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目标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成功教育在班级目标管理中的意义摘要:以系统目标管理和激励成功理论为指导,在班级管理中,实现目标量化管理,有助于学生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激励成功、目标、管理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常常将学生分门别类。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表现上,都人为地将学生划分为上、中、下几类。对所谓的优等生关怀备至;对中等生不闻不问,缺乏关心;而将所谓的后进生看得一无是处,粗暴对之。其结果挫伤了一大片学生的积极性,部分学生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成为班级中所谓的“刺头”,成为班级管理的消极因素甚至破坏因素,这是教育的悲哀。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成就动机理论的创始人心理学家达维德•麦克信认为:一般人都有追求成功和成就的需求。成就需求可激发人们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智能优势,学习成绩好的仅在语言表达数理逻辑等方面的智能占优势,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差生大多是从学习角度来看的,却忽略他们在其他智能领域如运动、音乐、美术、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潜能和优势,(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更忽视他们的内心和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班级中不应该存在“后进生”,苛刻的说所谓的“后进生”则是一些老师和学生家长共同缔造出来的。一个好的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应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班集体中的成功者,相信和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成为班集体中自信的一员,个个都能成为老师的好助手。因此,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很好地转变观念,以现代建构主义的思想去看待学生,去管理班级,去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在班级管理中,仅靠班主任一人之力,对学生采取“围”、“追”“堵”“截”的压制方法,是很难达到班级管理的目标的,因此,必须有一整套的机制作保证。要尽可能地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人人争先,实现全员参与2班级管理,为实现共同的班级目标齐心协力,努力奋斗,不断成功地达到阶段性的目标,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班级凝聚力,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怎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呢?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之法。目标管理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把一个系统内的人员组织起来,以实现目标为中心,对系统内的成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能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具有很好的指向作用和激励作用。首先应该让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的目标。泰勒很强调目标的明确性,他认为:“要把目标陈述清晰,就既要指出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要指出这种行为能在其运用的内容或生活领域。”因此目标不能大而空,必须有具体而细致的内容,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做;其次,形成公正的评价体系,让全体学生都能接受,都愿意为之而去努力,评价的标准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专为某些学生定制,具有客观的。积极的评价有助于让学生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据此,笔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学生所需达到的目标分解为各项细则,量化管理每一位同学的目标,即实施班级目标量化管理。学生根据自己努力的量化得分,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已达到哪些目标,哪些目标还需努力。一些教育者认为,学生的成绩可量化评比,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有弹性的,似乎难以做到?其实,任何事物都可实现质和量的相互转化,只要根据目标制定合理的评分细则,就完全能实现班级的量化管理。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坚持班级量化管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目标,再通过学生的反馈的情况,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修正目标细则,为实现下一阶段的新目标做准备。通过目标分解,当学生的一个个近期目标都实现后,几年的总目标也就达到了。在良好的激励机制的影响下,后进生不见了,班级凝聚力不断增强,取得了很好的班级管理效果。以下为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以砖引玉,以求共鸣:1、分解目标,制定标准目标是笼统的,这需要管理者根据目标去制定相应的细则,再3量化成每个同学的分数评比。成绩的量化很容易做到,但其他方面的量化就需要根据细则形成量化标准。如:在一个新班级体形成之际确定的目标是稳定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因此,目标可分解为一日常规、学习成绩等方面。重点放在“一日常规”的考核上,而“一日常规”又可再分为考勤(迟到、早退、旷课)、纪律(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卫生(个人卫生、个人包干区卫生)、作业完成、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劳动态度等方面。根据各方面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视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得分,由学生遵照执行。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标准,也就知道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该做,行动有了方向,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很快便能达到规定的要求。2、宣传细则,全员管理各项细则制定完毕后,组织学生学习评分细则,让每一位学生知道该做什么,哪些不该做,对得分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并发动学生参与管理,每项打分都由学生负责,让学生自主管理。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让班主任老师从班级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能集中精力解决班级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提高班务工作的效率。要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学生评分制度,使评分能起到对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激励作用,以保护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对在实践检验中不合理的标准不断予以修正,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鼓励他们自查自纠,在同学中真正起到表率作用。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体系,保证评分的公开、公正,尽量避免出现两名学生互相评分的现象,真正做到一视同仁。量化中有些项目可由专人负责管理,如考勤。但原则上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尤其是有些评比空间较大的项目可采取轮流负责制,如卫生检查。为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些项目可根据选择前一次评分结果最好的同学负责管理,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还有些则可采取层层负责制,如:作业检查可采取小组长向课代表负责,课代表向学习委员负责等等。这样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这对有效地调4动起全体同学参与管理班级的积极性,真正地关心起自己在班级的地位,进而增强班级荣誉感,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具有积极的意义。只要目标合理,人人都能成为班级的先进,自卑的学生也就会越来越少,从而实现班级目标全员化,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3、定期公布,检查评比各项检查评分的结果最后汇总到班长处,由班长统计出各人的总分,定期公布。一开始,应每天统计,由班主任及时公布结果,学生一目了然,知道自己哪些做得还不够,该向什么方向去努力,班主任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舆论导向,表扬在各项评比中表现优良的同学和进步明显的同学,使全班步调一致,很快达到阶段性目标,并为下一阶段目标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班主任也能及时了解班级存在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尤其是得分不够理想的同学,及时与之交流,在肯定中提出希望,切忌粗暴对待,关注他们的成长,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目标,获得了成功,增强了自信,当他们的表现欲转化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后,自觉性不断增强,就会有意识性地去实现更高的目标。通过一步步的目标积累,积小成为大成,逐步成为有理想、有上进心、不怕挫折、遵纪好学、情绪乐观的好学生。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管理能力大为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学生越来越多,形成良性循环。当学生熟悉后评分规则后,逐步过渡到周评、月评。4、修订细则,发展完善当某些细则成为学生习惯行为后,阶段性的目标就达到了。此时,必须适时地提出新的目标,修订相应的细则,让学生有新的追求。如:“一日常规”大家都做得较好时,提出学习上新的要求,及时增加学习中相应的细则--“考试加分”:即在原有的各科成绩的基础上,下次考试成绩与之相比,进步者给予加分,退步者扣分,按进退幅度成比例增减,名次的进退也按上述原则加减分。这样,不管成绩好差,只要努力,都有加分的可能,差的同学通过与自己纵向比较,也会有或得成功的机会,不会在学习上丧失自信5心。为鼓励优秀学生不断进取,可另规定:考分达到优良者,与上次相比即使退步也不扣分;考分优秀者,另外再给予加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班级上形成了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出现了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由于只公布学生动态的进退分数,也就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一些差的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从而获得加分,他们不再害怕考试,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学习成绩有明显的进步。每次的细则修订,代表着新一阶段目标的出台,应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宣传,让全体学生充分理解,成为全体学生的自觉行动。5、尊重个性,发展特长学校班级的授课制度,常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很难找到发挥的空间。而现代社会更需求的是有特长的人才,因此,班主任应积极为学生创造空间,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为此,我在班级管理中适时推出细则“特长加分”,让学生能在学习之余,一展自己的风采。通过班级组织的一些活动和比赛,让学生评出在音乐(唱歌、舞蹈)、体育(球类、田径等)、美术、手工等方面有特长的同学。这样,一方面,增进相互了解,同学关系更为融洽,班集体凝聚力增强;另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使他们自信心大为增强。若老师引导得当,让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那又是一个新的收获。班级目标管理推出后,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以极高的热情纷纷投入到班级管理中,为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做班级的主人,后进生不见了,看到的是一张张自信的脸和一颗颗自尊的心。只要目标恰当,细则合理,面向全体学生,那么每一个学生都是班级体中成功的一员,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也为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首先应当指向人并服务于人,尤其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上,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集中力量培养学6生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让失败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成功,学生的内在动力系统得到激发,由此促进其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班级目标管理符合这一教育理念,也符合当代学生的实际。参考文献:《成功教育理论和实践》陈德华上海教育出版社《多元智能》美•霍华德•加德纳《理论•观点•信息》沈恒希如皋白蒲中学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