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逆反心理及其矫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逆反心理及其矫正要研究当代中学生语文学习中逆反心理现象的形成原因,首先要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身情绪,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品质。对于学生逆反心理的矫正,必须从语文学习的心理规律和语文教学的学科规律出发。语文学习;自负型逆反心理;困惑型逆反心理;消除逆反心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学生,他们的这种心理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这在目前的中学生语文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必须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的类型来探究。1.学生对于语文学习逆反心理的类型1.自负型逆反心理一般来说,这类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往往都有一种优越感,准确地说,他们逆反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而不是语文本身。这些学生有的比较擅长写作,有的知识面较宽、语文基础较好。他们也曾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但他们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来安排语文学习、评价语文教育。因此,当我们的语文教育和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理解相冲突或存在差异,而语文教师又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时,这些学生就容易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产生一种强烈的敌对情绪,这便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自负型逆反心理。譬如那些比较擅长写作的学生,对他们而言,写作是生活学习的兴趣所在,也是他们荣誉之所在,他们渴望教师的理解和欣赏。当他们把自以为很不错的作品交给教师时,如果能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和积极的建设性意见,他们很容易就会对教师产生无限的感激和崇敬,对语文学习也会表现出空前的热忱,并感染到班上的其他学生;反之,则会对教师表现出轻蔑冷漠的情绪,不听教师的劝告或批评,甚至会故意挑教师的“刺”,以冲撞教师为荣,消极对待语文学习,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譬如那些知识面较宽、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渴望语文成绩的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非常敏感,当他们发现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值得信任时,他们便会成为教学安排最忠实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反之,则会成为教学安排最坚决的反对者和最有力的破坏者。2.困惑型逆反心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一类型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同于自负型的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期望但又充满疑惑。他们能清楚地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实现升学目标的重要性,非常希望学好语文,进而获得他人的赏识、认可和重用、偏爱,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然而,由于目前的语文教学体系所存在着一些众所周知的不足,以及语文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这一类型的学生很容易受一些所谓过来人的经验主义的误导,进而消磨自身的学习热情。如:中国话谁都会说,学语文有什么用,学好数理化才是真本事;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学语文不如学数理化划得来;语文考试靠的是天赋,语文不需要学,学也没用等等。更糟糕的是,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根据语文学科理论在学生中肃清上述谬论,也不能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对上述谬论进行反驳;反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语文教材虚无主义倾向,甚至还经常在学生面前对当前的教育发一些牢骚,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困惑。这一类型的学生,他们的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对教学计划的消极应付,但当一个班级中这一类型的学生占到一定数量时,他们也会自发地联合起来公开反对和破坏我们的教学安排。由此,我们不能发现,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逆反心理现象所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大家成天口诛笔伐的语文学科教学体系,也不在于语文教师成天怨声载道的语文学习环境;当然,语文学科教学体系及中学语文学习环境对于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逆反心理现象的产生确实负有重要责任,但这种心理想象所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没有义务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他们只可能从自己的学习动机出发来参与教学活动。当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满足其心理需求时,他们自然对教学活动产生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逆反心理现象。2.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马斯洛心理学理论认为,逆反心理是人的需要或愿望得不到满足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只有缺失需要(deficiencyneed)得到满足后才可能得以矫正,任何不符合心理规律的应对措施,都只能加重或恶化逆反情绪。①因此,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逆反心理的矫正,必须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规律和语文教学的学科规律出发。1.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最根本的方法解铃还需系铃人,矫正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逆反心理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特别是要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不一定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若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肯定是不行。中学语文教师担负的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责任,具有较高写作和文学鉴赏水平的语文教师总是能得到学生和社会信任尊重的。当然,这些能力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提高的。勤能补拙,教师需要认真地备课和广泛地阅读,特别是加强对相关教学参考资料、语文教学杂志的阅读。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反思、研究自身的教学行为。一方面,反思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仔细观察和深入探询,了解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真正学到了什么,这种学习对他们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等。总之,通过这些研究反思,发现自身教学工作的不足,进而采取积极行动改进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2.提高教师研究学生心理结构的能力是必要的条件矫正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逆反心理还需要提高语文教师对学生心理结构的研究能力。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症结,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譬如对于自负型逆反心理的学生,如果直接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改正,是很难取得什么效果的,教师需要采取更灵活的方式。首先,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引以为傲的方面是什么,弄清他们究竟是擅长写作还是盲目自负;其次,当学生因自负而受挫时,教师要抓住这一最佳教育时机,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夜郎自大;最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细心教育引导他们不断提高知识和能力,又要重塑他们心中的教师形象,这是矫正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困惑型逆反心理的学生,矫正方法又有些不同。这一类型的学生针对的不是语文教师,而是语文学科本身,所以矫正工作必须首先从语文教学工作入手。语文教学相对于数理化教学而言,最大的尴尬在于,数理化教师上完一堂课,学生一般会清楚这一堂课教师讲的是什么,自己听懂没有,同时会因听懂而感到愉悦,也会因没听懂而感到焦虑,听完一堂数理化课,学生能知道如何使用公式定理来解题。但是,怎样才算听懂一堂语文课呢?语文教师自己有答案吗?如果懂与不懂都没有办法区分,那么听课与不听课,学与不学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语文教师自己心中有了答案,又为什么不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呢?心理学家的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要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设定明确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让学生每走一步都觉得自己劳有所获,明白自己正一步步走向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工作即使是摸着石头过河,也要让学生每走一步都毫不犹豫,这就像一个统帅带军打仗,也许统帅对于自己的战术策略只有百分之十的信心,但却一定要让他的士兵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却必须做到。困惑型的学生,除了对于语文学习的具体目标茫然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基础知识差。因为基础知识差,所以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就比较困难,由此产生对于新知识的逆反心理。要纠正这一类型逆反心理的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必不可少。3.教师优良的工作作风是重要条件教师要通过认真备课,保证自己传授的知识准确无误;通过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这是作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基本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了。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其实学生一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教师如果放不下师道尊严的面子,固执己见,反而让学生更加反感,影响对教师的信任。教师应该勇敢、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但并不是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自己的缺点毫不在意,也不是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便犯,因为这种做法同样会让学生反感、不信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及刻苦认真程度,与教师紧密联系,教师优良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教学艺术以及对学生的关怀和期望,往往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敬的情感,这种情感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甚至也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参考文献:①(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②王国轩、张燕婴译注:《论语?大学?中庸》,中华书局,2010年。(责任编辑:石修银)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