小时、昼长10小时。2.一年中,在同一纬度的地方,都有相互对应的日期,其昼夜状况完全相同,即日出、日落的时刻相同。图5-1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这一时段内,以夏至日为对称中心,均有相互对应的日期(如图5-1上图中的A日与B日)昼夜状况完全相同,即日出和日落时刻均相同。其对应的日期应是太阳往返直射同一条纬线上的日期(如图5-1下图中的M日与N日)。秋分日→冬至日→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在这一时段内,以冬至日为对称中心,也有相互对应的日期(如图5-1上图中的C日与D日)昼夜状况完全相同,即日出和日落时刻均相同。其对应的日期应是太阳往返直射同一条纬线上的日期(如图5-1下图中的P日与Q日)。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3.一年中,在同一纬度的地方,也有相互对应的日期,其昼夜状况完全相反。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这一时段内,以春分日为对称中心,均有相互对应的日期(如5-2上图中的A日与D日)昼夜状况完全相反,即A日的昼长等于D日的夜长、A日的夜长等于D日的昼长。其对应的日期应是太阳直射纬线距赤道(以春分日为对称中心)距离相同的日期(如图5-2下图中的M日与Q日)。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4.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图5-3正午太阳高度对应相等的纬度示意图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例1[2010·四川卷]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中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问题。若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A.15小时~16小时20分B.17小时~19小时20分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A【解析】6月22日,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即日出时间为0时,所以可排除最下面一条曲线;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夏半年,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昼长增加的速度越快,可以确定正确的曲线为最上面一条曲线。北(南)半球的昼长与南(北)半球的夜长是对称的。图中北纬40°的日出时间约为4时30分,昼长约为15小时;北纬50°的日出时间约为3时50分,昼长约为16小时20分,故南纬40°~50°的夜长约为15小时~16小时20分。【点评】本题解答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判断三条曲线中的正确曲线,然后结合试题材料信息,充分运用地球形状的特点和地球运动的相关规律,特别是利用有关对称性的原理来分析。所以善于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发现、总结规律对解决相关问题十分必要。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图5-5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乙地是甲地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回答(1)~(2)题。(1)判断图中n与y的关系()A.y=12-nB.y=24-nC.y=36-nD.y=48-n(2)夏至日乙地日出日落时分别为()A.yxB.nmC.12-x12-yD.n+12m+12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1)C(2)D【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知,m、n之间和x、y之间的时间差分别是甲地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昼长。同一个地点,夏至昼长等于该地冬至的夜长,即夏至日的白昼与冬至日白昼长度之和为24小时。即2×(y-12)+2×(n-12)=24,从而可求得y=36-n。第(2)题,夏至日南北半球相同纬度昼长之和为24小时,因为甲地与乙地是关于地心的对称点,所以地方时相差12小时,甲地日出与乙地日落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点拨】◎探点——地球表面的对称现象是指由于受地球形状和运动特点的影响,地球表面上的点、线和时间等地理现象所呈现出的一一对应关系。◎认知——地球表面的对称性除了有点、线“空间”对称和地方时、区时、昼夜长短“时间”对称外,还有例如自转、公转的速度对称及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对称等。◎关键——理解地球形状特点,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和意义,是理解地球表面对称性的基础;结合练习,不断强化落实是提升解答对称性问题能力的关键。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昼夜长短的判断判读昼夜长短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明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晨昏线与经线只有在春、秋分两天是重合的,其余时间都不重合。二者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夏至日最大为23°26′。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上为极昼或极夜;相交的纬线圈又分为昼弧(某一纬线圈上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夜弧(某一纬线圈上位于夜半球的部分)两部分,对其进行对比可知该地甚至该半球昼夜长短的对比情况。第二,昼夜长短的判读技巧。首先是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其次,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再次是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例2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问题。(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1)B(2)C【解析】第(1)题,三地纬度的高低取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即昼长(或夜长)与赤道昼长的差值,差值越大,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现象地区除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①地当日昼长为14小时,其与赤道昼长差值为2小时。同理得出②地的当日昼长与赤道昼长的差值为38分钟,③地为1小时8分钟。所以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①③②。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出③地的昼长大于12小时,可判断③地(北京)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再比较表中次日与当日昼长可知,昼长渐长,此时应为春分到夏至之间,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全球昼夜长短相差越来越大。此时地球公转趋向远日点,速度逐渐变慢。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点评】本题的最大特点是没有直接考查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但每个小题都要利用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判断,这无疑增大了考查的知识范围,使习题综合性更强。所以复习时教师在引领落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第二轮阶段要更加注重知识的联系性和综合性。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某一天三地的昼弧长短状况绘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①②两地所在的半球是()A.①地在北半球,②地在南半球B.①地在南半球,②地在北半球C.①②同在北半球D.①②同在南半球(2)北京、①、②三地纬度高低关系排列正确的是()A.北京>①>②B.②>①>北京C.①>②=北京D.①<②=北京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1)D(2)D【解析】第(1)题,由图示知北京昼弧大于180°,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弧小于180°,从而可判断①②同在南半球。第(2)题,根据南北半球的对称性可知,与北京纬度相同的南半球的地点昼弧为140°,结合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知,②纬度高于①,那么三者比较可得出①<②=北京的结论。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点拨】◎探点——昼夜长短是指在一个太阳日内,昼长和夜长的对比关系。◎认知——地球不发光、不透明是产生昼夜的前提,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产生昼夜长短变化的根本。◎关键——计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关键是看其所在纬线昼弧或夜弧的长短。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实践意义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点。2.确定房屋朝向。为了冬季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且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地区,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5.计算楼距。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6.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与地面夹角应为90°-H。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光热多,背阴坡得到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使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较高,在阴坡的分布高度较低。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例3[2011·安徽卷]图5-7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1)~(2)题。(1)该地可能是()A.刚果盆地B.撒哈拉沙漠南缘C.巴西高原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1)D(2)C【解析】第(1)题,看图可知冬夏正午太阳都位于该住宅的正南面(也可根据图中冬夏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46°52′确定该地位于回归线至极点之间,再结合冬夏正午太阳方位,确定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刚果盆地在赤道附近、撒哈拉沙漠南缘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均不符合条件。第(2)题,使用排除法。冬至到春分,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而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则会越来越小。因此②不正确,只能选择C项。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点评】由于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不同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这也是进行区域定位的一个重要依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了到达地面太阳辐射量的变化,是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是高考试题经常涉及的内容,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运用地理理论解决现实问题非常重要。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下图中点A为北半球某经线上的点,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B、C是A点两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角θ小于角ω,角ω小于90°,并且角θ、角ω相差40°。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读图回答(1)~(2)题。(1)点A所在纬度为()A.20°NB.70°NC.20°N或70°ND.50°N(2)该地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虚线能形成角θ的次数为()A.1B.2C.3D.4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1)A(2)C【解析】第(1)题,由图知,两至日时正午太阳位于当地的南北两侧,故该地应位于热带地区,只有A项符合。第(2)题,由于∠θ<∠ω,可判断产生图示∠θ的节气为夏至,且不直射,由此可知,能形成夏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与虚线形成的∠θ的次数为夏至日前、夏至日、夏至日后,共三次。专题五│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三点拨】◎探点——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入射方向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是当地人看太阳的仰角;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的最大值。◎认知——明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回归运动是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和变化的前提。◎关键——结合观测者所在位置及观察季节,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是解答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及大小计算的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