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于()①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②无限制的股票投机盛行③资本家为眼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④劳动人民贫困,无力购买所需商品A.①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和国内外有利的条件,使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繁荣掩盖了潜伏的危机,①②③④都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D项正确。2.对下图所示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崩溃边缘B.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大量失业C.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破坏严重D.世界各国工业生产持续下降【答案】C【解析】1929~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由100下降到63.8,反映了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破坏性,故C项符合题意。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一方面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另一方面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这一矛盾现象()①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③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④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直接引起的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危机全面认识的能力。资本家不愿看到经济危机,因此,不会人为地制造经济危机,题干只是资本家应付危机的一种方式而已。4.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B.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D.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答案】C【解析】“1920~1929年”,在危机前,C项是危机的影响,符合题意。“工资增长2%”“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工资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体现A项显失公平。“2%的人口占有3/5的财富”,体现B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拉大,体现D项经济危机的潜在风险。5.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A.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B.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C.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D.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33年,正是大危机时代,各国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关系渐趋紧张。6.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D.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答案】D【解析】抓住关键信息,根据题干中“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表明胡佛一定程度上也采取了干预政策,故D符合,其余选项不能反映题干材料信息。7.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除经济自由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分析运用的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凯恩斯表述了两层意思,不主张“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但“似乎没有强烈理由……”又表露了他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8.1931年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体现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从经济学上看,表明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但是他没有看到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9.观察1933~1937年美国经济活动指数表(1923~1925年月平均指数100)时间经济活动指数(月指数)工业生产就业制造业工资总额1933年3月5662.338.31935年12月10494.280.51937年9月117112.210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战争的刺激B.罗斯福新政C.凯恩斯主义的推行D.美元核心地位的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933~1937年经济活动指数的增长。从时间上可判断为罗斯福新政时期。10.罗斯福常对身边的新政派说:“你挑一个办法试试看嘛。失败了,就另换一个。总之,要搞点什么试试。”这表明()A.“新政”开展很顺利B.“新政”实施缺乏规划C.“新政”有章可循D.“新政”是在摸索中进行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通过罗斯福“挑一个办法试试看”等信息可判断,罗斯福新政是在探索与尝试中进行的。11.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解决的矛盾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社会各阶级的矛盾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以理顺经济领域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为重心,旨在摆脱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不符。12.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经济复兴B.增加就业机会C.国家干预经济D.防止盲目竞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罗斯福新政开始以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主要目的。B项是推行“以工代赈”的目的;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D项是直接目的,不是主要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13.1932年4月,罗斯福说:“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保留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C.主张依靠社会底层度过危机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答案】C【解析】罗斯福要求关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主要意图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社会救济缓解经济危机,但不能说明他主张依靠社会底层摆脱经济危机。14.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①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②调整农业③复兴工业④以工代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符合广大选民的利益;调整农业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复兴工业有利于保障城市工人的利益,以工代赈体现广大选民利益。故选D。15.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指()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答案】B【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题干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因而加强,A、C两项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16.美国总统胡佛在《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说“这简直是法西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自由民主的权利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合法政党C.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工业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答案】C【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以立法形式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限制资本家的剥削,提高工人的政治经济地位,缓和劳资矛盾,所以胡佛认为这是极权政治的体现,是法西斯。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故排除。17.罗斯福总统当政后,加利福尼亚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记下这样一句话:就是罗斯福一把火烧了国会,我们也会大声欢呼,“好哇,火到底点着了!”这表明民众支持罗斯福()A.否定资本主义制度B.实施彻底的革命计划C.改革经济制度D.彻底否定民主秩序【答案】C【解析】A、B两项表述不正确,罗斯福不可能放弃资本主义制度;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8.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①全面发展国有经济②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③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④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比较能力,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大力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有计划干预,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本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二者都改变了单一的所有制形式,①排除。②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排除。二者都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自我调节的结合,③④正确。故选C项。19.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材料中社论把罗斯福誉为“民主巨星”的依据是()A.罗斯福进行了民主改革,使得美国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危险C.罗斯福采取干预经济的政策,向社会主义靠拢D.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的能力。“民主巨星”中“民主”应与“专政”相对,新政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危险,保留了民主传统。A、C两项错误,新政只是调整了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未改变,D项本身正确,与题干要求无关。20.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比较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中,正确的有()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世界市场的拓展③利用科技发展新兴产业④知识经济的出现A.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持续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知识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可排除④。21.依据下列政府排列在一起的标准,再找出一个类似的政府()①杜鲁门政府②肯尼迪政府③约翰逊政府A.里根政府B.克林顿政府C.布什政府D.艾森豪威尔政府【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首先找出将①②③三个政府排列在一起的是采取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再判断选项里的内容即可找出正确答案了。22.下列示意图正确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的是()【答案】A【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稳定发展;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美国经济复苏;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对照示意图,可得出答案为A。23.二战之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政府的宏观调控B.生产力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D.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影响。二战后,联邦德国逐步确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逐渐成为西欧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4.二战后法国与西方其他国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扩大国有经济成分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实行减税政策D.是唯一实行明确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