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文库第一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一、“四个全面”提出的背景(一)中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突破1.破除计划经济迷信2.破除民粹主义迷信3.破除绝对平均主义怪圈4.抛弃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5.拨开“一大二公”的迷雾6.破除“唯经济中心论”(二)发展之问后的迷茫1.GDP主义仍然盛行2.利益集团勾结3.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现象频出(三)外部环境日趋激烈二、“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一)“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易读文库第二阶段: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第三阶段: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成阶段:第一阶段:邓小平理论第二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阶段:科学发展观第四阶段:十八大(1)塑型①服务型政府②开放型经济体系③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④创新型的国家⑤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⑥学习型社会⑦三型政党⑧新型城镇化易读文库(2)强体①产业要强②法治要强③文化要强④人才要强⑤民生要强⑥平安中国⑦宽带中国⑧美丽中国(3)铸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背景1、改革遇到的两大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跨越陷阱的典型代表:日本、韩国)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2、中国的现状:发展遇到诸多难题(1)、中国经济社会“高血压”问题“三高”:经济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2)、突破利益藩篱问题(3)、制度天花板问题(4)、社会流动性问题(5)、特权问题(6)、腐败高发易发问题3、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意义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全面深化改革的文明史。改革就是利益调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人民的利益来推动中国寻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有效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小微企业)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取得重要突破,发挥了以开放促改革的良好成效。三亮剑:自贸区(上海、广东、天津、福建)、一带一路、亚投行(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4)、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易读文库(5)、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6)、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7)、深化国防军队改革。(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方略形成和发展过程回顾:第一阶段:孕育阶段(1978年-1997年)(1)1954年制定了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2)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16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二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1997年到2012年)第三阶段:完善阶段(2012年至今)(1)十八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新任务和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党中央首次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2)提出建设“五个体系”易读文库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现实意义(1)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包括两方面: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一个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2)推进依法治国,是提高决策科学化的内在要求(3)推进依法治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四中全会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的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基本前提--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贯彻中国特色法治理论(3)建设中国的法治体系(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六)全面从严治党1、全面的基本解读一是内容无死角二是主体全覆盖三是劲头不松懈2、具体措施(1)思想上从严,强调“一个信仰、两个理想”(2)组织上从严,强调从严执行组织纪律(3)作风上从严,强调狠抓“四风”建设(4)反腐倡廉建设从严(5)制度建设从严,确保执行上的严肃性第二章:全球热点问题解读一、第一部分:聚焦全国两会(国内)(一)什么是两会人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两会从1978年届别开始同步,且每届开5次全会。从1998年都分别定在3.3和3.5召开。一次全会时间为13-15天,其它为9-12天。易读文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第十二届政协主席:俞正声政协委员的构成:政协委员由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分属34个界别。“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二)2015年两会热点解读(1)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不均、不合理广受诟病行业差距过大普通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差距过大区域差距过大(2)反腐倡廉被调查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已逾100名“巡视”成为党内监督常态化的代名词“不敢腐”的氛围进一步强化反腐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3)养老、教育、住房话题降温,改革成效初显(4)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一带一路”成新热点,折射人民改革期待易读文库二、第二部分:国际关系演变新动向(国际)(一)2014年地缘政治博弈1、美欧与俄围绕乌克兰问题的碰撞2、极端恐怖势力冲击中东地区格局西方年轻人加入ISIS原因:ISIS对“护教”的宣传帮助穆斯林社会的个人责任感缺乏身份认同的自我放逐还有很多人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来叙利亚。几乎很少有人对这场战争有深刻的理解。如何应对恐怖主义的新威胁(1)、凝聚共识,摒弃双重标准(2)、协调一致,发挥联合国主导作用(3)、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地推进国际反恐斗争(4)、强化国际反恐合作,尤其是大国间的协调合作3、美国继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继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升级盟友体系,拉拢新兴伙伴,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因:1、世界力量中心东移趋势加快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富活力的地区2、亚洲部分国家的骑墙政策中国周边的部分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感到不安在亚太地区,美国长期是安全中心,最近十年,中国逐渐成为贸易中心。中国是亚洲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越南、印尼、印度、澳大利亚、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朝鲜、蒙古国、缅甸、柬埔寨等国第一大外资来源地。中国同亚洲国家人员往来人数再创新高,中国同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之间人员往来人数2541万人次。2000年,美国与东盟贸易占东盟整体贸易的16%,中国占4%;2013年,美国下降到9%,中国上升到11%。4、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原因:(1)内在动力:安倍及日本右翼政客的政治抱负(2)外在推手:美国的明推暗助(3)根本目标:牵制中国的发展易读文库(二)国际关系体系面临新变革1、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出现突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关键国际经济机构中影响上升2、区域和跨区域机制蓬勃发展3.国际规则之争空前激烈亚投行是做什么的?铁路、管道、电力、公路、港口、通信亚投行四大利好:(1)、促进亚太自贸区建设(2)、带动中国标准走向海外(3)、加速人民币国际化(4)、强化中国规则制定权(三)2015年国际局势展望2015年各国将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体系变革的呼声增大。我国将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这次纪念活动包括纪念大会、招待会、文艺晚会和阅兵仪式等活动。合作竞争:尽管大国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但各方斗而不破、适度妥协,大国关系仍将维持既借重合作又牵制斗争的基本框架。易读文库第三章: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1、【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2、【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3、【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脉络特别肯定人与自然,人与人,家族、宗族内外,族群、民族、宗教之间,人之内在心灵与身体生命之间的融合;重视教育,强调礼乐教化与道德精神;有很强的历史意识,善于总结历史经验,鉴古知今,究往穷来;重视实践精神,知行合一,通经致用,明体达用三、传统文化中的基本价值观1、以人为本2、以德为本3、以民为本4、以合为本四、明确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1.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家园2.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许多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易读文库五、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特点如果我们把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代文化,西方近代的价值观作为一个比较的对象,我们怎么来把握在社会层面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体系,它的特点是什么?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一直在讲我们有中国的国情。国情是从价值体系来的,这个中国特色价值观的特色、特点就是我们的中国国情。第一个特点是“责任先于自由”。就是很强调个人对于他人、对社群,甚至对自然所附有的责任。责任意识非常强。我们讲以天下为己任,孟子就讲过了。古人在汉代就明确要以天下为己任,己任就是责任。从古代先秦的“君子”到汉代的士大夫,有一个很突出的责任意识,就是对天下的责任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汉代思想到宋代的士大夫,代表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忧乐以天下为先,就是我们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第二个特点,是“义务先于权利”。西方近代社会非常强调个人的权利,但我们儒家思想里,强调的是义务。梁漱溟,他在山东做过乡村建设运动实践,在这个实践里边,给他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人和人的关系,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这是中国人伦理的一个特色。我们今天讲中国人的伦理,就特别强调义务感。第三,“群体高于个人”。西方的人本主义更多的是以个人为本,但是我们中国的以人为本,不是讲的以个人为本,还是以群体为本,所以群体是高于个人的。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先于个人,这是中国人古代价值观的特色。中国人的群体意识非常开拓,不是一个小团体主义,一个地区主义。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很早就超越了地方局