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防灾高二地理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面的几幅图片荆江分洪区北闸,即太平口进洪闸荆江分洪工程南闸荆江分洪工程分为进洪闸、节制闸、分洪区围堤、荆江大堤等六项。特别是进洪闸(北闸)是关键工程,不仅规模巨大,全闸长1054米,54个闸孔,设计流量达8000立方米/秒。荆江分洪工程主体工程于1952年4月5日开工,赶在大汛前的6月20日竣工。1954年长江发生全江性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分洪量达122.6亿立方米,降低荆江大堤沙市水为约1.0米,为确保荆江大堤安全渡汛,取得了显著效果和重大胜利。荆江分洪工程南闸位于湖北省公安县黄山头镇虎渡河上,毗邻湖南安乡县,是荆江分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闸始建于1952年,为保证荆江分洪工程的安全,实施加固工程,工程于2000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2003年4月12日完工,2003年4月29日通过验收,工程投入使用。除了荆江分洪工程外,你还知道哪些我国修建的大型减灾工程?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水利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我们所提到的这些工程,其修建目的是什么?减灾防灾基本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中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1、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2、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3、把握全局,突出重点;4、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在减灾中的作用;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6、加强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那么,在这样的基本方针的指导下,我们的防灾减灾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请同学们读书回答问题并仔细体会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目标。活动题:灾害保险工作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灾害救援措施,在区域减灾,特别是在防灾防损以及灾后恢复生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灾后重建。阅读课本,了解我国减灾防灾行动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的减灾防灾行动。1997年11月:国家减灾中心成立20世纪50年代初:江河治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震灾害监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健全管理工作1989年:成立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1、建立健全灾害管理体系: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减灾工作,早在1989年4月就成立了由28个部门组成的“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具体组织全国的减灾活动和科学研究、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灾害评估和公众教育等工作。草拟了《中国国际减灾活动纲要》,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建立了减灾综合协调机构。先后颁布和实施了数十项与防灾减灾有关的专门性法律。2、开展减灾工程建设。主要有:防洪抗旱工程,防震抗震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农业、林业生物灾害工程。3、建立和完善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如全国已经形成了由2600个气象台组成的气象监测预报网、3500个水文站、1300多个水位站组成的水文监测网,1000多个台站组成的地震观测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4、加强灾害保险与救援工作:中国保险业在区域减灾,特别是防灾防损以及灾后恢复生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研究:中国政府已在全国建立了100多个减灾研究机构。在各个时期的科学远景规划和科技攻关项目中,都安排了与减灾有关的科研项目。6、进行减灾宣传与教育:充分利用知识竞赛、科普片、减灾书刊等进行宣传;在大中小学开展了公众减灾教育,部分地方进行了减灾演习,全民减灾意识有了提高。读图4—3—3,我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问题:1、了解我国主要减灾工程的分布、范围;2、分析我国主要减灾工程的作用;3、说说你所知道的减灾工程是采取什么措施来防灾的?4、找一找我们所在的省区有哪些减灾工程,除此之外,当地在减灾防灾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课本92页活动题)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改造自然的行动。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该项工程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七十三年来完成,共需造林3560万公顷。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是继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后,我国防护林体系中又一宏伟生态建设工程。西起青海高原、四川盆地,东到江汉平原、湘赣丘陵,沿长江两岸140多个县市。建设总目标是用30~40年时间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5亿亩,以解决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问题,防洪抗旱,缓解该地区的农林用材、薪炭、饲料、肥料的紧张状态,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于1989年至2000年进行,以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为中心,以遏制水土流失为重点。治理范围包括青、甘、陕、滇、川、黔、鄂、湘、赣九省145个重点县,总建设规模为一亿亩。2000年以后为二期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中心,以遏制水土流失为目的的生态工程。工程涉及长江中上游地区13省的645个县,总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6%。总造林面积2000万公顷,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1989~2000年)规划造林667万公顷;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造林600万公顷;三期工程(2011~2050年)规划造林733万公顷。国家计委1989年批复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一期工程规划。一期工程建设范围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青海、陕西、湖北、湖南、江西9省的145个县,总面积为3408万公顷。营造林面积667万公顷。一期工程建成后,项目区有林地面积将从1亿亩增加到2亿亩以上,森林覆盖率从近20%提高到40%以上,水土流失基本治理面积达到7.4万平方公里,新增木材等林产品可获直接经济效益50多亿元,特别是可获得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辽宁省丹东市是我国海防林建设的最北端,是绿色长龙的龙头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由于陆海交替、气候多变,导致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低温干热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每年均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在上世纪末的10年间,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人民币。同时,我国沿海省区分布着70%以上的大中城市和1.25亿人口,2004年创造的GDP总量高达9.45万亿元,占全国的69.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变暖,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增强沿海地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已成当务之急。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和163个森工局。长江流域以三峡库区为界的上游6个省市,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黄河流域以小浪底为界的7个省市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5个省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新疆。天保工程区有林地面积10.23亿亩,其中天然林面积8.46亿亩,占全国天然林面积的53%。在2000-2010年间,工程实施的目标:一是切实保护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9.18亿亩现有森林,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6108万立方米,调减商品材产量1239万立方米。到2010年,新增林草面积2.2亿亩,其中新增森林面积1.3亿亩,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增加3.72个百分点。二是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调减751.5万立方米,使4.95亿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48.4万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和安置,实现森工企业的战略性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步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环北京防沙治沙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之一。工程区范围包括京、津、冀、晋、蒙5省区市的75个县,总土地面积46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持续增加,过度开垦、超载放牧和樵采薪柴等人为破坏行为不断加剧,致使该区域土地沙化日趋严重。针对这种状况,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研究提出,工程实施应遵循“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注重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根据规划,项目区实行“三禁”后,工程区将完成退耕还林2012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1931万亩,封山育林2665万亩,草地围栏封育4190万亩,禁牧8526万亩,建设牲畜棚舍286万平方米。阅读知识窗“三北防护林”和“东川泥石流防治”,了解这两项减灾工程在减灾防灾中的巨大作用。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我国减灾防灾的主要行动,归纳我国减灾防灾的主要成就。请同学们从下面几点分析归纳:1、政府的重视,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作用;2、科技减灾的巨大成就;3、中国减灾防灾的模式是什么?依照此模式我们成功抵御了哪些重大自然灾害?4、中国已建或在建的重大防灾减灾工程是什么?已经发挥或将要发挥哪些重要作用?我国减灾防灾的主要成就:参与“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取得重大成就;成功抵御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的侵袭建立和完善了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自然灾害防治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知识窗:中国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迄今为止,中国已成功发射四颗极轨气象卫星和四颗静止气象卫星,其中两颗风云一号业务极轨卫星均达到和超过了设计寿命。在应用方面,我们建立了以接收我国卫星资料为主、兼收国外环境卫星资料的地面应用系统,应用的范围和领域已经有较大拓展。总的来说,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气象卫星研制、发射、测控和应用体系,并在气象减灾防灾、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山东省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1、黄河治理;2、自1987年以来,通过人工防雹和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100多亿立方米,减少雹灾损失60%左右;3、修建沿海堤防工程1245千米,修建入海河口防潮闸坝30余万座等,有效地减轻了台风和风暴潮危害;4、水土保持工作。营造水土保持林、防护林带、林旺、林草,形成了坡面、林道和植物三大防护林系;修建了一批拦沙治沙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7万平方千米。5、防震减灾措施。建立了数字地震前兆试验台网、数字遥控地震台网和震情会商辅助决策系统。对一些建筑物进行了抗震加固。另外,为防御重点地区和交通干线的地质灾害,还建设了一批防御海水入侵、防止泥石流发生、岩溶塌陷和危岩体崩塌等工程设施。针对大江大河的水患地区,大面积的农作物干旱和病虫害多发地区,重点地震、地质灾害和风暴潮危险区,城镇及公路、铁路沿线的泥石流、滑坡频发地段,进行了大规模的减灾工程建设。40多年来,共修建防洪堤24.7万公里,大中小型水库8.4万多座,防潮堤1.2万公里,建成排灌站49万多处。其中对全局具有重要意义的减灾工程有:黄河下游防洪大堤、长江中下游防洪与分洪工程、淮河流域综合防洪工程,以及正在建设的长江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北江(珠江支流)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减灾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对原有工程设施进行了抗震加固,完成了对14条铁路干线、90多座骨干电厂、6条主要输油管线、20个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对重点地区和交通干线上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治,目前,正在对长江三峡链子崖、黄腊石地质灾害等进行治理。兴建了各种防护林体系,全国每年植树近600万公顷,人工种草1200万公顷,营造了防沙治沙工程、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工程等区域防护林体系,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建立了综合林火防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