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翻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前言•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之一,翻译是任何社会都必不可少的,而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翻译批评。季羡林曾指出:”翻译事业要发展,要健康地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就不能没有翻译批评。”9.1翻译批评的本质•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标准,对翻译过程及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首先翻译批评是一种评价活动。•正如韦勒克所言,一切文学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批评,归根结底都旨在“理解文学和评价文学”。可以说,翻译批评就是理解翻译与评价翻译,是建立在理解和对话基础上的评价行为。•评价不同于科学认识活动,而是“一种主体性的精神活动”,必然包含主体的态度,选择,情感,意志等。而主体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变化的,评价“总是随着价值主体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其次,翻译批评以翻译作品,翻译过程和翻译现象为评价对象。•翻译不仅是一种静态的结果,更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一个包含了原作,原作者,译作,译者以及读者在内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系统。最后,翻译批评的开展依赖并取决于相关的理论和一定的标准。•翻译批评应自觉地,有意识地完成从本能的评价,情感心理的评价逐步上升为意志的和观念的,理论的评价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完成必须借助翻译及其他相关科学理论并依赖一定的翻译批评标准。•可以说,从广义上讲,翻译批评就是理解翻译与评价翻译。从狭义上讲,翻译批评是对翻译活动的理性反思与评价,既包括对翻译本质,过程,技巧,手段,作用,影响的总体评价,依赖并取决于相关理论和一定的标准。9.2翻译批评的价值与功能•9.2.1翻译批评的价值•翻译批评在实现翻译的价值中实现自身作为批评主体的价值。作为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具有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化型,创造性和历史性五大本质特征。翻译批评是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连接在一起的一个重要环节。翻译批评的对象总是具体的翻译作品或翻译现象,这体现了它的实践性;同时,翻译批评的实践过程又必须以各种理论为基础,翻译批评原则,标准等重要规范的确立与各种翻译观密切相关;因此,翻译批评既是对翻译理论的实际运用,也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翻译理论,对翻译理论进行检验,促进和指导。9.2.2翻译批评的功能•价值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批评价值实现的过程,也就是批评发挥功能并产生相应结果的过程。•翻译批评最基本的功能是监督功能,由此派生的事对读者的引导功能和对译者的指导功能。9.2.2.1翻译批评的监督功能—对译者的指导•翻译批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监督功能,监督翻译作品的质量,坚决杜绝价值不高,品质低劣的译本流入图书市场。•翻译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解释不仅是文字技巧和知识的把握,而更是译者对周围世界意义的一种选择。9.2.2.2翻译批评的监督功能–对读者的引导•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总是为读者而创作,未被阅读的作品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文学作品这个既是具体的又是想象出来的对象只有在作者和读者的联合努力下才能出现。•正如萨特所言:“只有为了别人,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译作的价值也只有在读者的阅读,鉴赏,阐释,批评等一系列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9.2.2.3翻译批评的理论研究与建构功能•虽然我们不能过分强调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知道价值,但丰富多彩的翻译实践活动永远是探寻翻译行为的本质,把握翻译活动的客观规律,促进翻译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与基础。•从翻译实践中总结理论,再以理论为依据调节具体操作之外,还必须“从翻译本体纵观文化外围,再从文化外围透视翻译本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毫无疑问,实现这种本体与外围的沟通,翻译与文化的互动自然是翻译批评理应承担的责任。•有必要强调,翻译批评的理论价值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批评自身理论的构建。•可以说,翻译批评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立足于其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没有自主理论体系作为依托的翻译批评是非理性的,不仅阻碍翻译及翻译理论的发展,还将导致自身的使命难以完成,自身的价值无法体现。9.3翻译批评的类型•9.3.1依据翻译作品的体裁划分•文学翻译作品:强大的文学翻译批实力,原因:文学作品内涵丰富,翻译中涉及因素多,研究比较有价值。体裁科学翻译作品:非文学类翻译作品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交流与发展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中国近代社会。E.g.《几何原本》《共产党宣言》•文军在《科学批评翻译导论》中认为,科学翻译指科技翻译、社科翻译、涉外翻译和科普翻译,其外延包含除“文学翻译”之外的其他体裁的翻译。•科学翻译批评即依据一定理论,采用相关方法,对科学翻译的译者、翻译过程、译作质量与价值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科学翻译批评的对象:科学翻译的译者评论、过程评论、译作评论和影响研究。•科学翻译批评的价值:社会、个人发展和学科发展价值。•科学翻译批评的方法:理论性方法和实证方法。•9.3.2依据批评目的和批评主体的身份划分•翻译批评为深化理论研究、丰富文学创作和提高翻译质量服务,由此形成了为理论的批评、为创作的批评和为翻译的批评三种不同类型。•王宏印在《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中认为:•为理论的批评是从理论家角度进行的文学翻译批评,也可以说是专业理论家所从事的文学翻译批评。•为创作的批评主要涉及的主体是作家、或作家兼翻译家、作家兼评论家。所关注的往往是作品的语言问题、写作技巧问题,甚至结构问题、风格问题。•为翻译的批评:因为翻译批评的主体就是翻译家,他们的眼光往往会集中在翻译的语言处理的细节上,并能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即翻译家对自己的翻译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其中往往伴随着翻译家自我经验的总结。•9.3.3依据翻译批评的层次划分•狭义的翻译批评,即依据与翻译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某种相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对翻译作品和翻译现象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评价,属于一种创造性和科学化的认知活动。•法国批评家蒂博代把文学批评的类型分为“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和“教授的批评”。•自发的批评:较多体悟,有时难免在作品意义的准确把握和阐释上有所缺失。•职业的批评:其学院化气息可能消减情感的共鸣。•教授的批评:在鉴赏-阐释-批评之间有更大伸缩自由的弹力,而达到一种综合高度。•从广义上讲,翻译批评就是理解翻译与评价翻译,是以阅读为基础,在读者与文本之间通过“对话—理解”模式进行的评价活动。从阅读出发,翻译批评涵盖着鉴赏、阐释和评论三个层面。•鉴赏往往是发生在单个读者与翻译作品之间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强烈的感情参与,是主体与对象间的意义领悟和情感共鸣。•阐释“在主体与文本的关系中更侧重与文本深层意义的悟解与探知,往往从文本意义导向创作主体,即所谓‘意图’,以求文本意义、作者意图、读者体悟三者关系之解决”。•评论较之鉴赏和阐释更具专业性和社会化,更依赖于某种相关的理论和相对具有普遍意义的评价标准。9.4翻译批评的主体•评价活动的三大要素:具有一定价值观念或意识的评价主体与被评价的对象以及评价赖以实行的标准共同构成。•翻译批评根据不同的主体相应的分为读者批评、译者批评和专家批评三种形式。•9.4.1以读者为主体的翻译批评•网络翻译批评这一全新的读者批评形式,表现出自发性、敏感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四种类型:•1.引导讨论型2.主题讨论型•3.私语批评型4.流散型批评•优点:1.批评的广泛性有助于促进更多的读者关心与理解翻译;2.批评的不拘一格有助于丰富翻译批评的形式,作为学术性翻译批评的补充;3.批评的互动性使出版者、译者和读者的直接交流得以实现。•缺点:缺乏客观性、深刻性和独立性。9.4.2以译者和专家为主体的翻译批评•译者批评和专家批评具有相似性,都是以一定的翻译实践为基础,对翻译活动进行评价和思考。•译者批评和专家批评是翻译批评的主流形式,其主体除了应有的足够的翻译实践经验外,还应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树立科学的批评精神。•9.4.2.1批评者的基本素质•杨晓荣在《翻译批评导论》中,把翻译批评者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归纳为四方面:1.思想道德修养:指翻译者应有实事求是、与人为善和严谨的态度;2.语言文学修养:对语言、文学有敏锐、准确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在语用方面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3.理论修养:包括哲学、相关学科理论和翻译理论;4.知识贮备•9.4.2.2批评者的科学精神•就批评精神和态度而言,批评者应树立客观精神、创造精神和求真精神。•1.客观精神反对一切僵化的、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价值判断,批评者应发挥主动能动性,从历史环境出发,关注不同历史文化因素。•2.创造精神,在理论上,批评者要开拓视野,丰富理论资源。在时间上,要有意识地探寻新的批评方法,构建新的批评维度。•3.求真精神强调批评者不仅要有真知灼见,更要有真情实感,只有怀着真诚、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维护批评的尊严、实现批评的价值。9.5翻译批评的标准•9.5.1传统译学中的翻译标准•严复”信达雅”•第一:信(不倍原文,切合源语言文章的内容,是力求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忠实于原文)严复的“信”其实就是“达旨”,也就是传达大意,重视原文说了什么,而不在乎原文是怎么说的。•第二:达(通达,晓畅,就是把原文的内容(意义、信息精神、风格等)在译文中很好地表达出来,使译文的读者能够充分地理解原意。•第三:雅:是要求译文必须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实际上严复指的是要用纯正的汉语进行写作和翻译。信、达、雅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三者之间关系实质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关系,不可肢解。以“信”为本,以“雅”为表,以“达”为其间纽带,三位一体。鲁迅以“硬译”闻名•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面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看不惯了。•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我是不主张削鼻剜眼的,所以有的地方,仍然宁可译得不顺口。这段论述不单深入讨论了”“直译”的问题,提出“移情”“益智”“洋气”及“异国情调”等重要观点“一面,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又是鲁迅对于翻译标准的精妙论述,涉及翻译美学等问题,对后人关于翻译标准的讨论极有启迪,成为传世之论。傅雷先生不仅仅作翻译,他还是中国翻译理论的积极建设者。多年的翻译实践,使他在翻译理论与观点上颇有思想和创见。归纳总结其翻译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点:1.“神似说”2.“神”与“形”的和谐傅雷独特的翻译理论33.译者的再创造傅雷:“神似”说“愚对译事看法实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形与神的关系•“形似”alikeinform/formalsimilarity,指译文与原文在形态、结构、排列、辞格等方面的相似。“神似”alikeinspirit/spiritualsimilarity:就是传达原作的精神,透过字面,把字里行间的意韵曲达以出。重神似不重形似:大胆地摆脱原文形式,着意追求译文与原文的“神似”。•例如:Shewasbornwithasilverspooninhermouth.她出生时嘴里衔着一个银勺子。她出生在富贵之家。段落章节层次上的相似•---Icanlickyou!•---I’dliketoseeyoutryit.•---well,Icandoit.•---No,youcan’t,either.•---Yes,Ican.•---No,youcan’t.•---Ican.•---Youcan’t.•---Can.•---Can’t.•---我有本事揍你一顿!•---我倒想瞧瞧你是咋个揍法。•---哼,我还敢动手。•---谅你也不敢动手。•---我敢。•---你不敢。•---我就敢。•---你就不敢。•---就敢。•---就不敢•在《林纾的翻译》一书中,钱老写到:“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译’,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兽’所施的引‘诱’。‘讹’、‘化’是同一个字。‘译’‘诱’‘讹’‘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