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关键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P14)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ProductBalanceSystem,MPS):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只有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和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才计算产值。(P14)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P14)最终产品(finalgood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P14)中间产品(intermediateproduct):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P14)产品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P15)国民生产总值(GNP):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5)名义GDP(nominalGDP):用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6)实际GDP(real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6)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P16)消费(Consumption):居民个人消费品的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P18)耐用消费品:使用寿命比较长的消费品,如家用汽车、空调、电视。(P18)非耐用消费品:使用寿命较短的消费品,如食物、衣物、燃料。(P18)投资(Investment):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和住宅建筑、购买机器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P18)固定资产投资(fixedinvestment):用来增加新厂房、新设备、营业用建筑物(即非住宅建筑物),以及住宅建筑物的支出。(P18)存货投资(inventoryinvestment):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P18)折旧(depreciation):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P18)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P18)总投资:净投资加重置投资。(P18)政府购买(GovernmentPurchase):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P18)政府的转移支付(transferpayment):如失业保险金、退休金、抚恤金等福利性支出以及国债的利息支出等,把收入进行重新分配。(P19)净出口(NetExport):商品和劳务进出口的差额。X表示出口(Export),M表示进口(Import),(X-M)就是净出口。(P19)贸易顺差(TradeSurplus):净出口为正值,表示出口额大于进口额。(P19)贸易逆差(TradeDeficit):净出口为负值,表示进口额大于出口额。(P19)工资或薪金:劳动者的报酬。(P20)利息净额(或净利息):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P20)租金:包括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以及专利权、版权及具有自然资源所有权性质的收入。(P20)间接税: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销售税、货物税等税款。(P20)直接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P20)非公司企业收入:合伙企业和个人经营企业的收入。(P20)公司税前利润:公司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利润,可分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P21)国民生产净值(NetNationalProduct,NNP):表示经济活动的净结果,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价值。(P22)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P22)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P22)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DisposableIncome,PDI):个人收入减去个人向政府的税收支付和其他非税收支付(比如停车费)。(P22)储蓄-投资恒等式:(P24-P26)两部门经济中的:居民户和厂商(企业)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消费+投资=C+I;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I=S——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中的:两部门加上政府部门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C+I+G;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T(T=T0-Tr,T0表示全部税收,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政府净收入);I=S+(T-G)——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投资恒等式;TG差额为预算盈余;TG差额为预算赤字。四部门经济中的:三部门加上国外部门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C+I+G+X;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T+M;I=S+(T-G)+(M-X)——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私人、政府、国外)-投资恒等式;MX本国为贸易逆差;MX本国为贸易顺差。经济福利标准(measureofeconomicwelfare)(P27)绿色GDP:在原有GDP核算的基础上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对GDP指标做出某些调整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总量指标,绿色GDP分为总值和净值。(P28)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P28)环境降级成本: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P28)环境保护支出: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P28)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损失和为保护环境应支付的价值。(P28)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ystemofIntegrated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ccounting,SEEA)(P28)公式: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其他国家得到的要素收入(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并减去向其他国家的要素支出,其计算表达式为:GNP=GDP+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支出(P16)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P16)生产法:对各个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进行汇总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P17)GDP=∑(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各部门的增加值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P16-P17)GDP=C+I+G+NX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收入法:用生产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P20-P21)GDP=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非公司企业收入+公司税前利润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P22)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P22)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收入+个人利息收入(P22)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非税收支付(P22)绿色GDP总值=GDP-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P28)绿色GDP净值=绿色GDP总值-固定资产折旧(P28)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消费心理法则”:人们当其收入增加时,将会增加其消费支出。但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将小于其收入的增加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小,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原因: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P39)消费函数:消费与收入这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P39)消费倾向: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P39)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C):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的比率,也就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用MPC表示。(P4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APC):消费量和可支配收入的比率(c/y),用APC表示。(P41)储蓄(saving):没有用于当前消费的那部分可支配的收入,或者说,是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的剩余。(P44)储蓄函数或储蓄倾向:收入和储蓄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P44)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MPS):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用MPS表示。(P44)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e,APS):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用APS表示。(P44)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反映投资与利率变动关系的系数。(P48)相对收入消费理论(relativeincomehypothesis):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内,消费与收入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理论核心)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正截距的曲线。(P49)可概括为如下四点:(1)在稳定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2)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在长期中变化不大。(3)从短期考察,储蓄和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的作用较大。(4)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起来,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P51)棘轮效应(ratcheteffect):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上去容易、下来难。(P50)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P50)生命周期消费理论(lifecyclehypothesis):在短期内,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这可以解释周期性的消费行为。在长期内,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保持不变。(P5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便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从个人一生的时间发展顺序看,一个人年轻时的收入较少,但具有消费的冲动、消费的精力等消费条件,此时的消费会超过收入;进入中年后,收入会逐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其收入实力既可以偿还年轻时的债务,又可以为今后的老年时代进行积累;退休之后步入老年,收入减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permanentincomehypothesis):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P53)永久收入: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P53)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从而增加储蓄。(P54)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利率提高使人们将来利息收入增加,认为自己较为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可能反而会减少储蓄。(P54)价格水平:是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P54)“货币幻觉”: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P55)开放经济:与外国有贸易往来或其他经济往来的经济。(P60)乘数原理(MultiplierPrinciple):揭示了总需求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之间量的关系如何。(P61)投资乘数原理:在存在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如果自发投资一次性增加,必然会提高有效需求,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且国民收入增加是自发投资增加的一个倍数。(P62)投资乘数消费函数:Δy=K×Δi=Δi×(1-bn)/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