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演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09北京,12)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溢号D.行业3、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秦清(1840)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演变从两则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材料一: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尽纳其地。十八年王翦攻赵……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遂发兵攻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使将军王贲攻齐……——《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秦的统一1、过程:①中原:②北③南④西南地区一、秦的统一1、过程:①中原:灭六国②北击匈奴,夺河套,筑长城、修“直道”③南征越族,统一岒南,开凿灵渠、设三郡④管辖西南地区开“五尺道”,西南夷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胡曾“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尺高。”---汪遵如何评价秦长城:积极:①抵御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保障中原的农业生产②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性的结晶,中华民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消极:①作为农牧业分界线,人为地阻隔了经济文化交流,阻碍民族融合;②长城的修建增加了人民的赋税、徭役负担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及意义。主要目的: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原因:对秦政权而言,岭南地区位置偏远,远途劳军以至长期统治,保障后勤供给尤为重要;岭南地区地形崎岖,丘陵广布,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在当时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意义: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一、秦的统一1、过程:2、意义:(一)产生原因:(1)经济根源:(2)社会根源:(3)理论基础: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概念总结:“专制主义”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此制度伴随始终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三)矛盾:(四)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措施:1、确立皇帝制度2、变更中央机构——3、加强地方控制——4、注重选拔官吏5、完善监察体制削弱相权、加强君权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1、皇帝制度的确立见P12“法令出一”1)核心内容:2)政治决策的特点:3)实质:皇权至高无上独断性和随意性人治•史料:“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解读•汉武帝的杀人理论:汲黯:陛下爱才乐士,求之不倦,未尽用之,辄已杀之……臣恐天下贤才将尽于陛下,欲谁与为治乎?上笑曰:所谓才者,犹可用之器也,才不应务,是器不中用也,不能尽才以处事,与无才同也,不杀何施?(《汉书武帝本纪》)——解读……结合书本P10-14、P18-20,思考秦到清中枢权力机构是如何不断演变的?规律如何?朝代演变秦朝汉朝隋唐宋朝明朝清朝规律措施概括2、变更中央机构加强君主权力三公九卿制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废丞相、六部直属于皇帝;设立内阁制军机处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特点:情景分析: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1)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丞相告密?(2)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3)九卿中有哪几个是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4)从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可看出有何特点?没有。因为三公九卿在权力上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九卿中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只有奉常、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而其中奉常、少府也还兼为皇室服务。其余四卿则仅仅是为皇帝、皇室服务的。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2、三公相互牵制,军国大事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1、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2、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宜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汉代设“中朝外朝”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吏户礼兵刑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审核政令)(草拟、颁发)(执行)官吏任免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工程建设户籍、土地、赋税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假设隋唐发动对突厥的战争,那么中央政府在操办此事时的正确流程应?皇帝①三省分工,使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强化皇权②各部门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政事堂1、(2009江苏历史卷,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2、(2008江苏,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宋代增设参知政事(1)设中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2)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权力。王安石(1069年任参知政事)宋代中央机构(了解)皇帝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掌军事)二府——形成行政、军事、财政三大权分立的局面,宰相的权力大大削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三司(掌财政)参知政事(副相)同平章事属差遣性质,本身并无品秩,任此职者必另兼职事官衔。凡五品以上职事官经过皇帝授权即可充任。1、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2、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B.隋朝C.宋朝D.清朝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措施:①废丞相(明太祖),六部直属皇帝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也有多件的,共有3291件事情,平均一天处理411件事情。②设内阁制(明永乐帝)明代强化君主专制1、(2009浙江文综卷,17)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2、(2009广东文基,20)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B.明C.汉D.秦3、(2009宁夏辽宁文综,28)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4、明太祖曾经写诗描述自己:“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朝商品经济发达,形成不少富足的大商人B.明太祖废除了丞相,皇帝的事务增加C.明太祖时,精减官僚机构,导致办事人员不足D.明朝后来设置殿阁大学士解决此问题5、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先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此诗反映出:A.秦时设置的丞相在明代成为闲职,不再处理政事B.明太祖独揽大权,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C.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到了嘉靖以后,朝位班次,阁臣已列六部尚书之上。内阁首辅更是权势显赫,像夏言、严嵩由于受到皇帝的宠信,权压六卿。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神宗实录》卷五一一页?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异别?相同不同地位、权利作用宰相制内阁制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长官;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机构;阁臣是皇帝的侍从只备咨询顾问,不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对皇权形成制约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冶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雍正帝-军机处由来及前身:人员组成:职责:特点:影响: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巍峨豪华的皇宫与矮小破落的军机处,是一种强烈的对比,那正象征着君主的高大与臣下的卑小。军机处里除了办公用品和休息的木炕外,设备简陋。唯一考究的,是高挂在墙上的“喜报红硅”木匾,那木匾上的四个字,正是皇帝每次见到军机大臣的最大盼望。——李敖《北京法源寺》雍正帝-军机处由来及前身:人员组成:职责:特点:影响:跪受笔录,承旨遵办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但决策更具封闭性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亲重大臣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1 / 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