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摘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广受人们喜爱,其中合唱的重要性正被人们认识到,然而在我国的农村却不是这样。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合唱教学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农村小学的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问题;策略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唱又是音乐教育的主要部分,它是声乐的最高形式,同时也是我们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合唱,可以使学生领会艺术的真、善、美,提高欣赏水平,培养高尚情操和集体合作精神。合唱是一种要求声部清晰、均衡,声音和谐的优雅艺术。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大家的喜爱,童声合唱以其高雅、清纯、甜美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普及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几年,我们县、市都举办了很多的童声合唱比赛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学生的合唱水平都不太高,尤其是农村小学与城区教学之间差距显而易见。为什么呢?因为在农村,合唱教学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农村小学,连专门的音乐教师和乐器都没有,更别说合唱教学了。另外,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教师和家长普遍对音乐教育认识不足,误以为学习音乐是不良行为,学好数、理、化才是正道。所以,对音乐教学的开展,他们往往持否定态度。除此之外,中、高考中没有音乐科目考项,农村小学合唱因此不好发展。音乐教育尤其是合唱教育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它很重要。一、农村小学的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合唱是小学校园活动的重要艺术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培养,集体意识和音乐情感的形成,还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团结协作能力,全面发展学生音乐素质。据统计表明,合唱歌曲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材中占得比例很大,年级越高,比例越大。显然,教师不能在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高的过程中轻视合唱教学,它对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唱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培养合唱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开拓农村小学生的眼界,锻炼他们的胆识,促进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二、农村小学的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一)学生水平不一合唱歌曲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技能和技巧。在日常音乐教学中,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合唱能力、歌唱水平和习惯相差参差不齐,因此合唱教学不能很好的开展。(二)对合唱歌曲的认识不足学生整体合唱观念薄弱,对声部和谐的体会不足,没有成功经验,因而提不起来兴趣。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学生花费了很多精力学会了两声部旋律,而一合唱,音效就很差,常常出现攀比声部,不懂协作的现象。而教师往往又缺乏信心。在教学中,往往会采取拼凑的方法处理合唱歌曲,教法机械,学生感到枯燥,没有创意。三、农村小学的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应采取的策略与方法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所谓合唱,就是指多声部歌曲的每一声部各有一组人演唱。合唱歌曲的表现力较齐唱歌曲要丰富得多,合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因此,要想在小学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就必须从合唱作品的选择、音乐基本训练和合唱练习的过程都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指挥能力指挥不仅是合唱队的统帅,更重要的是艺术上的组织者,音乐作品的诠释者。在排练以前,指挥要认真做好案头工作,仔细研究分析作品以及它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准确把握词曲作者的审美要求,挖掘出作品的精彩乐段和重点部分,对全曲速度、力度的变化、刚柔互济、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气息控制、语音处理及感情抒发进行总体设计,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然后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排练,把合唱队的潜力挖掘出来,准确地表现各首作品的不同性格特征。比如,作曲家瞿希贤创作的无伴奏合唱《牧歌》,歌曲内涵丰富,旋律优美,作曲家对每一个音符都像雕刻家一样精心去雕琢、去塑造。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作品排练起来很累,要慢慢‘啃’,才能搬上舞台。”因此在排练《牧歌》的过程中,也要像作曲家一样精心雕刻和塑造每一个音符,以纯熟的指挥技巧、丰富的感情以及各种艺术手法调动合唱队员的演唱情绪,使人获得至美的艺术享受。19世纪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他认为“真正的艺术”最重视的不是艺术形式上的各种因素,而是蕴藏在作品中赖以感染观赏者的思想情感。(二)小学合唱要选择相应的合唱作品为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活跃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好的并且合适的合唱作品便成为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所选择作品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参与意识等。总之,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合唱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农村小学中年级的唱歌教学一般以齐唱为主,一成不变的齐唱、独唱使学生逐渐感到单调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合唱歌曲,在欣赏合唱歌曲前作以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比较合唱与齐唱音响效果的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前者的表现力较后者更加丰富,声音显得更加饱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比如:先从齐唱到二声部合唱,用轮唱做过渡,单声部歌曲由两组人演唱,在第一组开始唱几拍或几小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旋律,称为轮唱。在轮唱时,演唱技巧上要注意节拍整齐,突出强拍,两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切忌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超赶速度。轮唱中把握自己的声部,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础。这样慢慢的引导学生进入到合唱的世界中,引发他们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听唱结合、二重唱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艺。(四)充分利用课堂乐器,把握各声部旋律学生在初步练习歌曲的合唱时,不容易把握各自声部的旋律,就会“跑调”。可以用课堂乐器来帮助把握旋律。学生有时唱的不准,但乐器演奏出的旋律是准的。合唱前做一下简单的合奏练习,在奏、听的基础上再唱也可以避免合唱时的“跑调”。。(五)加强歌唱基本技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理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加速,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加强,我国提出了一个大的教育目标,即“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现如今农村小学的合唱教育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音乐教师有义务把它做好。我们的农村一线教师要倍加努力,尽可能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和配备,科学的、系统的、因地制宜的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保证农村小学的合唱教育得到良好发展。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们也能唱出美妙、和谐的旋律…….参考文献:[1]陈晓萍.试论合唱教学技巧[J].歌海.2007(06)[2]白俊卿.乡村音乐教育关键在教师[J].黄河之声.2006(08)[3]张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