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40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1年第2期・第154期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李丹阳内容提要 在三皇系统当中,地位最稳固的是伏羲以及稍后跻身其中的女娲,从开始出现到最终被司马迁排除在信史范畴之外并彻底神祇化,以二氏结合化生人类缔造出一部中国人的“创世纪”,其信仰是上古精神生活的滥觞。本文试图通过文献材料、考古资料来研究伏羲女娲形象的流变,展现伏羲女娲形象从各自独立到形成对偶神以后统一为人首蛇身,再到宋代完全人化后又渐渐趋于独立的过程,揭示其间经历的曲折变化委婉以及其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关键词 伏羲女娲 人首蛇(龙)身 画像我国的远古历史,传说在盘古之后就是“三皇”时代。“三皇”之说有多种,最通行并为学界所认可的,是春秋运斗枢淮南子和路史等著作里所谓的:“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三皇”之中尤以伏羲女娲功业显赫,被认为是创世的大神。淮南子·原道训在谈到天地万物起源时说:“泰古二皇,得到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服四方。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始终。……其德化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把伏羲女娲列为“泰古二皇”。根据文献资料和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来看,二氏的形象从产生到趋于成熟和模式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先秦时期伏羲的人首蛇身女娲的蛙形在二氏形成对偶神之前,各自的形象在学界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到秦汉以降的统一成人首蛇身的交尾像,再到后世根据帝王的政治需要演化成慈眉善目的神人形象,这中间折射出各个时代不同的社会文化及历史背景和民间信仰的嬗变。另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伏羲女娲形象也有一些差别,这也将在本文中涉及。二氏作为较有代表性的神话人物,其形象的演变也可以看作是整个上古神话演变的一个缩影。一 伏羲、女娲分别作为独立大神时的形象一女娲形象探源女娲这位创世大神,不仅补天,立地,息洪水,化育万物;而且是抟土造人,置人类婚姻之制的第一位“皋禖之神”,其功绩和光辉决定了其在我国神话中的始祖母地位。女娲之名较早见诸楚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141辞·天问和山海经·大荒西经。楚辞·天问中有云:“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似乎有点没有来由。检索古代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女娲神话的角色多重转换及其中的衍生等现象: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1›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2›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3›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4›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禖,因置婚姻。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禖之神。‹5›往古之时,四极度,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当此之时,禽兽虫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熏万物。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罗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蛇,浮游逍遥,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6›。当其女娲末年焉,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7›女娲做笙簧。‹8›在以上文献中,除了山海经和楚辞之外,都属于汉以后的资料,而前两者所言女娲形象都是含糊不清的。另外,山海经的南次三经北次三经等记有一些“龙身人面”或“人首蛇身”的神‹1›山海经·大荒西经,见袁珂山海经校注,巴蜀书社,1993年。‹2›汉王逸注:楚辞·天问,见汉刘向辑王逸章句楚辞章句,长沙书画山馆刻本,光绪九年。‹3›汉刘安:淮南子·说林。‹4›汉应劭:风俗通义。‹5›宋罗泌:路史·后记二。‹6›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7›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8›清张澍世本稡集补注本。142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1年第2期・第154期灵形象,但并无女娲有如此形象的肯定的记录。所以历来对女娲形象的争议都持续不断。除了通行的女娲也是人首蛇身的说法外,还有把女娲的形象看作是葫芦鸟或巨大的女阴等。清人赵翼认为:“女娲,古帝王之圣者,古无文字,但以音呼。”‹1›按照说文的诠释,娲从女,呙声。段注娲之古音在十七部,案上古音第十七部歌部有呙声,而蛙字从属支部圭声,两者可以相互通转,所以娲即蛙,女娲氏图腾也应当是蛙。西北地区的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分支,在其中出土了很多蛙形纹陶器。在青海柳湾也采集到了一件属于马厂类型的人像彩陶壶,其腹部浑圆硕大,壶身有蛙形纹并有裸体人像。陶壶的背后也有非常醒目的蛙形纹‹2›。在甘肃天水师赵村发现的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内发现的蛙形纹则具备很强了的写实性:“蛙首与身躯皆以圆形构图,前两肢向前划,后两肢向后蹬,蛙眼圆睁开,遨游于水以点纹表示中,颇富动感。”‹3›图一图二类似的还有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的彩陶盘,内壁两条鱼一上一下以腹相对,旁边绘有一硕大浑圆之蛙,四肢微扬,背部斑点杂陈‹4›。诸如此类的蛙纹皆表现了远古时期女娲部之图腾形象。据考证,黄河中游和部分上游流域是女娲部活动的一个中心区域,而上述事例基本上都分布于这一地区或临近地域。另外,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女神问题的美国汉学家E·舍弗尔也从分析“蜗”字本身是由限定词“女”‹1›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一九女娲或以为妇人,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2›青海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页116,文物出版社,1984年。‹3›吴诗池:原始艺术页53,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4›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彩图插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图二〕青海柳湾〔图一〕天水赵村彩陶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143和语音部分“呙”组成出发,解释女娲其名的语源。E.舍弗尔认为“呙”的独立的意义是“变弯曲”,“歪斜的脸”,很明显,语音在这里没有加进补充的意义,但他又把复合词“女娲”中“娲”与同音字其中包括“蜗”作对比,“蜗”的偏旁为“虫”。这位美国汉学家援引了一系列同音或者近音字“洼”“蛙”等,提出女娲最初可能是水洼之神,居住在潮湿地带的湿淋淋的,全身光滑的生物,即女娲最可能是蛙女神‹1›。二伏羲形象探源伏羲的异名在上古的“三皇五帝”之中是最多的,有伏羲伏牺疱牺炮牺伏戏虑戏虑羲伏犠等等。古史中最早记载伏羲的是出于战国中晚期的庄子,庄子一书最好谈伏羲,所言伏羲,亦虚亦实,亦神亦人。其中关于伏羲的记载有五处:人间世大宗师胠箧缮性田子方。书中伏羲名号有三种写法:“伏羲”“伏犠”“伏戏”,前后不统一,身份混乱,或人或神,在古帝王中序列不定,或在禹舜黄帝之后,或在其前,这说明在庄子时期,伏羲尚在传说创造过程中,是一个不确定的尚未定型的人物‹2›。在传世文献典籍中,关于伏羲的记载是在战国中晚期以后,春秋以前典籍未见伏羲。战国以至秦汉,时代越往后,关于伏羲的记载越详细,伏羲功业越卓勋,在古帝王世系中的地位越高。他的有关事迹在诸多文献中都有体现:古者疱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做结绳而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3›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4›自理国虑戏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能成其王者也‹5›。文武之道如伏戏‹6›。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7›。‹1›美E·含费尔:中国古代女神和女神崇拜页26-2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2›过文英:论汉墓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神话,浙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页21。‹3›易·系辞下,采自晋张湛列子注,中华书局,1954年。‹4›管子·封禅篇。‹5›管子·轻重戊。‹6›荀子·成相。‹7›商君书·更法。144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1年第2期・第154期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教人以猎。‹1›伏羲始画八卦,列八节而化天下。‹2›伏牺制以俪皮嫁娶之礼。伏羲作琴。伏羲造琴瑟。伏羲臣芒氏作罗。芒作网。‹3›在可靠的先秦典籍中,太昊与伏羲并无任何瓜葛。西汉刘歆在世经(存录于汉书·律历志下)中,最早将太昊与伏羲并称为一体。西汉末年,刘歆从当时的政治需要出发,突破传统的以黄帝为历代帝王之首的体系,用比附左传与周易爻辞的办法以伏羲与太昊并称,推之于古代帝王世系之首,建立了一套新的上古帝王世系。他根据当时人们的古史观念,将古帝的代序从黄帝向上推,同时按照他的五行相生的五德终始理论,帝王应从木德始,推出最古的帝王应是伏羲。班固汉书·郊祀志赞和荀悦汉纪·高祖纪对刘歆创立五行相生的新五德终始说的过程均有记述,荀悦言:“及至刘向父子,乃推五行之运,以子承母,始自伏羲;以迄于汉,宜为火德·其序之也,以为易称‘帝出乎震’,故太昊始乎震,为木德,号曰伏羲氏。”从此以后,太昊伏羲开始出现于典籍之中,随着其地位的提升,关于伏羲出生的奇迹,及其作为圣王的异貌,也被不断创造出来。伏羲的长像,历来说法较多:列子·黄帝篇曰:“庖牺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路史·后纪曰:“伏羲龙身。”帝王世纪曰:“蛇身人首。”从这些记载中我们知道伏羲是“人头蛇身”。这个形像与伏羲乃雷神之子的传说是一致的。山海经·海内东经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淮南子·坠形篇曰:“雷泽有神,龙身人首鼓其腹而熙。”所以笔者分析,伏羲应该是居住在雷泽附近的先民信仰的大神,以龙蛇为图腾的部族,其形象是人首蛇(龙)身。三楚帛书的释读楚帛书是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地方的楚墓中被盗掘出土,后来此书流人美国,一度寄存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旋经古董商出售,现存放在华盛顿的赛克勒美术馆,成为该馆的“镇库之宝”。是一幅略近长方形(47×38.7厘米)的丝织物,东南西北四边环绕绘有春夏秋冬四季十二月的彩色神像,并附有“题记”,在四边所画神像的中心,写有两篇配合的文章,一篇是十三行,另一篇是八行,行款的排列相互颠倒图三。楚帛书中间是八行一段,讲的是创世神话:‹1›尸子·君治。‹2›尸子·卷下。‹3›世本·作篇,载“世本八种”,商务印书馆,1957年。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145〔图三〕楚帛书曰故古熊雹戏,出自□雨走震,居于睢□。劂□亻鱼亻鱼,□□□女。梦梦墨墨,亡章弼弼。□每晦水□,风雨是於。乃取娶□□子之子,曰女填出,是生子四。□是襄而土戋,是各格参化法□度。为禹为契,以司域襄,咎而步廷。乃上下朕腾传转,山陵丕疏。乃命山川四海,□熏阳气百魄阴气,以为其疏,以涉山陵泷汩益厉。未有日月,四神相戈代,乃步以为岁,是惟四时:长曰青干,二曰朱四单,三曰白大木然,四曰□墨干。大意是说,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下之时,先有熊雹戏女填二神,结为夫妇,生了146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1年第2期・第154期四子。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木然,老四叫墨干。目前学界比较通行的观点将首句释读为“熊雹戏”,认为“雹戏”即伏羲,因楚人以熊为氏,故称“熊”。问题的关键在于女填的释读仍存在很大争议。严一萍饶宗颐等学者认为女填即是女娲,而李学勤杨宽等学者则持审慎态度,以为女填为女娲并无确证,雹戏所娶是另一人,不是女蜗。但不管怎样,这八行文字被诸多学者看做是先秦时代中国完整创世神话的一个活标本,是楚地较早流传伏羲及其配偶神话的证据之一,被视做是楚人的传说系统。在帛画中表现的“十二月神像”,其中的题纪“余”相当于巳位的神像,是上身呈怪兽下身呈两条缠绕的蛇龙躯体的形象‹1›。蛇身形象的出现,是最早的这一类图像,可以看作先秦伏羲及其配偶形象的蓝本‹2›。四伏羲女娲和龙形象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具有重要而特殊的象征意义。龙的原型是什么?诸说不一。东汉许慎在说文中的解释是:“龙,鳞虫之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