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1949--1976年文学划分为两个阶段•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2、“文革”文学:1966—1976年,•3、两个阶段的不同:政治、经济、文化不同,•4、两个阶段的一致性:强调文学的无产阶级与社会性质,把文艺服务于现实政治、配合国家意识形态作文文学的基本目的,第一节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一、十七年文学:指1949年至1966年这阶段的文学•特点:高度组织化,鲜明的统一化和一元化,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文学运动的全面政治化,阶级斗争化。二、文艺队伍大会师•(一)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性质: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意义: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确定了方向。文联:•(二)文联: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郭沫若为主席,矛盾、周扬为副主席。•下属协会: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为中国作协),矛盾为主席,丁玲、柯仲平为副主席。三、文艺运动:批判、斗争的交替•(一)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二)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三)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四)“双百”方针与反右派运动•(五)六十年代的文艺批判四、艺术争鸣•二、50、60年代文艺运动逐渐由艺术争鸣演变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双百方针(“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界的反右斗争•1957年下半年起,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极左路线进一步发展。•在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还对资产阶级人性论、人道主义展开了批判。文艺政策的调整•1960年冬,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文艺界开始了文艺政策的调整。第二节文革文学思潮•文革文学:单调、样板化、政治性强、文学创作几乎停止文革文学:样板戏、样板小说样板戏:指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推出的一批优秀作品,本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样板戏作品•把其他地方剧团上演过的作品指定一个写作班子按照“三突出”模式加工改造,最后定型为八个“样板戏”。现代京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海港》,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样板戏特点•样板戏主题政治化,人物类型化,结构模式化。基本内容不离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艺术上打磨精致,但对生活高度净化和美化,审美上苍白贫血。样板小说及电影话剧:•样板小说:炮制了图解政治纲领,煽动造反派与走资派斗争的阴谋文艺:•小说《初春的早晨》、《虹南作战史》《第一课》、《牛田洋》、《千重浪》、《较量》、《暴风雨》、《西沙儿女》(浩然)•电影;《欢腾的小凉河》、《春苗》、《决裂》等,•话剧《盛大的节日》等文革文学小结•小结:文学成为了政治斗争阴谋的工具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