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毕业生求职中紧张焦虑心理的调试-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讲毕业生求职心理的调试•求职、择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开始,是独立走向生活的第一步。•在择业的过程中,既会遇到外部社会的障碍,本身也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因此,就需要随时克服内部障碍,不断适应外部环境,最终确定并实现职业目标。一、“紧张焦虑”的概念和程度情况•一个人紧张焦虑时候的表现,会在眉宇之间,或在嘴角、嘴唇部位,但主要在手上。如果看不出手在抖,那就叫他写个字,那字必是“抖”的。这是因为手的稳定性和心理素质有直接的关系。•一定的紧张或适度的紧张有助于专心工作、学习和择业,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只是紧张不要过度。(一)适度的紧张和焦虑:•1、“紧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紧张时,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或过于抑制。•⑴完全不紧张。即放松,或满不在乎。•⑵过度紧张。一时间,脑子里记忆一片空白或处于混沌状态。•⑶适度紧张。既专心又平静。•2、“焦虑”——是因某种刺激导致个体的心理形成紧张、担忧、不安的状态。当一个人的某种欲求如毕业生求职,长时间没有实现或估计实现的可能性很小时,就会产生焦虑。•“急性焦虑”——是对当前正存在的威胁所产生的反应。如择业。容易调适。•“慢性焦虑”——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能消磨人的复原能力,给适应环境能力造成障碍。•⑴完全不焦虑。•⑵过度焦虑。有诸多症状:表现出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过度担心和过分忧虑,感到疲劳、虚弱,烦躁不安,头昏晕、恶心,过敏,易激怒,丢三落四,注意力不易集中,肌肉紧张,手足痉挛,心悸,胸痛,血压升高或下降,心慌气短、呼吸困难、有窒息感,出虚汗如手出冷汗,背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失眠。焦虑时出现持续性精神紧张和发作性惊恐状态,同时表现出精神运动性的不安和躯体不适感。怕,但不知怕什么,并伴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之状。•⑶适度焦虑。(二)紧张焦虑症状:•“焦虑反应”、“焦虑症状”、“焦虑病症”是3个不同的概念。有症状≠就是病症,是病症肯定有诸多严重症状。•诸多严重症状有:心情紧张、恐惧、提心吊胆;•会面色潮红,全身出汗,手指震颤,无法工整地书写;•心悸胸闷,头晕头胀,注意涣散,思维迟钝,视物模糊,运动不安;•口渴,出现恶心呕吐、腹疼腹泻、尿频尿急,严重者可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头脑轰鸣、眼冒金星,血压下降,甚至虚脱、昏厥;•情绪化甚至发生精神变态,不能自主,等等。(三)“焦虑性人格”:•过度焦虑能导致人格的分裂,如“焦虑性人格”——就是一种人格障碍。•表现得懦弱胆怯,对任何事都表现惴惴不安,在新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焦虑反应”。一般从童年起就表现胆小,怕事,敏感,怕羞,容易恐惧。•再严重就容易导致“焦虑症”。•所以在求职前,最好能得到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辅导。(四)“焦虑症”:•焦虑的程度严重了,症状增多了,持续时间久了,并对生活、学习、工作包括择业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就是病症如“焦虑症”。•若此,在求职前,一定要先去看心理医生,千万不要带着心病去求职。二、什么是“职业心理”?•“求职”、“择业”、“就业”,都是谋求职业的意思,也是谋求职业的全过程。“择业”包括在找到工作之前对几种方案的意向选择,也包括参加工作之后对工作的再次选择。•“职业心理”是指在谋求职业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状态。(一)“职业心理”包括五个方面:•1、求职心理:企盼,紧张。•2、择业心理:忐忑,焦虑。•3、就业心理:从事某一项职业可以形成较固定的“心理定势”包括情感倾向。•4、失业心理:经历着人生的坎坷,感悟酸、甜、苦、辣各种不同滋味。另一方面,它也是再就业的休整、准备。•5、再就业心理:应该是变得更成熟老练、心态平稳。(二)健康、完善的“职业心理”,有助于顺利择业:•良好的“职业心理”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它需要个体的生活的积累、意志的锻炼、品质的塑造和文化的熏陶等。•慎重选择职业的过程,可以使心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较低层次走向较高层次。每一次心理变化,都影响着对职业的重新认识,并决定自己是否否定或修改初衷。当再次确立自己的职业坐标时,注意的仍然是既立足于自我价值同时又被实现社会所认可。三、当今大学生择业的“认知指导”和“价值取向”•说“当今”是针对过去的“计划分配”而言。过去,“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服从组织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那基本上与个人的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特殊能力和自我价值没有关系。当今,可就大不相同了!•大学生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某种职业形成的对自己有用或无用、重要或不重要、是好或不好、有利或不利等较稳定的认知和评价,就构成择业的“价值取向”和“定向走势”。(一)大学生择业的“认知指导”:•目前大学生择业的认知状况有以下五点——•1、择业意识普遍增强。•2、择业期望呈现多种矛盾。•3、自我评价偏高。•4、缺乏全面了解职业的渠道和信息。•5、对职业的了解存在着较多的想象成份。(二)大学生择业的“价值取向”:•由于每个大学生的要求不同,思想观念、生活阅历、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其择业“价值取向”也存在着差异。•除了价值观的不同,因地域、家族、文化等因素也会出现择业“价值取向”的不同。•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主要有4个特点——价值主体个人价值目标经济效益地域选择经济发达行业选择利益\地位\环境(三)大学生择业的“定向走势”:•1、综合几个调查表,A表是这样显示的——•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选择职业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志趣、专业专长、特殊能力、自我价值的体现和高收入。6946151195150兴趣爱好自我价值高收入特殊能力工作轻松工作选择我父母意愿•2、综合几个调查表,B表是这样显示的——•⑴经贸人员为59%,•⑵政府公务员为35%,•⑶工程技术人员为25%,•⑷新闻工作者为24%,•⑸经济管理人员为18%,•⑹医务人员为16%,•⑺法律从业人员为14%,•⑻演艺人员为11%,•⑼大学教师为10%,•⑽个体工商者为8%,•⑾社科研究人员为4%,•⑿中小学教师为1%。•统计结果表明:在最向往的“职业身份”调查中,排在前几位的是经贸人员、政府公务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新闻工作者等。四、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遭受挫败及紧张焦虑的表现毕业生“择业难”的症结何在?这里有诸多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对大学生的一些不良择业观、求职择业在心理上的百态、“择业难”的症结、女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等方面的剖析,可见其求职过程中遭受挫败及紧张焦虑症状的表现。(一)干扰大学生择业的主客观因素:大学生能否顺利择业客观环境主体因素•地区主体因素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种产业结构又处于调整和改革之中•原有教育体制近年普通高校的“扩招”和毕业分配的市场化•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⑴知识与能力的结构⑵性别的心理差异(二)大学生的一些不良择业观:•一是消极等待观。•二是职业绝对稳定观。•三是专业狭义对口观。•四是“毕业既失业”的求职观。•五是盲目择业观。•六是知识与能力、素质等同观。(三)大学生求职择业在心理上的“百态”:•1、功利心理。2、安全心理。3、名牌心理。•4、竞争心理。5、求闲心理。6、求便心理。•7、奉献心理。8、从众心理。9、依赖心理。•10、面试怯场。11、高傲心理。•12、“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脱节。•13、求职心切,想一步到位。•14、对招聘单位的内幕不掌握。产生神秘感,迷茫、莫测、惧怕。•15、“好工作”的内涵与自己的实际能力脱节。•16、哀叹“生不逢时”。•17、期望值过高,同用人单位不相容。•18、怕苦心理。19、嫉妒心理。20、犹豫心理。•21、攀比心理。22、自卑感。23、紧张焦虑。(四)大学生“择业难”的四大症结:1、“有业不就”问题日渐突出。2、就业心理准备不足。3、热门专业出现就业率偏低的现象。4、优秀生反而丧失就业良机。(五)其中女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自愧不如犹豫不决依赖自视过高五、为什么毕业生容易产生紧张焦虑?•(一)“择业难”的社会“暗示”。•(二)第一次,没有经验。•(三)过高的期望值没能在当年或一次性实现。•(四)理想化与现实的差距过大。•(五)社会有“口袋卖猫”、择业竞争不合理事实的刺激。•(六)心理承受挫败的能力过低。•所以,毕业生在这期间应特别注意不断或随时排解自己的紧张焦虑;六、在求职过程中,如何排解紧张焦虑?•1、就业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准备——⑴通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和实验,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的专业技术或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⑵应注意对社会适应能力即“情商”的培养,具备进行社会活动所必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时非智力的能力。⑶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生活技能是指自理生活的能力和独立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的能力。•2、对择业应有的心理准备——⑴告别传统意识,增强竞争意识,确立正确择业观。⑵树立良好心态,充分做好就业前的包括迎接成功和承受挫败的心理准备。⑶具有进取向前、克服困难的魄力,勇于迎接择业过程中的风险与挑战。•形成良好的择业心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确定客观、现实的择业目标。•②避免攀比心理。•③避免理想主义。•④克服依赖心理。•3、转换角色,适应社会需要——首先,应聘不是应试。其二,老板不是老师。其三,公司不是学校。其四,“职场”不是商场。•从戴着学生的面具转换为穿上社会职业者的制服,这是人生角色的重大转换或改变。在正式走向社会之前,大学生需要自觉调整个人意愿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或反差。•4、双向选择,找到合适或现实的位子——•⑴明确“双向选择”的概念,理解“工作”或“职业”的含义。•⑵根据市场行情,调整认知理论,既正确地评价自己,也要客观地认识用人单位。•⑶在择业时的自我评估与推荐。•从“自我推荐表”看,通常有几种类型——•①客观的自我评价:用人单位既一目了然,又感到可以信赖。•②广告宣传式的评价:有夸张、虚假之嫌。•③单纯罗列式的评价:使人看不出你的个性特征。•⑷根据双方的意愿和可能性,重新调整甚至改变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定向走势。•⑸把择业作为一种或一次“自我体验”。•①为什么一个人选择这种职业而不选择另一种职业?既与相关的他人对该种类职业的体验有关,也同体验的性质有关。•②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职业变更的速度将越来越快。第一次就业不理想,还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择业或就业的机会。•现在竟有这样的一种现象:有的择业者找到工作,但并不想维护自己的劳动权利。原来是先干一阵子再说。如果满意了再签劳动合同也不迟,如果不满意可以随时炒单位老板的鱿鱼。如果一来就签合同,反而束缚了自己。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认识、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对经验的一种积累。•当然,事情是辩证的。为什么水滴石老是不穿?因为你老是不在一个地方滴。过于流动,频繁地“跳槽”,你永远是从“零”开始。这对企业和员工双方,谁都没有好处。特别对人到中年的员工,更是一忌。•(6)学会读懂面试官——•面试在招聘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几乎每一个稍微抢手的工作,都要经过面试才可能获得。实际上,面试也是供需双方心理上的较量。因此,掌握面试官的基本心理特征,有准备、有针对性地参加面试,对提高应聘的成功率是大有好处的。•据了解,面试官有几个基本心理特征应聘者应当掌握,即“最初印象”和“负面加重倾向”、“雇佣压力”和“暗示”、“赏心悦目”和喜欢应聘者的良好语言习惯。•“最初印象”和“负面加重倾向”。国外有研究结论,至少有85%的考官在面试正式开始前,已根据应聘者的应聘资料对其产生了“最初印象”。•“最初印象”对面试的过程和结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如果你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不好,那末要改变这种印象将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负面加重倾向”的作用。了解了考官的这一心理特征,应聘者就应当认真准备自己的应聘资料,尽可能做到扬长补短。当然更不要因为自己的穿着打扮、面试开始时的一举一动而给考官留下糟糕的印象。•“雇佣压力”和“暗示”•这里所说的“雇佣压力”,是指考官面临完成招聘任务的压力。考官的“雇佣压力”对应聘者来说是个机会。当然,应聘者较难知道考官的“雇佣压力”,但是在面试中,考官会无意识地流露出这种情绪。由于急于完成某岗位的招聘任务,考官可能用“暗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