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六食物中毒案例讨论【目的要求】1.掌握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2.熟悉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3.掌握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案例一】某年8月13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而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39.5℃,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带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到16日夜间12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状体征到医院住院或门诊观察治疗。【问题讨论1】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如何处理?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如何处理?据医师对每位病人的询问,发现所有病人在8月13日都有食过居住在该区的个体商贩陈某出售的自制酱马肉,故医师立即向区卫生防疫站报告,怀疑食物中毒,要求防疫站派人深入调查。区卫生防疫站医师从8月13日到16日深入医院和病人家庭,了解发病情况,并采集了大量的有关食物、餐具及病人分泌物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问题讨论1】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根据临床症状可能会诊断为急性或病毒性胃肠炎待查收住入院。但当同一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则应考虑食物中毒的可能。因此,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的同时及时报告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对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1)急救:催吐、洗胃、清肠;(2)对症治疗:治疗腹痛、腹泻;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抢救呼吸衰竭;(3)特殊治疗:一般不须应用抗菌药物。症状较重考虑为感染性食物中毒或侵袭性腹泻者,应及时选用抗菌药物,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中毒一般不用抗生素,以补液、调节饮食为主。对肉毒毒素中毒应及早使用多价抗毒素血清。【问题讨论1】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如何处理?(1)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的同时及时报告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包括:停止食用中毒食品;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对病人的急救治疗(2)对中毒食品控制: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3)对中毒场所采取的消毒处理【问题讨论2】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必须开展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病人、同餐进食者的调查和对可疑食品加工现场的卫生学调查。(了解中毒发生的时间、经过、中毒人数及严重程度,初步确定中毒的可疑餐次和食品。了解食品加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加工环节可能出现的原配料问题、加工场所卫生问题及违规操作问题。)【问题讨论2】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要有实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医师进行评定。据卫生防疫站的调查报告,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与发病人员食入陈某自制的酱马肉有关。8月11日晚,陈某将濒于死亡的老马拉回家中,在自家院内屠宰剥皮,然后在一破漏的棚子里加工制做酱马肉,周围卫生条件很差,生熟马肉均使用同一工具和容器。从8月12日下午到13日凌晨共加工3锅100多斤酱马肉,并置于盛过生肉的菜筐内,放在气温37℃左右的院子内,13日晨在路边出售。此次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中还有下述一些资料:(1)发病率:进食酱马肉者198人,发病186人,发病率93.9%,住院及门诊观察病人117人,占发病人数的59.1%。(2)潜伏期:198例中毒患者中,潜伏期最短的为3h,最长的为84h,71%的患者在12h~30h内发病。(3)临床症状:病人主要症状为发烧、腹泻、头疼、头晕、腹痛、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休克昏迷。患者发烧最低37.5℃,最高42℃;76%的患者体温为38℃~39.5℃;大便多为水样便,带有粘液,腹部有压痛。(4)治疗与病程:重者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素C、氢化可的松,轻型病人口服黄连素。大部分患者2d~5d痊愈,个别患者病程达2周。预后良好,无后遗症。【问题讨论3】5.此事件是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据上述资料,能否确定是何种化学物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6.造成此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7.对此类食物中毒的病人处理,关键应注意哪些方面?8.如何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问题讨论3】5.此事件是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据上述资料,能否确定是何种化学物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不能确诊。6.造成此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1)马肉宰杀、储藏、销售过程易受细菌污染;(2)马肉高温下存放可使治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3)生熟马肉交叉污染7.对此类食物中毒的病人处理,关键应注意哪些方面?(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2)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3)对病人的急救治疗8.如何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预防原则)(1)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严格遵守牲畜屠宰前、屠宰中和屠宰后的卫生要求,防止污染。(2)食品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要严格遵守卫生制度,做好食具、容器和工具的消毒,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品食用前充分加热以杀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在低温或通风阴凉处存放食品以控制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形成。(3)食品加工人员、医院、托幼机构人员和炊事员应认真执行就业前体检和录用后定期体检制度,应经常接受食品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案例二】某年夏季某日下午3时左右,某厂陆续发生以腹痛、呕吐、腹泻及发烧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至夜间11时左右达到高峰,直至次日清晨7时才没有新的病例出现,发病人数共达120人。患者中大部分最先出现腹部绞痛,随后发生恶心、呕吐、多为1~3次,个别患者在5次以上,继之发生频繁腹泻,多在1~8次,个别患者一昼夜达32次。大便为水样,伴有粘液和血液;半数病人发烧,体温37℃~39℃之间。【问题讨论1】1.若你是一位厂卫生所的医师,此时应做什么?2.此时你能判断是食物中毒还是职业性中毒吗?若要准确判断,还需要做哪些工作?【问题讨论1】1.若你是一位厂卫生所的医师,此时应做什么?(1)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包括中毒时间、地点、人数、发病经过和主要表现;波及范围,发展趋势,引起中毒的食品;已经采取的措施和需要解决的问题。(2)立即封存可疑食品,针对原因进行现场处理。2.此时你能判断是食物中毒还是职业性中毒吗?若要准确判断,还需要做哪些工作?不能。需要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样品采样及实验室检验由于厂卫生所的医师怀疑与食物中毒有关,故当时把情况向辖区内的卫生防疫站报告,并要求防疫站医师到厂内协助处理病人和进行现场调查。初步调查结果如下:全部患者当日早、中、晚餐均在厂内用餐,但在厂内仅进中餐或晚餐者则无一人发病,因此调查者对当日早餐食物与发病关系进行较详细了解。全部患者当日早餐均吃了咸黄瓜和(或)炖黄鱼,吃其中之一者也发病,但仅吃稀饭与馒头未发病。对烹调过程调查发现:该食堂在一个月前购买鲜黄瓜200余斤,自来水冲洗后用15斤盐于缸内腌制,厨师于前一日晚取黄瓜未冲洗,就用当天切过黄鱼的刀板,将黄瓜切成小块,放于盆内,盖上纱罩,置于室温27℃~28℃的厨房内过夜,次日早餐出售。进一步追问厨师得知,当时买来的黄瓜放在曾放过海蟹的筐内用水冲洗。炖黄鱼为前一日晚餐所剩,盛过剩余黄鱼的盆曾盛过生鱼,临用时曾用自来水冲洗片刻。晚餐未能售出的黄鱼,用盛过生鱼的盆盛置,于27℃的室内过夜,次日早餐厨师将鱼放入锅内加热不足10min,即取出售卖。【问题讨论2】3.此事件是否为食物中毒,若是,其属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待查,属细菌性食物中毒4.是哪一餐引起的中毒?导致中毒的食物可能是什么?早餐,黄瓜和黄鱼调查者对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腹泻物及血液进行了取样化验,并将阳性细菌进行了血凝集试验和动物试验,其结果如下:(1)在可疑食物咸黄瓜、缸内腌黄瓜、炖黄鱼汤中及在病人粪便中均未分离出沙门菌属、葡萄球菌及条件致病菌,但在含盐培养基中分离出大量副溶血性弧菌。(2)将分离的菌株与6名中毒病人病后第2日的血清做定量凝集反应,其滴定度最低为40倍,最高为160倍,而健康人血清滴定度仅为10倍~20倍,盐水对照完全不凝集。(3)将此培养菌株制成1×108个菌/mL的生理盐水溶液,取0.5mL进行小白鼠腹腔内注射,24h内动物全部死亡。【问题讨论3】5.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黄瓜未冲洗(2)切过黄鱼的刀板(3)黄瓜置于室温27℃~28℃的厨房内过夜(4)次日早餐出售(未加工)(5)黄瓜放在曾放过海蟹的筐内用水冲洗。(6)炖黄鱼为前一日晚餐所剩(7)盛过剩余黄鱼的盆曾盛过生鱼(8)临用时曾用自来水冲洗片刻(9)未能售出的黄鱼用盛过生鱼的盆盛置(10)未能售出的黄鱼于27℃的室内过夜(11)次日早餐厨师将鱼放入锅内加热不足10min,即取出售卖总之,是食品的烹调加工和储存过程的问题【问题讨论3】6.对此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临床上应如何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除重症患者外一般不需抗生素7.对该厂食堂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从防止污染、控制繁殖、杀灭病原菌三方面采取措施,具体如:……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