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说明文阅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1.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2.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顺序。3.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一、对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的考查。说明对象:介绍的某种事物或事理说明内容(中心):说明对象+特征常考题型:1.本文说明的对象及特征是什么?2.概括某段的说明内容。3.文章从哪几方面进行说明的?把握文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一、明确说明对象。1.看题目、开头。(全文)2.抓首、尾总结性的句子和中心句。(段落)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1.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2.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概括某段的说明内容。答题思路:先确定说明对象,再找段的中心句(总写句)。特别要关注段首句。概括文段的中心句注意:①用完整的句子表述,不能只挑句中的几个词语。②要找全面,特别要注意文章最后的“此外”“还有”之类的词。③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二、对说明顺序的考查。常考题型:1.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2.段落语句顺序能否调换?3.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何好处?判断说明顺序。答题思路:1.概括要点: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2.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大都运用逻辑顺序(排除法)。3.语言表述上,尽可能采用“大小结合”式,即:运用了……的时间顺序,运用了……的空间顺序,运用了……的逻辑顺序。段落语句顺序能否调换?答题思路:A.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从主到次、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等逻辑顺序)B.总分关系中,分部分与前文总部分相照应。C.前后是递进关系,后者是说明中心或说明对象。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何好处?答题思路:同上三、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考查。类型题及答题方法: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特征联系起来分析,常见题型: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举例)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也要抓住说明对象回答。)答题格式为:本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真切、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1)答题时尽量用原文的句子;(2)规律性词语要用准。•(1)举例子:举什么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增强文章说服力.•(2)分类别: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3)列数字: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4)作比较: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5)打比方: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6)引资料:更具体、更充实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7)摹状貌:形象、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8)列图表:直观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一目了然,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8)下定义: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1.判断句2.有中心词3.揭示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是×××”)(例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1)莫将相近的说明方法混淆。如举例子与打比方。(2)不要把说明方法与修辞等概念相混淆。(3)不要写错别字。如举列子、例数字。(4)注意一句中综合运用几种说明方法的情况。(5)有些数字,不起到说明事物的作用,就不是列数字。比如某些年代。(6)分类别必须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划分。而其须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7)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主要看是否符合公式,是否可以替换。(8)摹状貌实际上就是描写。注意:四、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考查。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简明、生动。考察语言准确性:要注意表示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常考词语•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略微……•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范围:主要、大多数、总、仅仅、基本上、全都……•表时间:当时、曾经……•表频率:时时、常常、往往、总……•常见题型•XX词语能否去掉/删除/删掉/删去?为什么?•简答题XX词语有何表达效果?•XX词语能否换成XX词语?•选择题XX词语能否去掉/删除/删掉/删去?为什么?1、表态:不能删;2、解词: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这个词表限定、猜测估计、强调)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态+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考试题型之一•示例1:题目: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运用到几乎所有领域。(可否删除“几乎”一词?)•答(1)不能删去。(2)“几乎”表限定,表示大部分,说明塑料应用十分广泛,但并非全部领域,(3)去掉则变成全部领域,与事实不符。(4)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示例2:题目:“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句中“绝大多数”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答案:不能去掉。“绝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大部分没有文字记载)表明还有少数是有文字记载的,去掉后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合,用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表态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对应词:“大多数”对应“少数”,“大部分”对应“少部分”,“主要”对应“次要”,“经常”对应“偶尔”,“一般”(或“通常”)对应“特殊”等带词解句的方法:1.用同义词带入原句中。2.把隐含的信息用对应词解释出来。如:“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在答题中就可以答成“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大部分从未有过文字记载,表明还有少数是有文字记载的。”示例3:2012湖南株州《超级网银》4.文段⑦中“只有部分银行宣布暂时不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加点词语“暂时”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答案:不能去掉(1分),“暂时”限定时间,表示部分银行短时间内不会收取“超级网银”跨行转账手续费,以后就不一定了。去掉后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合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表态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示例4:2011广东深圳《DNA证据也可以伪造》题目:文章第(1)段“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中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答案:不能去掉。“完全”表示“全部,毫无表态解词例外”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示“DNA证据有不可带词解句靠的可能”(1分),去掉后原句变成了去词解句“DNA证据不可靠”,表述绝对,与事实不符(1分)。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XX词语有何表达效果/表达作用?“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考试题型之二示例:植物花香大多数有益于人类。答(1)“大多数”表限定(限定了范围)(2)表示大部分,并非全部,还有小部分花香不益于人类。(3)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示例2011宁德《应对海洋石油污染》题目:请说说“在清除海洋石油污染的过程中,解决油水合一的问题最为关键。”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答案:“最为”表程度,说明解决油水合一的问题在清除海洋石油污染过程中的重要性。“最为”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词带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法:解词+带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示例2012贵州铜仁《大自然的语言》(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1)“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词带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考试题型之三XX词语能否换成XX词语?1、表态:不能换;2、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区别(如词义、搭配、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原词好在……,另外一词如何不好;所以,不能替换。3、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示例2010四川眉山《闲话白菜》•15.“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句中的“仅”若换成“全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2)“仅”表范围小的副词,表示“白菜食用法”只限制在“入书”范围内,不包括还没入书的(1分,意思接近亦可),“全部”表范围大的副词,表示没有遗漏,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用“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意思接近亦可)。解词带词解句解词带词解句方法:解词+带词解句+解词+带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考题型之:某个词好在哪?•答题方法:(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如:“大熊猫……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国宝—大熊猫》)•答: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大熊猫的面部特征,形象逼真,富有情趣。五、补充题型及答题思路。1.加点的“它”,“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2.为什么在文章中要插入××的传说?•(1)引出说明对象×ו(2)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说明对象具有神秘色彩•(3)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3.标题的作用•揭示说明对象及特征•引起读者关注、思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段落的作用。(1)开头段的作用: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2)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补充说明;提出一些希望、警示、预测等。5.拓展题—联系实际或感悟评价。注意:要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或评价(注意字数)。不能颠倒.首先看段落间是否是总分关系,如果是就可以答:段落顺序安排与总说句子中的顺序相对应。其次看句子是否是转折或递进关系。如果是则后半句的内容是写作重点,往往放在后面。5、两个句子或多个段落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据说”和“据文献记载”“据科学家计算”6、“据说”表推测;“据文献记载”说明有确凿依据;“据科学家计算”说明有科学依据。示例:1、据说,这种豆芽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据说”能否去掉?据说,表示推测,表明豆芽有可能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去掉后就变成“一定有功效”,与事实不符合,用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据科学家计算,龙卷风气压差产生的功率可与10座巨大电站相当。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据科学家计算”?强调来说明“龙卷风气压差产生的功率可与10座巨大电站相当。”这个结论是有确凿依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7、“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之一”不能删掉。“之一”说明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诸多特点中的一个,并非唯一。这样使语言更准确。•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