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宫廷音乐机构的嬗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元前宫廷音乐机构的嬗变[摘要]中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宫廷音乐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然而,宫廷音乐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宫廷音乐机构。公元前的宫廷音乐机构是中国音乐文化形成期的一个重要部分。宫廷音乐机构作为统治阶级娱乐和维护王朝统治的工具,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公元前宫廷音乐机构的名称、职责及其公用略作梳理。仅供读者参考。[关键词]公元前;音乐机构;音乐;文化中国宫廷音乐是大约公元前21世纪随着奴隶制社会的进入而开始出现。从公元前21世纪为始至公元19世纪末大约经历了4000余年的历史。宫廷音乐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宫廷音乐机构。宫廷音乐机构对宫廷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依托作用。公元前宫廷音乐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其的研究有利于我们系统的了解宫廷音乐、掌握宫廷音乐。同时,通过对宫廷音乐机构各方面的研究,也有益于我们对中国古代音乐的面貌有所了解和认识。因此,本文就公元前宫廷音乐机构名称、体制及其功用略作梳理,仅供读者参考。夏时期的乐官—巫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尽管在夏朝之前的远古时代就出现了一些乐舞,但到了夏朝时却出现了如《大夏》的六代乐舞。“只有夏代才是对音乐规律产生了系统认识的时代。”夏朝时期已有较大的宫廷乐舞且参与音乐活动人数之众多,规模之巨大。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统治者的荒淫无度。虽然这是用于统治者的娱乐,但它确实说明了夏朝已存在这一乐舞。至于它由什么机构去管理,由于资料的不足,现代难于证实。《春秋左传正义•文公七年》:“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之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徳礼。无礼不乐,所由叛也。”⑹对于这一记载,黄翔鹏先生认为这些对话“讲的政治,但其中提到音乐。”商朝的机构—瞽宗商朝在夏朝之后,是一个农业与手工业较前朝发达的国家,同时,商朝时出现了青铜器制品。这时期出现了较完善的教育机构和从事音乐教育的乐师。《礼记•明堂位》说:“瞽宗,荫学也。”郑玄注:“瞽宗,乐师瞽朦之所宗也,古者有道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于此祭之。”由此可以推断,瞽宗是商代人进行祭祀和音乐教育的机构。周时期的机构---大司乐周王朝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建立了“礼乐制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关于这一名称一般有三种称法:一种是杨荫浏等多数学者认为的“大司乐”说法;一种是孙继南的“春官”说法;再一种是祈文愿的“成均”说法。周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礼乐制度”的国家,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建立了“大司乐”的音乐机构。虽然此机构有着较大的统治者自身的娱乐作用,但机构内明确的人员分工,更多的体现出了周王朝统治阶级官制的严密性。3、春秋、战国时期的机构—少府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制度的转换时期,奴隶制度开始向封建制度转变。相继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样两个争霸的局面。周朝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动摇。这一政治现象反映在文化层面上,便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同时,与“雅乐”相对的民间音乐“郑卫之音’也开始在音乐文化上占据重要位置。这一时期,各诸侯国势力不断扩大。各诸侯国为了自己享乐,也设置了相应的音乐机构称谓。《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注:”应劭曰:‘少者,小也,故称少府’。”考《周礼•天官冢宰》:“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贷贿之人,颁其贷于收藏之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乐府建制考,孙尚勇,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4)因此,可以推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设有“少府”这一机构来管理贡赋、音乐等,来供自身享用。秦时期—乐府,太乐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的局面。据《说苑》卷谭载,阿房宫中“皆有钟磬、帷帐、妇人、优倡……锦绣文府有余,妇女倡优,数巨万人,钟鼓之乐,流满无穷”。⒁由此可见,秦朝时期宫廷音乐规模的巨大。根据秦朝的官制我们可知,“太乐”与“乐府”并非唯一隶属于奉常和少府的机构,而是与其它机构相并存在的。但对于秦朝乐府和太乐两机构内部的乐官的具体分配,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西汉时期—太乐和乐府西汉时期,汉承秦制。仍然沿用了秦时期的机构名称。西汉时期的宫廷音乐机构共分为“太乐”与“乐府”二署,它们分别掌管宫廷音乐中的雅乐和俗乐,其中雅乐归太乐乐署,俗乐归乐府。据宋代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卷八)中所言:“太乐令丞所职,雅乐也;乐府所职,郑卫之声也。”这里所说的雅乐是指当时所沿用西周“六代之舞”的诸乐章,而“郑卫之声”则是借春秋时期儒家之言特指汉武帝以来从民间搜集整理,传入宫廷的俗越。⒂汉代乐府的设立促使民间音乐蓬勃发展,在汉成帝(前33年-前5年在位)时达到空前的地步。“是时,郑声尤甚。黄门名倡丙疆、景武之属富显于世,贵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家淫侈过度,至与人主争女乐”(《汉书•礼乐志》)。民间音乐的盛行对于统治阶级提倡的雅乐无疑构成严重的威胁,尤其在西汉后期政治、经济不断衰落的情况下,这一矛盾更加显得尖锐。⒅公元前7年,汉哀帝对乐府机构进行了裁减,致使乐府由盛变衰。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渐趋衰落,但封建政权建立类似机构的传统却存在的相当久远。后来乐府一词有了广泛的含义,成为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非常特殊的一词,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其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⒆结束语中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宫廷音乐在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传承作用。宫廷音乐机构更是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传承和传播的作用。通过以上笔者对公元前宫廷音乐机构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得到一下的几点结论:宫廷音乐机构是随着国家的建立而建立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统治者的自身享乐和维护王朝的统治。随着朝代的更替、宫廷音乐的发展变化,相同职能的机构,名称在各朝代是不同的。如西周时期的“大司乐”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少府”。两者的职能是相同的,都是统治者为了自己的享乐,只是随着周王朝的统治地位的下降,各诸侯国的兴起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同时,随着宫廷音乐的变化,统一机构名称到后来会有不同的含义,如西汉时期的“乐府”机构,在后来就有了三种不同的含义。在这时期,无论是国家机构还是宫廷音乐机构都处于建立、发展和完善阶段。“音乐教育开始从官学中分离出去。历史上,这一转变开始于春秋而完成于秦汉。秦汉乐府的建立就是一个明确的历史标志。它意味着一般意义上的官学教育与音乐教育的正式分离。”⒇笔者认为,这一时期应该属于中国音乐文化的一个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无论是掌管雅乐还是掌管俗乐的音乐机构都已建立,并且已经比较完善。中国的宫廷音乐文化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宫廷音乐的研究,我们既能从当时宫廷音乐机构的发展变化来了解当时音乐的发展状况,而且我们也能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方面有所了解,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把握起到协助作用。西汉时期,掌管俗乐的“乐府”机构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歌。从某方面讲,西汉时期,“乐府”机构对于保存当时的民间音乐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的“黄门鼓吹署”、“清商署”也是主管俗乐的宫廷音乐机构。笔者认为宫廷音乐机构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传承和保护作用,至少在民歌歌词的保护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宫廷音乐机构对于外来音乐的吸收也对中国的传统音乐起到了补充的作用。参考文献[1]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12119[2]王耀华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18[3]黄翔鹏乐问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7155[4]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1227[5]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54[6]《十三经注疏》下中华书局19641846[7]黄翔鹏乐问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7106[8]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19[9]祈文愿中国音乐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34[10]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77[11]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522[12]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1245[13]刘再生著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522[14]修海林中国音乐的审美与历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39[15]胡天虹、李秀敏略论汉魏两晋南北朝宫廷音乐官署的沿革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2[16]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12127[17]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106[18]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12128[19]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547[20]修海林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232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