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2辞格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节辞格(一)辞格及其特征辞格是指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步固定下来的在一定语境中能够产生积极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1.从形式上看,具有某种模式性。2.从使用上看,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3.从效果上看,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优化性。4.从范畴上看,修辞现象。本章内容一、比喻二、比拟三、借代四、拈连五、夸张一、比喻(打比方)——譬喻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第二,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喻词。我们的祖国像花园。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本体喻词喻体第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构成比喻。“小王像他哥哥”“这件衣服跟那件一样”都不是比喻。“我们的祖国”和“花园”之间的相似点都是“美丽”.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比喻的基本类型1.明喻本体+喻词+喻体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好比、宛如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高松年的脸像虾蟹在热水里浸了一浸。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钱钟书《围城》刘玉翠回到村里,就好比是住进了监牢里。康瞿《春种秋实》黄维苦心经营的一次大反击,像只氢气球一样破灭了.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2.暗喻(隐喻)本体+喻词+喻体是、变成、成为、等于、成了、变为、当作作为精神食粮,散文是谷类,作为战斗武器,散文是步枪,我们生活里常用散文.在文艺园地里,散文也应当是万紫千红中繁茂的花枝.吴伯箫《多写的散文》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钉子,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团的脑门心。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3.借喻本体、喻词不出现乙(喻体)代甲(本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元·元好问《骤雨打新荷》•晓妆新,高绾起乌云。——元·杨果《春情》比喻的灵活用法1.没有喻词的比喻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有时简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吴伯箫《歌声》各方的溪涧汇成了河流,各地劳动人民的创造汇成了灿烂的文明。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要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毛泽东《反对党八股》采用结构平行的句式,把喻体和本体排列起来,由喻体引出本体,引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而没有喻词。2.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清凉的水沁入肺腑,这是比甘露还要甜,比美酒还要香的天山雪水。——袁鹰《戈壁水长流》我们四川人还有用牛粪作燃料的,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也不如。——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新观察记者问》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比喻,本体喻体不但相似而且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征。3.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张天民《创业》秋并不是名化,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郁达夫《故都的秋》用否定句式构成的比喻博喻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博喻可以用来强调特征,增强气势。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檐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王蒙《春之声》•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倒喻本体和喻体倒过来的比喻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种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白花就是您的笑容,巨大的气锤起落的铿锵是您的声音;解放军前进的队列就是您的步伐,葱郁耸立的名山就是您的身影。——白桦《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互喻先用喻体比喻本体,再用本体比喻喻体,这样前后两个比喻形式叫做互喻。远远的街灯亮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曲喻由喻体的某一方面,转移,联想到另一方面去,通过这种转移。联想使喻体和本体产生比喻关系。除了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没有像陆伯麟那样亲日的人或东西。——钱钟书《人·兽·鬼》“你呀,真是记吃不记打,又买这‘砖头’回来干什么?”柳茵一见《词海》,火就沾了油,蹭蹭地窜得老高。——肖复兴《书市风波》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1.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2.比喻要贴切。3.要注意思想感情。4.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譬如比喻和比较形式上相同,而实质上是不同的。比喻的作用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印象。二、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拟人拟物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盹儿。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高尔基《海燕》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1.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2.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样。比喻和比拟的区别(1)比拟——人格化和物格化比喻——相似点(2)比拟——本体必须出现比喻——喻体必须出现(3)比喻喻体——名词性比拟起比拟作用——动词性词语人面不知何出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借代(换名)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A代替B借体本体A、B——相关性隐去B本体,只出现A借体我们写文章要尽量节约笔墨。借代的基本类型(1)特征、标志代本体借体是本体的某种特征,标志,用来代替本体。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人马都气喘呼呼了。——周立波《分马》“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子,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鲁迅《药》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2)专名代泛称用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名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毛泽东《组织起来》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诸葛亮代有聪明才智的人李公朴代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3)具体代抽象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抽象概括的事物。正像延安人们跟我说的“你该记得从前那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刘白羽《红玛瑙》烂袄袄,皮裤裤代艰苦生活(4)部分代整体用事物的某个部分代替事物全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5)结果代原因用事物产生的结果代替事物本身。警备队,警察,差役,一概敛迹,不敢下乡敲诈……他们看见农民的梭镖就发抖。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的人是嘴巴和手脚相脱离,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这些人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的遗体面前应该脸红。罗瑞卿《党的三大作风楷模——回忆周总理》发抖是害怕的结果脸红代原因“惭愧”(1)李坚弹萧邦,弹李斯特,弹莫扎特,也弹中国乐曲,他的琴声使热爱音乐的欧洲听众如痴如醉……赵丽宏:《团圆奏鸣曲》(2)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时商量,求她画。杨朔《茶花赋》(3)洗了家伙,到自己屋中坐下,一气不出吸了多少根“黄狮子”。老舍《骆驼祥子》作者代作品工具材料代本体牌号代本体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1)借体要明确(2)借体要有代表性。(3)要注意感情色彩和使用场合。1.作用不同借喻——称代——用借体去代替本体借代——比喻——以此事物来喻彼事物2.客观基础不同(红领巾)借喻——相似性借代——相关性3.转化方式不同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四、拈连(顺拈)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夜里天冷北风急,班长下岗月儿西。手拿针线灯下坐,为我熬夜缝军衣。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在我心里。甲事物一般是具体的,位置在前乙事物一般是抽象的,位置在后拈连的基本类型(1)全式拈连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象锁链一样前后拈连在一起。清晨,枯草上凝着霜花,一位老大娘肩着竹耙,从古道上走来了。她搂起茅草,搂起豆茬,搂起少吃缺穿的日子。王兆军《沙净天》哼!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并不“聋”啊!郭澄清《大刀记》(2)略式拈连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宗璞《紫藤萝瀑布》(1)拈连是依赖上下文而形成的,它必须有引导和被引导两项,省略了被引导词语和甲事物的,依据具体的上下文,也能补出来。我们种下了树,也种下了希望。我们种下了希望。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2)由于拈连打破了某些词语的搭配常规,对上下文的依赖性很强,运用时要结合语境慎重选择词语,注意前后词语的巧妙相连,防止“拈而不连”或“连非其类”的毛病。五、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夸张的基本类型(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王进喜诗瞧我磨的剪子,多快,你想剪天上的云霞,做一床天下的被,也剪得动。杨朔《雪浪花》(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不行,满喜你也请回去歇歇吧!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赵树理《三里湾》汪先生的脸开始发红,客人都局促地注视各自的碗筷,好几秒钟,屋子里静寂得应该听见蚂蚁在地上爬——可是当时没有蚂蚁。钱钟书《围城》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3)超前夸张呵!行家嘛,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的?在娘肚子里我就学会抽两口了。!陈放《白与绿》我刚来这个片儿管户籍的时候,回民大院的“院长“就是白大妈,她是属爆仗的,一点就着。碰上院里搬来个陈大爷,捻儿更急,你还没点哪,他就炸了。陆明生《大院今昔》夸张按形式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1)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刘心武《班主任》(2)同车的人告诉她:“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丁玲《杜晚香》(3)侍者上了鸡,碟子里一块象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鲍小姐用刀割不动。钱钟书《围城》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1.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3.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抵触。夸张的作用⑴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⑵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