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1茶艺的概念及重要性什么是茶艺呢?追溯历史,我们发现“,茶艺”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由台湾茶文化界首先提出来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泡茶的技艺,另一个是品尝的艺术。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制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时下,源于中国的日本的茶道风靡世界,中国茶道相形之下却变得薄弱。目前有些茶艺教师传授茶艺表演,却忽略了茶艺的内涵,忽略茶文化等。2茶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忽略实践,教学概念不清有些茶艺编创者对中国茶文化缺乏基本常识,没能很好的区别茶艺、茶道的概念,不助于茶艺编创质量的提高和成熟。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脱离生活目前茶艺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有些茶艺编创者自己缺乏历史知识,对历代饮茶方式和茶具的发展历史不了解,凭自己的一知半解想当然地编造古代茶艺活动,结果错误百出。教学内容上有的茶艺表演教学,不考虑茶艺的本身特性和主题的需要,脱离生活地胡乱编造一些夸张性动作。如有的茶艺小姐出场时,一步一顿,或一步三颠,显得很不自然,使人看起来不舒服。有的在表演时故做笑脸,表情夸张,动作僵化,既不符合生活实际,也缺乏艺术美感,失去了艺术的真实,损害茶艺表演的艺术效果。教学过程只重形式,忽视泡茶现实中,有些茶艺表演看起来花样翻新,颇有观赏性,但泡出来的茶不怎么样。或者是茶叶不好,或者是水温不够,或者是泡法不对,总之是表演者自己对如何泡好一壶茶所知甚少,对茶艺的实质缺乏了解,表演时只重视动作的协调、优美,不懂得茶艺表演的所有动作都是为了将茶泡好。学生的兴趣不高,创新动手能力低兴趣对茶艺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茶艺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此外各高职院校的茶艺教学工作各凭自己对茶艺的理解和体会独自进行尝试,既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明确的理论指导,也没有自觉地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完全处于分散的自发状态。3茶艺教学改革举措3.1依照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要生活化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老师应该做到:了解学生;确定教学内容;对课程生活化,采用模块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同时运用循序渐进的技能考试方法。确定培养目标,要结合市场和高职人才质量的分析。培养有较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并且掌握茶叶生产加工知识和技能,了解茶叶消费者需求,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先为学生做演示,再让学生练习。学生不是简单地模仿教师动作,而是在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和要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从而进一步表现出中国茶艺的神韵。3.2注重应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自己去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学生思考的适当时机或最佳时刻为他们指点迷津或适时点拨。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抓住茶道的“道”字设疑、激疑,就可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掘其中的深刻内涵。这些精心设计的问题,处处问到了点子上,都能激起学生思维的震动,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在授课时,鼓励思变,共享喜悦。茶艺课中关于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表演程序编排、表现法则等方面,鼓励学生自己去创新,使他们创造的动作编排更加“合茶性、顺茶理”,更体现出不同茶艺的韵味。3.3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想使学生愿意学,除了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课程与学生的就业相关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应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而这些内容都应该通过教学合同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课程。教师一定要围绕课程目标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要惠及大多数学生。改变教师课程为主的状态,与学生互动交流。教师在课堂的为活跃课堂气氛,可使用设置有趣的话题,调整学生的情感状态,活跃气氛和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提出该节课要探索的、要解决的、有一定难度和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中华茶文化的兴趣,感受求知带来的乐趣。例如,在介绍茶艺基本概念和茶叶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根据茶叶的不同特性,编排出红茶、绿茶、白茶、黄茶、花茶和乌龙茶的操作步骤。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讲解动作要领、表现手法,使学生领悟到“具有较深的哲理”的精神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