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制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民族中学历史组吴运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早期古代宗法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中央制度地方制度选官制度监察谏议夏、商、周战国—明清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况•1.含义: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指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2.发展历程:初步形成:战国韩非初步确立:商鞅变法确立:秦朝发展完善:汉——元顶峰衰落:明清结束:辛亥革命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确立:秦(1).主要内容:①皇帝制度皇帝独尊专用:朕、制、诏、玺、虎符皇权至上(核心)“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位世袭“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最高主宰和权力中心。皇帝全国政务监察百官(位低权重)左、右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副丞相)九卿太尉军务(虚有其位)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分管国家和皇家的事务(2)秦朝: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3.秦朝政治制度:•①皇帝制: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③地方制度:郡县制•④选官制度:保举、军功、吏道、征士等•⑤严苛的法律制度:颁布《秦律》4.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响:利:①打破分封制,奠定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形成;③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弊:容易形成专制和暴政、导致秦朝灭亡。•(2010·安徽文综·T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011·海南单科·T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2010年辽宁)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不可能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理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个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2011·浙江文综·T38)(节选)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主要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2.汉朝:中(内)外朝制度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有事上报执行机构决策机构思考:汉武帝建立中朝反映了君主解决与相权矛盾的历史趋向是什么?中外朝制度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掌管官员任免考核掌管全国土地财政掌管祭祀教育考试掌管军事掌管司法掌管土木建筑交通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起草诏令封驳审议负责执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2.隋唐:三省六部制思考:隋唐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特点?注意:强调分权。隋唐创立完善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什么?主要目的:防止大臣专权,加强皇权。根本目的:巩固封建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2.隋唐:三省六部制•思考:隋唐创立完善三省六部制有什么作用?•①三省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②相权一分为三被分割,避免大臣专权,有利于加强皇权;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历朝基本上沿袭此制度。•思考:三省六部制与秦三公九卿制有何区别?•秦三公九卿制:国家事务与宫廷事务不分;•三省六部:不再负责皇帝私事和宫廷事务,明确职责和分工,既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国家管理机构齐全,标志中枢权力机构的定型。•探究: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这种分权本质相同吗?为什么?相同点:①实行分权;②权力相互牵制和监督;③都有积极作用。不同。中国:加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西方: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1.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2019/8/2716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三司尚书省相权再被分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3、宋朝:二府三司制合作探究:宋朝二府三司制的实施有什么影响?①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2019/8/2717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归入归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4、元朝:一省制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设枢密院:管理军政;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2010年山东)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2012·山东文综·T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2012·山东文综·T12)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表1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2010年海南单科)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亲自掌管中书省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专制皇权达新高度殿阁大学士明成祖内阁明宣宗票拟权内阁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影响:A、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B、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政治黑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明清5、明朝:内阁制的形成明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明成祖明中期以后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可以“票拟”对奏章的处理意见地位进一步提高,阁臣权力更大明朝内阁虽然有类似于宰相的职权,但不能统领百官、指挥诸司。它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明清5、明朝:内阁制的形成★难点突破▲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宰相制内阁制相同不同地位职权对皇权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明朝的内阁:君主专制强化产物,无决策权。不能制约皇权。西方近代的内阁:分权民主的象征,总揽行政。有助于防止专制。•★难点突破•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区别?•1、明朝内阁: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是君主专制下的产物;内阁对皇帝负责。•2、英国内阁: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不对君主负责。顺治康熙雍正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皇权受限南书房皇权得以加强军机处皇权高度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明清5、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①设内阁职能:处理日常事务②议政王大臣会议职能:处理军国大事③设立军机处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圣旨作用:A.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行政效率;B.保障政权的决策集中到皇帝身上,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目的:特点:办事效率高;办事机密;跪受笔录加强皇权;处理西北紧急军务实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明清5、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皇帝的秘书班子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处理军务内政外交军国大计重大案件皇帝内阁日常事务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大事南书房皇太极康熙帝雍正帝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得到扩大军机处地位权力不断扩大,但完全受命于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明清5、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小结:•【点睛】•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异同?•(1)相同点:•①对古代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央行政制度。•②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的表现。•③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郡守(最高长官)郡丞(行政、刑狱)郡尉(军事、治安)县县令(最高长官)县丞(行政、刑狱)县尉(军事、治安)乡三老(教化)啬夫/有秩(听讼、赋税)游徼(贼盗)监察(御)史监察监察古代中国的地方制度1、秦朝:地方制度——郡县制有什么作用?地方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有效地控制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效地遏制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汉初:郡国并行制度汉武帝时:“七国之乱”“推恩令”、设刺史古代中国的地方制度2、汉朝:地方制度王国问题威胁到汉朝中央的统治设节度使唐中期局面出现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此类现象出现的本质是什么?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古代中国的地方制度3、唐朝:地方制度3.唐朝:道、州、县三级制安史之乱后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①地方制度:路、州、县三级制②中央集权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文臣任知州,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设三衙统领禁军,统兵、调兵权分离③影响:A、结束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