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三步走读书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改革三步走》读书报告读了郑永年写的《中国改革三步走》,学到很多东西,加深了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政治经济发展产生的问题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了现阶段我们改革所面临的任务和选择。非常感谢这本书带给我深度的认识,再也不会人云亦云的评论党和国家的问题,能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我们的问题和分析我们的前景。首先认识和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政治经济的发展及其产生的问题,其次是明白了当前我国复杂的政治现象之所以存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就是理解了目前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改革现状以及明白了国家实施一些政策的原因。不过由于本书写作时间较早(2011年),当时存在的很多问题,现在都有较大改善,比如说腐败问题,简政放权问题和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等。但本书确实对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和改革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改革步骤,主要分析我国改革分三步走的原因、现状以及三步中每一步改革的现状以及问题,同时作者也分析了三步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深层次的分析了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的根源。第二部分介绍改革策略,主要整理了作者写书之前发表的一些文章和接受的一些采访,作者在分析现状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观点。接下来我就写一下我的读书收获和感悟。最近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是快速发展中的问题也在逐渐显现出来,比如,我国尚未建立保护改革成果的机制,而且一些改革成果正在流失问题;党和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当然这两年有很大改善;贫富差距大等社会不公平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甚至有些人开始怀念毛主席的时代,把这些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要是没有改革开放,我们不可能取得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面对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办法解决而非推卸责任。书中提到了前总理温家宝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必要性的论述,第一,以往改革的成果要用政治改革来保障;第二,目前所面临的改革困难要用政治改革来克服;第三,执政党的长期执政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要通过政治改革来实现;第四,更为重要的是,基本的社会的公平争议和长治久安要通过政治改革来达成。可以看出来我们的领导人早就看到了问题,并且正在为解决问题而想办法。所以现在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思考的应该如何改革的问题。由于客观原因,我国选择的是渐进式改革。我国的改革是先经济改革,再社会改革,最后到政治改革这一过程。这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渐进式改革并不是说严格的分为三个步骤,只是在任何特定时期只把一种改革定位为主体改革,其他方面也在改革。关于经济改革,我国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是分解式改革,即先农村改革,再城市改革;二是分权性,即中央政府向社会和企业分权;三是开放性,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就是国家把各项经济机会开放给各个社会群体。经济体制改革,我们的目标就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0年代的改革确立了基本市场经济的制度,完成了分税制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段时间基本上完成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但是近年来,经济改革方面已经举步维艰。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有企业公司化、公司治理和规制等方面的改革得不到深化。大型国企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国企从规模来说已经排到世界前列,但无论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还是从技术创新来说,都还无法和先进国家的大企业相比。国企通过垄断和利用行政权力来聚集财富。通过垄断和利用行政权力就能获利,国有企业没有动力通过提高生产力和技术方面来进步。很显然,垄断型国有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的阻力。相比之下,非国有部门的情况就很不相同。尽管非国有部门已经合法化。但这个部门仍然遇到无穷的实际政策的歧视,缺少资本的民间企业得不到国家控制的银行和金融系统的支持。在民间融资得不到发展而国有银行又不给有效支持的情况下,需要资金的非国有部门得不到发展,而资本过剩的部门没有投资空间,从而到处盲流,大肆炒作一切可以炒作的物品,包括房地产。最近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新情况,那就是,大量的民间资本连同民间企业家流向了海外。因为全球化的缘故,如果中国内部的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这种趋势会加剧。企业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这个群体的流失势必对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目前,我国经济改革面临困境,需要通过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来推动和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关于社会改革,十六大后,社会改革成为了我国的主题性改革。由于90年代已经基本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任务,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改革成为改革的重点。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体制大都是在毛泽东时代建立起来的,符合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现在已经不符合社会需求,所以需要社会的改革。社会改革是为可持续经济增长寻找新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依赖出口,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表明,出口导向性经济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变动的影响。而且近年来中国面临西方国家的压力,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际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我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者,由于现在的国际贸易体制是西方建立的,我国的影响力甚微,因此,面对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因此一个高度依赖外贸的经济体是不可持续的。为走出这个困境,我们唯一的途径就是建立一个消费社会,这不仅有利于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其他方面的积极效应。首先,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公平,中国目前的状态就是收入差距过大,社会过度分化。要建立消费社会,首先就必须做到收入的相对公平。这就要求政府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其次,消费社会的建设因此能达成基本的社会公平,消除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此外,消费社会的建设也可以减少外来压力和实现中国的真正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改革方面的情况从社会的满意度来说,到目前为止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既得利益要么直接阻碍改革,要么改变改革的方向,挟持改革以图私利。因此,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远远弥补不了经济发展对这些社会领域的破坏程度。社会改革要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有两种方式,一是社会自我管理,二是社会被管理,这就要看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以往我们都是政府管理下的“大政府小社会”,社会自我管理范围很小,所以社会改革就是要政府简政放权,政府放权于社会,最终做到“大政府大社会”。近年来,关于中国是否会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了热门的话题。反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的教训,我国政府应该有所作为,这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的不作为,所以我国政府应该有所作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能做的首先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质量型的增长方式,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我国政府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准确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作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判断,不再简单的追求GDP的增长,而开始考虑经济增长的质量。还有就是大力发展中产阶级。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高度分化,理想的社会是“两头小中间大”,而我国现在高收入者和中产阶段的规模都很小,而低收入者占大多数。同时中产阶级的扩大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进步。社会改革的另一方面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市场,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一直处理的不太好,政府干预太多,市场效率低下。在十八届三种全会上,作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大了市场的作用,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尽管目前社会改革是改革的主体,但政治改革也在进行中。关于政治改革,我国基本国家制度建设在先,民主化在后的渐进的过程,保证优质的民主。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还在起步阶段,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全面依法治国的改革,把法治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国家基本制度已经建立但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不断完善。关于民主的建设,我们要建立的是优质的民主,避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泛民主化。我们应该认识到民主也是有边界的,不要让民主变成无秩序。优质的民主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法治的建设和民主制度本身的创新。以上就是自己读《中国改革三步走》的收获,也是从我看书的角度和平时的观察的问题写了自己的收获,大多数是来自书中作者的观点。非常荣幸能读到这本书,加深了我对我国改革开放和改革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认识。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